鑽石環

鑽石環

鑽石環,陽面及離開太陽面的時候,太陽光便有可能在月球上較凹的位置漏出,在剎那間形成一顆光珠,而這便是所謂的“貝利珠”。貝利珠加上色球層,狀似一顆鑽石戒指掛在天空上,因此這便成了所謂的“鑽石環”現象。

簡介

鑽石環鑽石環

鑽石環是日全食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現象。在太陽完全被月球遮蔽消失之前,或剛從月球後方露出之後,陽光透過月球邊緣不規則的地形會透射出如珍珠般的光芒。陽面及離開太陽面的時候,太陽光便有可能在月球上較凹的位置漏出,在剎那間形成一顆光珠,而這便是所謂的“貝利珠”。貝利珠加上色球層,狀似一顆鑽石戒指掛在天空上,因此這便成了所謂的“鑽石環”現象。

日全食有五個時間節點: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在食既發生之前,也就是全食階段來臨前,還有兩大 “看點”——貝利珠和鑽石環。當太陽圓面被月球遮擋,只剩下一條很細窄的彎月形光帶時,這條光帶會閃耀出一顆顆“珍珠”的光斑,它們是英國天文學家貝利最早研究的,所以被稱為“貝利珠”。其生成的原因是,月球輪廓邊緣的環行山缺口無法完全遮住太陽,而是透出了陽光。如果貝利珠只有一顆,而且特別大,那么加上色球層,就好似一顆鑽石戒指掛在天空上,這便是 “鑽石環”現象。西方傳說,男青年在 “鑽石環”出現時向心儀的女子求婚,就會成功,因為沒人能給女子如此巨大、璀璨的鑽戒。

引起原因

鑽石環是指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鑽石似的光芒,好像鑽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鑽石環。 日食和月食的“季節”。日食一定發生在,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生必須是新月和滿月出現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生。

由於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於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範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於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

相互關係

鑽石環鑽石環

“貝利珠”、“鑽石環”與日冕

日全食過程中最壯觀的就是“倍利珠”和“鑽石環”。月球表面有許多高山,因此月球邊緣是不整齊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來的瞬間陽光會從一些月邊的環行山凹空中噴薄而出,形成一個個亮點,猶如美麗的珍珠。它們有時是單獨一顆,有時連成一串,這種現象叫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較大的倍利珠閃現著鑽石似的光芒鑲嵌在日面邊緣,人們常稱之為鑽石環。

日冕也是不可多得的景象。當月亮把太陽完全遮擋,在黑色的太陽外圍,平時看不到的太陽外層大氣——日冕便露出 “尊容”,它那呈現放射狀的珍珠色光芒,好像給太陽戴上了一頂帽子。從日冕中,可以看到很多平時所看不到的太陽表面活動,所以極具科學價值,可以說很多研究太陽的科學家都是“追逐日全食的人”。而對於一般的天文愛好者來說,最興奮的事莫過於拍攝到美麗的日冕了。

與“貝利珠”的區別

日食鑽石環日食鑽石環

貝利珠和鑽石環都發生在剛剛食既前和剛剛生光後,所以東邊西邊都可以,都是在月球幾乎完全遮住太陽時,由月球輪廓邊緣崎嶇不平的山峰缺口透過的陽光形成的。食既前,“鑽石環”的出現比“貝利珠”要早,時間也較長,是由露出的較多太陽圓面的光衍射,以及過度曝光形成的。此時,可以看到太陽周圍的外層大氣在黑黑的月球外形成的一圈亮環。隨著太陽光被遮擋得更多,“鑽石”逐漸破碎成一串珍珠般的顆粒(兩三顆甚至六七顆),這就是貝利珠。貝利珠持續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1~3秒種,很快會隨著月球更多的遮擋而消失。而生光前的過程與此正好相反,食甚後第一顆貝利珠的出現可以作為生光時刻的標誌。

對普通人而言,日全食最有看頭的就是“鑽石環”和“貝利珠”。

“貝利珠”和“鑽石環”通常出現在第三和第四階段。當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太陽光有可能在月球上凹凸不平的地方漏出,並逐漸從兩角向中間收縮。與此同時,由於天空黑了下來,憑藉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楚地從擋住太陽的月球周圍看到它的外層大氣,這美麗的光圈和露出的一部分太陽光就組成了“鑽石環”現象。

“鑽石環”只能持續很短時間,之後隨著太陽光被遮擋得更多,“鑽石環”逐漸破碎,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從月球表面比較低凹的地方透射過來的太陽光,像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1715年,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第一次報告了這一現象,1863年,另一位天文學家弗朗西斯·貝利做出了正確的解釋。因此,這一天文奇觀也被稱為“貝利珠”。

相關名詞

鑽石環初虧: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食甚:食既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

生光: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發生之前,鑽石環、貝利珠的現象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生光之後,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結束了。

鑽石環: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鑽石似的光芒,好像鑽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鑽石環。

貝利珠:在鑽石環消失後,瞬間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貝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貝利珠。這是由於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貝利珠現象。它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2秒鐘,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日冕:一旦太陽被完全遮住,你可以看到日冕的整個光環,它的亮度和滿月差不多。通常,因為藍色的太空你看不到它。如果你在大氣上方的軌道,你可能得擋住太陽明亮的部分去看那道光環。這正是繞軌運行的太陽觀測站所做的事情。它們可以用神秘的圓盤製造假日食,並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候觀察那道光環。

日珥;在日全食期間,你可看到太陽邊緣美麗的凸起部分即“日珥”。太陽邊緣周圍這些巨大的氣流和氣體環來源於太陽黑子的磁場。它們是一些熾熱氫氣,呈現出美麗的深紅色。

日全食呈現的六大天文奇觀

鑽石環弧光乍現、貝利珠璀璨奪目、俯視大地飛影驚魂、仰觀日輪儀態醉人、久違水星露真容、遠眺地平若夢幻。”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將呈現六大奇觀,對公眾而言,將是一場難得的天象盛宴。

日全食安全觀賞手冊大全

2009年7月22日,中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觀。被日全食帶掃過的地方都能目睹到日全食盛景。這次日食是從1814年至2309年在中國境內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可超過6分鐘。在一些網路論壇里,對於觀測日全食的工具,網友羅羅稱“戴副墨鏡就可以了”。也有網友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建議:在玻璃上塗上墨汁或者用蠟燭將玻璃燻黑後,就可直接拿著玻璃觀看,有的說用電腦磁碟芯觀測,有的說用已曝光的照片底片重疊後觀測或者把墨汁倒入清水裡看水裡的影像……有人甚至還提出來直接用肉眼觀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