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紅飯

語出:宋蘇軾《記先夫人二紅飯語》:“課奴婢舂(大麥)以為飯……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也。’”亦省作“二紅”。清黃景仁《寄維衍》詩:“偏從京國坐羈窮,歲儉全家飯二紅。”

原文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餘石1,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2。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3,雲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飢4,用漿水淘食之5,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6,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注釋

1.東坡:據宋史蘇軾傳,"軾出台獄,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2.課: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3.調:調戲,調侃。
4.日中腹飢:古人飲食習慣是一天兩餐,沒有午餐。日中,中午。
5.漿水:米湯之類。
6.庖人:做飯的人。雜:摻雜。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親蘇洵的長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嘉祐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舊黨。

背景

蘇東坡的散文小品有著特殊的美學意義。這篇《二紅飯》寫於黃州。宋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的3月,蘇東坡調任湖州太守,按當時的例制,他必須上表謝恩。一般的謝恩表都是寫一些感謝皇帝隆恩並表示要效忠皇帝之類的套話。可是蘇東坡在謝恩表中大講湖州農民受到新法的禍害,苦不堪言,有的三個月都沒有吃上鹽等等,要求朝廷減免賦稅。這年的6月,權監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蠱,國子博士李宜,權御史中丞李定四人,先後四次上章彈劾蘇東坡,他們從蘇東坡的謝恩表里和蘇東坡的一些詩歌里挑出一些句子,羅織罪名,指責蘇東坡在這些詩文里"愚並朝廷",說蘇東坡描寫柏樹的兩句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中的"蟄龍"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所以神宗便糊裡糊塗地下令御史台查處並逮捕蘇東坡。因當時御史台的院子裡有上千株柏樹,柏樹上集聚著成群的烏鴉,所以御史台又別稱"烏台",因而蘇東坡一案史稱"烏台詩案"。好在神宗本無誅殺蘇東坡之意,前朝仁宗皇帝的妻子曹太后等人紛紛出面營救,從宰相職位上退下來的1王安石亦義正詞嚴:"豈有聖朝而殺才士者乎?"這樣,蘇東坡在坐了一百多天牢之後,即被降職貶往黃州,充任團練副使,不準擅自離開該地區,也不準簽署公文。

賞析

這篇小品文篇幅極短小,但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一代文豪曾經有過多么窘迫艱難的生活困境。貶至黃州是蘇東坡的第一次官場失意,後來他又被貶至惠州和儋州,物質生活更是日見淒寒。他在惠州時曾在寫給他弟弟子由的一封信中,詳細地描述了買不到羊肉,只能買一點.羊骨頭,又如何從羊骨頭中剔出一點羊肉來吃的情況;他在儋州時還吃過小老鼠被稱為"蜜唧唧"。但這些記載,在蘇東坡的筆下,仍然充滿著幽默、調侃的情調,在別人看來,蘇東坡經歷了太多的坎坷磨難,然而他自己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苦,他總是樂觀以待,他善於從他這些未曾經歷過的生活瑣事中,尋覓到許多的生活樂趣,蘇東坡是一個極為曠達、心胸極遼闊的人。他的小品文.從多個側面,體現了他的這種人格風采。

翻譯

蘇東坡在黃州時,一家八口,口糧常常不足,他的一位老友馬正卿為他向當地官府求情,將附近數十畝荒廢的營地交他耕種,自食其力,蘇東坡便買了一頭耕牛,種起地來,他播種的大麥,當年收穫二十餘石。他很是高興,正好家裡的粳米吃光了,便將大麥"舂以為飯",大麥是粗糧,自然沒有粳米好吃,所以"小兒女相調,雲是嚼虱子",難以下咽,但到中午肚子餓了,將這些大麥米飯用開水或米湯泡一泡,還是可以充飢的,蘇東坡將此稱之為"有西北村落氣味"。大麥米飯畢竟不好吃,蘇東坡便和家裡人一起不斷調劑,如將小紅豆和大麥米摻和在一起做成飯,味道就好多了,他的夫人王弗也幽默地說:"此新樣二紅飯也。"大麥米顏色偏紅,小紅豆更是紅顏色,所以謂之"二紅飯"。

影響

宋元豐二年,蘇東坡調任湖州太守。按照慣例,他應該給宋神宗寫一份謝上表,說一些感恩戴德永遠效忠之類的恭維奉承話以示謝恩,可是東坡先生沒有。不僅沒有,他還不識時務地在他的《湖州謝上表》里說了些“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養小民”的話,隱諱地表達了他對新政的不滿。這份謝上表被他的政敵監察御史里行何正臣、御史中丞李定等人看到後,立即從中斷章摘句,與以前東坡先生所作的一些含有犯上之意的詩句一起羅列起來,以“包藏禍心,怨望其上”“愚並朝廷,妄自尊大”為名對他進行了彈劾。昏庸的宋神宗輕聽讒言,也不問就裡,便糊裡糊塗地下令御史台撤職查辦了蘇東坡,將他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黃州地處偏僻的大別山區,是個“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的地方,人煙稀少,物質匱乏,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在被貶的那些日子裡,東坡先生常常為一家八口人的口糧不足犯愁。他的一位老友馬正卿看到他的窘境後便向當地官府求情,請求他們將附近數十畝荒廢的營地交給他耕種,以解東坡先生的急時之需。得到應允後,東坡先生便買了一頭耕牛,頭戴斗笠,身著蓑衣,捲起褲腿過起了日作而出,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
一個人在逆境時,消極頹靡,放任自流,自甘沉淪是一種選擇。胸懷丘壑,苦中作樂,銳志進取也是一種選擇。東坡先生被貶黃州共四年零兩個月,在這段不堪的歲月里,他以“東坡居士”逍遙自居,身披箬笠蓑衣寄情淌洋于山水間,不僅烹製出了“二紅飯”,還留下了“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春鳩膾”等三十二味美食菜譜。在這裡,他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等三百多首詩詞歌斌,創作了《記承天寺夜遊》、《別文甫子辯》、《易傳》等數百篇散文筆記和學術論著。在這裡,他審視內心,總結故我,探索生命真義,成功地在思想上完成了從反思、成熟至超脫的蛻變過程。在這裡,他修身養性,潛心研究儒道佛學,並融會貫通,從中擷取精華,將其注入自己的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形成了豪邁奔放、傾盪磊落、激越雄渾的獨特藝術風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