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二蕭: èr xiāo ㄦˋ ㄒㄧㄠ詞語解釋
(1).指 南朝 齊 、 梁 兩代。因其皇室均 蕭 姓,故名。 唐 孔穎達 《毛詩正義序》:“ 晉 、 宋 、二 蕭 之世,其道大行; 齊 、 魏 、兩 河 之閒,茲風不墜。”(2).指 梁武帝 蕭衍 與其兄 蕭懿 。 宋 陸游 《斷碑嘆》詩:“二 蕭 同起南 蘭陵 ,正如 文叔 與 伯升 。至今人悲大 蕭 死,賫恨不見 梁 家興。”
相關詞語
南朝·齊·梁
南朝·齊
南朝第二個王朝。蕭道成創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脈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雲南,南至今越南橫山,東南直抵海濱。歷七帝,共二十四年(479~503年)。蕭道成,低級士族出身。領兵三十多年,他利用劉宋末年皇室內部、君臣之間相互殘殺的混亂局面,以中領軍掌握實權,於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稱帝(見齊高帝蕭道成),國號齊,年號建元,歷史上又稱南齊、蕭齊。齊初雖對宋末暴政作過一些改革,注意勸課農桑和學校教育,但人民的負擔並未減輕,瀕於破產的農民紛紛淪為豪強大族的隱戶。齊世寒人興起的趨勢繼續發展,中央以寒人掌典機要,地方則重用典簽,對皇室和方鎮嚴加控制、監視,門閥士族的實權進一步削弱。齊初,鑒於宋末統治階級內部相互殘殺而失天下的教訓,終齊武帝蕭賾之世,雖然爆發過唐寓之暴動,尚能維持政局的穩定。齊明帝蕭鸞在位五年,皇室間的相互殘殺更甚於宋末。高、武子孫,幾乎被蕭鸞殺絕。蕭鸞死後,繼位的蕭寶卷(東昏侯)更是專事殺戮的暴君,人人自危,眾叛親離,政局混亂達於極點。永元三年(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蕭衍自襄陽起兵攻占建康,盡殺明帝後裔,次年稱帝,建立梁朝,齊亡。
南齊皇帝世系:
①太祖高皇帝蕭道成,字紹伯,蕭何之24世孫。427年生,470主掌劉宋軍權,477殺後廢帝,立準帝。479禪位建齊,崩於482年,在位4年,壽56歲。善草隸書。②世祖武皇帝蕭賾,字宣遠,高帝長子,生於440年,482年3月即位,崩於493年,在位12年,壽54歲。
③鬱林王蕭昭業,字元尚,武帝長孫,蕭長懋(崩於493年)長子,生於473年,493年7月即位,在位1年,被蕭鸞所殺,年21歲。
④海陵王蕭昭文,字季尚,武帝孫,長懋次子,生於480年,494年7月蕭鸞擁立即位,11月被鸞所殺,年15歲。
⑤明帝蕭鸞,字景棲,高帝侄,父蕭道生,生於446年,494年11月即位,在位5年,崩於498年,年52歲。與侄子蕭遙光合力,494、 498三次殺高帝武帝子孫封王者殆盡。
⑥東昏侯蕭寶卷,字智藏,明帝二子,生於482年,498年7月即位,在位4年,殺尚書令懿激起蕭衍起兵,被衍殺,年19歲。
⑦和帝蕭寶融,字智昭,明帝八子,生於487年,501年3月即位,在位1年,被衍廢殺,年15歲。
南朝·梁
南朝第三個王朝。蕭衍創建。都建康。歷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蕭衍之兄蕭懿被齊東昏侯蕭寶卷殺害,三年,蕭衍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政局極端混亂之際,自襄陽舉兵東下,攻占建康,並於次年稱帝。國號梁,建元天監,歷史上又稱蕭梁。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盛時疆域約為今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北 、湖南 、雲南 、貴州等省區 ;河南、陝西、四川各一部分以及越南北部東部、緬甸北端小部分。蕭衍是南齊宗室,永元三年( 501 )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之機,起兵於襄陽,攻占建康,殺東昏侯,立其弟蕭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 。天監元年(502)廢和帝自立 ,稱帝 ,是為梁武帝。都建康。國號梁,建元天監,史稱蕭梁。蕭衍在位48年,他寬縱皇族;大倡佛教;又勒令地方官“上獻”,結果地方官吏競相聚斂,盤剝百姓;徭役繁重,“人人厭苦,家家思亂”。蕭衍後期昏庸,致使數度對魏之戰均勞而無功,甚至潰敗喪師。太清元年(547 )東魏大將侯景降梁 ,蕭衍不顧朝臣反對,妄圖倚侯景滅魏。二年侯景起兵反梁(見侯景之亂),蕭衍子孫雖擁強兵,但守鎮佯援,伺機奪皇位 。三年,叛軍克台城,蕭衍餓死。四年,侯景立太子蕭綱為帝,是為梁簡文帝。大寶二年(551 )侯景殺蕭綱 ,自稱漢皇帝。此時,蕭衍諸子及孫各據一方,互相爭奪,蕭綸(蕭衍第六子)據郢州(鎮夏口,今湖北武昌),附北齊;蕭繹(蕭衍第七子)據荊州(今湖北江陵),反覆依附於北齊、西魏 ;蕭紀(蕭衍第八子)據益州(今四川成都);蕭?(蕭衍之孫)據襄陽(今湖北襄樊),附西魏。同年,蕭繹引西魏軍為援滅蕭綸。三年又滅侯景,稱帝於江陵(今屬湖北),是為梁元帝 。承聖二年(553)蕭繹滅順江東下的蕭紀 ,但益州空虛為西魏奪得。三年,蕭?在西魏軍協助下攻占江陵 ,殺蕭繹,次年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555~587 ),是為後梁宣帝。後梁僅有江陵及其周圍一小片疆土,且江陵城中從王公以下男女數萬口均已成為西魏將士的奴婢,故蕭?據有的是一座空城。後梁初建時,蕭梁疆域已失大半:長江下游入北齊;益州、漢中、襄陽入西魏;江陵後梁實亦為西魏所有。就在紹泰元年(555 )後梁立國時 ,蕭梁將領王僧辯、陳霸先於建康擁梁元帝子蕭方智為梁王。時北齊遣兵送梁武帝侄蕭淵明歸建康,王僧辯遂擁淵明為帝(史稱貞陽侯 )。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淵明為建安公,復立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 )陳霸先進封陳王 ,鏇受禪稱帝,改元永定。都建康。國號陳。梁朝亡。
梁武帝與其兄
蕭衍
梁武帝(464─549),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蕭衍博學能文,長於音樂詩賦,並擅書法。齊時,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梁朝,是為梁武帝。在位(502-549)其間,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選,又立國學,招五館生,不限門第立集雅館、士林館等。梁武帝深通佛學,常大興寺廟,曾三次捨身同泰寺,並常在那裡講經。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歸降。次年,侯景叛亂,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蕭衍被拘禁而卒。死後諸子爭立,梁朝瓦解。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有縱情聲色犬馬的,有一心勵精圖治的,有馳騁疆場、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國”以至到佛寺里捨身為奴的,卻只有一個,這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蕭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學說,後皈依了佛門,成為了虔誠的佛門弟子。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為時尚。湯用彤先生總結說;“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於梁朝的半壁江山內,佛寺達2846座,僧尼有82萬餘人。更為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身體力行。據載,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50歲時,他又斷絕房事,遠離嬪妃。平時,他穿的是極樸素的便服,不喝酒.不聽音樂。除非是祭祀宗廟,不舉行任何大會、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學造詣很深,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這開了帝王的先例。他還主持並親手編輯並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舉行法會等等。佛教傳入日本、朝鮮,也在這個時期。梁武帝還四次入寺捨身,在寺內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長,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這在史料上有記載。
梁武帝多才多藝,擅長詩詞歌賦,早年就以名士和才子著稱,是個典型的文人皇帝。這種文人性格可能是他如此篤信佛教的一個主要原因,也導致了急功近利,貿然北伐,最終亡國身死。如同後人對南唐後主李煜的嘆息之語:“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梁武帝的悲哀,大概也相似。
梁武帝著有《坐右方》十卷。與著名醫家陶弘景交往頗密,甚加依賴,故時人稱陶為“山中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