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制
十六強單淘汰,決賽一番棋。
比賽用時:兩小時三十分,讀秒時間六十秒五次。
比賽規則:采比目法,一律分先,黑先貼還六目半。
名額
16名種子棋士直接進入本賽:
上屆冠亞軍直接入選
台灣5名
韓國3名
日本3名
中國3名(抵制中)
註:連續三屆,中方皆因政治因素未能成行,選手配置改為台灣6名、日本4名、韓國4名。
獎金(對局費)
獎金:
冠軍200萬元
亞軍70萬元
四強10萬元
八強7萬元
16強4萬元
歷屆冠亞軍
註:
王立誠,國籍:中華民國(台灣),棋籍屬於日本棋院,代表台灣出賽,但在台灣二個職業圍棋組織都沒有棋籍,這是台灣特有的情況。因為一般國際賽事皆以棋籍為身份區別,在圍棋界只有CSK杯,農心杯,正官庄杯等少數團體賽以國籍為身份區別。
其他曾出現相同狀況的台籍旅日棋士有:林海峰,王銘琬,張栩,潘善琪
另一種類型代表人物為芮迺偉:中華人民共和國籍,棋籍中國圍棋協會(中國棋院),先後落籍美國圍棋協會及客座韓國棋院,曾分別代表以上三方出賽。
沿革
第一屆2004年:
原稱為中環摩根杯(JP摩根杯)世界圍棋錦標賽
主辦單位:奧林匹亞體育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棋院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中環股份有限公司、美商摩根大通銀行
采16人單淘汰賽
台灣5名、中國、日本、韓國各3名、特邀2名(第二屆起為冠亞軍保留)
對局費:
第一場:每人新台幣三萬元
第二場:每人新台幣六萬元
第三場:每人新台幣十萬元
獎金:
第一名獎金新台幣二百萬元
第二名獎金新台幣七十萬元
第三名獎金新台幣三十萬元
前2名保留下屆資格
中方未成行,選手配置改為台灣6名(旅外三名、本土三名)、日本4名、韓國4名。
第二屆2005年:
贊助單位:中環股份有限公司
上屆冠亞軍列為大會種子(韓、台)
中方未成行,選手配置改為台灣6名(旅外三名、本土三名)、日本4名、韓國4名。
2006年:
國際賽程太滿,暫停一屆。
第三屆2007年:
中國圍棋協會第三度抵制,選手配置改為台灣6名(旅外二名、本土四名)、日本4名、韓國4名。上屆前冠亞(韓)。
為避免休息時間支招爭議,本屆用時改為2.5小時,讀秒1分鐘5次,於中午12時開賽,中間不休息。
2007年8月12日開賽,8月17日結束,李昌鎬奪個人第18個世界賽冠軍,二度完成世界大賽大滿貫,上次完成於2003年3月18日奪第四屆春蘭杯。
相關詞條
圍棋百科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遊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目前圍棋流行於亞太,覆蓋世界範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