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開元十,周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
![乾封泉寶](/img/f/d69/nBnauM3XyQDO5MDN2gDMxADMyITM5UTM0IjMwADMwAzMxAzL4A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其名義價值並沒有高於實際價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歷史
唐朝初期,尤其是太宗時期,太宗從隋朝滅亡中吸取教訓,加強中央集權,重用人才,採取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
![乾封泉寶](/img/6/3c7/nBnauM3XxQDM2ETOzITMxADMyITM5UTM0IjMwADMwAzMxAzLy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太宗崩,高宗繼位,此後不久,晉州、定襄之地發生地震,此後到公元665年,十幾年間地震、水災、蝗災不斷。永徽五年五月,大雨,漂溺麟遊縣居人及當番衛士,死三千餘人;六月,恆州大雨,溺五千餘家;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唐高宗時期的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國家賦稅收入大減。同時竇州、義州蠻,白水蠻多次騷擾邊疆州縣,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稱沙缽羅可汗;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高宗多次討之;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設定了西、北疆都護府,防守大軍幾萬。另外唐高宗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始,多次用兵,發起對朝鮮半島上高麗國戰爭,頻繁的戰爭造成軍費開支巨增。加之高宗奢侈荒淫,到處營造宮殿、搜羅珍奇,造成國家財政虧空。為了維持軍力、財力,籌措巨額經費,高宗於乾封元年五月下令,改鑄“乾封泉寶”錢,新錢以一當開元錢十行用。
“乾封泉寶”錢鑄後,由於是不足值大錢,商賈百姓為避免在兌換新錢時蒙受損失,紛紛停止貨賣,並匿舊錢拒新錢,引起物價上漲,一年後,高宗即下詔停用,復行開元錢,作了自我批評,並於詔書中提出:“高祖撥亂反正,受創軌模。太宗立極承天,無所改作,今廢舊造新,恐乘先旨,其開元通寶,宜依舊施行,為萬代之法。”
唐代“乾封泉寶”錢,雖鑄期不長,但在唐代錢幣史上留下了珍跡,又因其製作精美、傳世較少,深得泉家珍愛。
乾封泉寶(唐)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太宗崩,高宗繼位,此後不久,晉州、定襄之地發生地震,此後到公元665年,十
![乾封泉寶](/img/a/ef7/nBnauM3XyQTNzUzMyITMxADMyITM5UTM0IjMwADMwAzMxAzLyE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楚馬殷
楚(公元907~951年,共45年)楚國共有6個帝王,其中病的死3帝;在內爭中被勒殺的l帝;內爭導致亡國被廢后病死
![乾封泉寶](/img/8/edd/nBnauM3XzcDNwQzNwITMxADMyITM5UTM0IjMwADMwAzMxAzLyE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國錢幣
唐開元通寶上的文字由歐陽詢手書古錢幣鑑定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中國貨幣史、考古學、錢幣學、錢譜以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知識等。中國貨幣史中就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