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康熙8歲登基,智擒鰲拜,勇撤三藩……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康熙王朝》”曾在中央電視台八套節目播出正酣,觀眾讚不絕口,與之相關的藏品也受到人們的追捧,許多錢幣愛好者紛紛走向文化市場,爭購古幣———“康熙通寶”,或集藏,或贈親朋好友,一時間,原來錢幣市場上並不少見的“康熙通寶”熱賣起來。康熙年間,全國設有24個鑄錢局,不同鑄錢局鑄行的錢幣各不相同,將這24種錢幣集齊即一套,從這24種錢幣正面文字看,沒有多大區別,皆為康熙通寶,其背文卻各不相同,除戶部寶泉局和寶源局為滿文外,其它22種錢幣均為滿漢兩文各有一字,其左為滿文,右為漢文,這22個漢字代表22個鑄錢局,若細分版別,還有一種康熙“羅漢錢”。
清聖祖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面文楷書,“羅漢錢”即“康熙通寶”的異品,面文亦為“康熙通寶”,但與普通的“康熙通寶”有明顯不同。一是普通“康熙通寶”“熙”字為左邊多一豎劃,而“羅漢錢”則不然;二是普通“康熙通寶”為“雙點通”,而“羅漢錢”為“單點通”;三是“羅漢錢”比普通的““康熙通寶”製作精良,而且銅質金黃光亮,最關鍵的在於羅漢錢與其他的康熙通寶的區別是,羅漢錢的個頭比較大,一般康熙通寶雖然較之以前更為寬大,普通康熙通寶的直徑是26.00-26.50之間,羅漢錢在27.00以上,現在留存的一部分羅漢錢雖然也有27.00以下的,但是大多都是削邊過的,還有羅漢錢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康熙的熙字,左邊少一划。與現代字的熙字相近,為什麼羅漢錢會泛金色的原因在於羅漢錢在製造的時候加入了鋅元素,所以看上去泛金色,不是裡面含金。
關於“羅漢錢”,歷史上沒有記載,連泉家丁福寶的《歷代古錢圖說》上都遺漏了它的資料,正因為如此,民間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十六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進西藏平叛,途中缺軍餉,便向佛寺徵集銅佛鑄錢,為了湊數,連同18尊金質羅漢獻繳,被一爐熔化鑄錢,因而此錢金光燦爛,故稱“羅漢錢”;二說是道光年間,杭州淨慈寺有羅漢像500尊,一位虔誠的信徒偶然在羅漢像的背洞裡摸出這種康熙錢,認為神賜,如獲至寶,將摸出的銅錢稱為“羅漢錢”。
事實上“羅漢錢”是專為康熙皇帝60壽辰而鑄的一種祝壽錢。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長達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壽,特命戶部寶泉局(當時的造幣廠)精鑄一批“萬壽錢”作為壽辰紀念,錢幣背面左右為滿文“寶泉”兩字,表示北京戶部寶泉局製造。
這種錢幣做工尤為精美,由於有傳說摻入金質羅漢的材料而鑄,所以後人把它打製成戒指,或把它熔煉提出金子,或當作壓歲錢賜予晚輩,或在女兒出嫁時作為壓箱錢,致使存世數量越來越少,至今已成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見品種。
套子錢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
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開鑄“康熙通寶”,第二年改元後才推行全國鼓鑄,康熙通寶錢的製作雖談不上精美,但厚重圓大,質勝前代。康熙通寶的種類只有兩類,即分背滿文寶泉、寶源和背滿漢文局名。第一類是仿順治兩個滿文(一個“寶”字加一個局名),計兩種:第二類為滿漢文對應(一個漢字局名加一個滿文局名),計20種,分“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兩類康熙通寶(不包括羅漢錢)總計鑄錢22種,稱之為“康熙套子錢”。
藏界曾有這樣的說法,甘肅鞏昌鑄“鞏”字錢,山西鑄“西”字錢,順天府密雲鑄“密”字錢。但專家卻認為:“背鑄鞏西密,實物極罕見,真假難辨別”。此外,還有福建寶福局所鑄紀年的庚子錢,專家又認為:“一套12枚,枚枚是珍品,鑄時傳於今,圖錄未見齊,望影去追求,徒勞費心機。”
所以,今天常說的康熙“套子錢”,一般是指22錢局鑄的錢,稱之為“小全套”。
集全康熙“小全套”也不容易,如大“廣”、大“台”就非常難求,有“小廣常見品,中廣求也難,大廣屬珍品”和“小台能顯眼,上品是大台,用心去辨別,台有真和偽”之說,有了大“廣”大“台”後,集成“小全套”還不夠要求,還要在康熙通寶的“通”字上下功夫。“通”有單點、雙點之分,要集成雙點“通”的套子錢才是最理想的,但關鍵在背“東”雙點“通”一錢。俗話說:“背‘東’雙點‘通’萬品難尋到,有者是珍品,請君記心上。
拓印
《東洋見聞錄》記載:
工具:紙(蟬翼扎花或其它很薄的生宣也可)、 墨(各種墨汁都可太濃了可加水,固體墨也行)、 拓包(根據要做的拓包大小取海綿一塊,團成圓狀用家用保鮮膜包起,再包一曾面布最後包一曾極細的真絲布,用皮筋纏住可調節拓包鬆緊)、水(明凡一豆粒大小防止墨水暈染,膠水幾滴增加墨汁附著性,水250克,御守塩30克防止紙長期保存後纖維收縮紙張變形,攪拌均勻水面上放一張生宣起到過濾的作用,用紙面滲出的水。傳統收藏時用御守塩清洗古錢可以清除古錢出土時古墓中的細菌)。 棕刷(打壓拓紙用)。 壓板(用紙夾和塑膠板絞成不同直徑的)。 墊板(防止錢幣移動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軟膠皮墊和書都行)、 鎮尺(壓紙) 、毛筆(沾水)
製作:
1.墊板上放一小塊生宣沾濕了錢幣放上不移動。
2.上紙用毛筆蘸調好的水適量圖在錢幣上,選一大小合適的紙紙面要均勻無雜質,蓋在錢幣上。壓上壓板。
3.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吸去多餘的水,再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用棕刷打壓要輕從錢幣中間向外打,最後用保鮮膜蓋在錢幣上再打(作用是保鮮膜更薄更能把字口打清楚)。這時壓上鎮尺固定,為什麼不開始就壓鎮尺因為開始就壓一下就把拓紙壓直了,用棕刷一打很容易破。
4.上墨墨汁放到硯台中不要太濃,用拓包蘸要勻,用拓包在一生宣上錘打將多餘墨汁吸出,這是要看拓紙的乾到微微發白(一張拓片的關鍵一步),用拓包輕輕從錢中向外錘打要清墨色要淡勻(第一遍最關鍵)。然後可多遍上墨,直到滿意為止,但最後一定要把錢幣的內買輪再打一遍這樣輪廓清晰有立體感。
市場分析
康熙通寶 背“滿文” 10元
康熙通寶 背“同”15 元
康熙通寶 背“福” 70元
康熙通寶 背“臨” 10元
康熙通寶 背“東” 10元
康熙通寶 背“江” 40元
康熙通寶 背“宣” 10元
康熙通寶 背“原” 10元
康熙通寶 背“蘇” 40元
康熙通寶 背“薊” 15元
康熙通寶 背“昌” 15元
康熙通寶 背“小南” 50元
康熙通寶 背“大南” 280元
康熙通寶 背“寧” 10元
康熙通寶 背“小廣” 8元
康熙通寶 背“大廣” 200元
康熙通寶 背“浙” 10元
康熙通寶 背“小台” 250元
康熙通寶 背“大台” 1000元
康熙通寶 背“桂” 65元
康熙通寶 背“陝” 20元
康熙通寶 背“小雲” 8元
康熙通寶 背“大雲”20 元
康熙通寶 背“漳” 70元
康熙通寶 背“鞏” 5000元
康熙通寶 背“西” 5000元
康熙通寶 背“大清” 4000元
康熙通寶 背“乾支福” 5000元
康熙通寶 “羅漢套子” 1000元
康熙通寶 “羅漢錢” 150元
康熙未見母錢,其母錢性質應該是銅質十分精良,撫之有聲,色澤金黃,字型周圍刀痕可見,不見修地章,而文字十分精整見雄厚的書法功底的範疇類型的祖錢.符合清代前期母錢略顯薄平的母錢類型。
中國錢幣
唐開元通寶上的文字由歐陽詢手書古錢幣鑑定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中國貨幣史、考古學、錢幣學、錢譜以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知識等。中國貨幣史中就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