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歷史
![唐國通寶](/img/5/c51/nBnauM3XwIzMzQzM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唐國通寶”鑄造於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繼承了他父親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於治理。當時南唐需要一個富
有閱歷、能審勢度勢、具有軍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發動了對閩國的戰爭,還討伐過湖南的楚國。都因措施不當,沒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勞民傷財,國力也漸漸衰弱。而這時北方的後周在柴榮的領導下漸漸強大起來,南唐經過與後周的較量,屢戰屢敗,不得不放棄長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賠款,向後周屈服,還廢了帝號。唐國通寶是在戰爭需要經費、戰敗需要賠款的背景下鑄造的。“唐國通寶”版本極多,僅錢文書體就有篆、真、隸三種,篆書以初鑄時的當二錢製作最為精美,但所見不多。其中以大字、細緣小平錢最少見。篆書“國”字呈方形的稱為“方國”,有一種方國的“唐”字篆法獨特,筆法秀麗,與普通品迥異,是“唐國通寶”錢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見。這幾種“唐國通寶”篆書錢,應仔細辨認,否則,很可能把它們當成普通品,而不覺其珍稀。
“唐國通寶”錢是在南唐戰敗改為後周顯得年號之後鑄的,可錢文仍稱“唐國”,從中可見李璟此時的心境,可能是處於“既內心紛擾,又心猶未甘”的狀態。而像《虞美人》等那些著名的頹廢、傷感的詞句,就是南唐君臣們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唐國通寶](/img/0/8c2/nBnauM3XzMjN3UzM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通寶由來
![唐國通寶](/img/6/0c3/nBnauM3X1MjM1czM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大唐帝國被朱溫所滅,至宋初建隆以前(907年
至959年),中國分裂為五代十國,延續了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偏安於富庶江南的南唐,沒有遭到五代的兵禍,他們的統治階層和宮廷貴族過著歌舞昇平的生活。
![唐國通寶](/img/4/4f4/nBnauM3X4MDOxkzM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相比之下,當時後周的世宗柴榮(又名郭榮)倒是一位文治武動,雄才大略,為後世所稱頌的帝王。他看到其他統治者奢侈豪華、殘虐百姓,結果招致滅亡,因此下令提倡節儉,對貪官污吏嚴懲不貸。並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地對南唐用兵,迫使南唐稱臣,割讓14州60餘縣歸後周管轄,每年進貢銀10萬兩,絹10萬匹,錢10萬貫,茶10萬斤,米麥20萬斤,以致南唐“府藏空竭,錢貸益少”。於
是始鑄“唐國通寶”錢,(見圖)與開元通寶錢並用,以折價行用。起初鑄1000文錢用銅料3.75斤,以後,為應付日益困難的財政開支,越鑄越小,最後減到1000文錢只用銅料一斤。減重貶值的結果是造成通貨膨脹,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在這小小的“唐國通寶”方孔圓錢上,表現出南唐國況日薄西山。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趙匡胤派兵南征攻入金陵,後主李煜成了階下囚。從此過著“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俘虜生活。
三年後,在無可奈何的哀嘆聲中,結束了他亡國生涯。而李氏當年發行的“唐國通寶”錢,卻備受收藏者青睞。
價格表
![唐國通寶](/img/5/61f/nBnauM3XwEzM2YDN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篆書折十光背 2200元
篆書折十 光背 2200元
篆書小平寬唐 光背 25元
真書小平小字 光背 45元
隸書小平大字 背巨星 220元
篆書小平寬唐 背巨星 400元
篆書折二 寬唐 背巨星 1200元
篆書小平點貝 500元
篆書小平異唐 圓貝 1000元
![唐國通寶](/img/4/01f/nBnauM3XwMTOxkDN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隸書小平小樣 光背 25元
隸書小平鐵質大字光背 600元
篆書小平長大字 4000元
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篆書小平 光背 4元
分類
![唐國通寶](/img/6/a06/nBnauM3XyQzMxETN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鑄造開元通寶
。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從唐朝起,錢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如“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太平通寶”、“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貨幣稱寶是有其社會意義的,這就是貨幣的威力增大了。
專家總結了歷代錢幣中錢文稱為通寶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寧、元豐、元佑、元符、建國、聖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寶”這一名稱最早是用於唐肅宗時史思明在洛陽鑄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順天元寶是由得壹元寶改制的。這兩種錢可以說是一種占領貨幣。
大曆年間曾鑄有大曆元寶,製作不精。當時錢價很低,銅價卻很高。因此官鑄也不精良。以後還有天福元寶、淳化元寶、聖宋元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等。
![唐國通寶](/img/3/05e/nBnauM3X1MDN5ITN4MjN2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zY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重寶”也是銅幣的一種名稱,這一名稱最早是用於唐乾元元年鑄的“乾元重寶”
。乾元錢法定有兩種:一種是乾元重寶當十錢;另一種是當五十的乾元重寶,這種錢的背面的外廓是雙圈,所以稱為重輪乾元錢。乾元重寶流傳下來的很多,特別是小平錢,僅次於開元錢。朝鮮曾鑄造乾元重寶,背面有“東國”二字,這是朝鮮最早的錢幣。乾元錢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飛鳥或雲朵,也有雲朵在穿上的。以後有南漢“錢亨重寶”,北宋“慶曆重寶”,“崇寧重寶”,清“鹹豐重寶”、“光緒重寶”等等。
中國錢幣
唐開元通寶上的文字由歐陽詢手書古錢幣鑑定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中國貨幣史、考古學、錢幣學、錢譜以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知識等。中國貨幣史中就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