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夏、商屬粱州之域,周為竇地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關為秦蜀郡轄地;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縣境屬犍為都朱提縣地;元封二年(公元109),屬犍為南部朱提縣地;東漢永 初元年(107),屬犍為蜀國朱提地;蜀漢建安九年(214),在原犍為屬國的基礎上,設定朱提郡;建興三年(225),“蜀漢朱提郡領朱提、漢陽、堂琅、南昌、南廣五縣,治朱提”,朱提縣轄今昭通、魯甸、彝良、大關、永善等地。西晉泰始六年(270),縣境屬益州朱提郡朱提縣地,太安二年(303),屬寧州朱提郡朱提縣地;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屬寧州朱提郡轄地直至南梁;梁太清二年(548),南梁王朝終止派遣寧州刺史,寧州地區為爨氏“竊據”,縣境荒廢。北周孝閔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寧州軍事後,將寧州改為“南寧州”,此時,大關屬南寧州朱提郡地。隋開皇四年(584),大關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轄地。唐武德元年(618)置協州,領東安、西安、湖津3縣,西安縣治所在今大關縣青龍鄉雙河場老街;湖津縣治所在今大關縣天星鄉火燒寨。這是今縣境置縣的開始。後從協州分置靖州統靖川、分協兩縣,城址分別在今縣境悅樂壩和翠華老城。唐南詔 時,今縣境為東爨阿旁部,屬拓東節度管轄。宋大理時,縣境屬烏蒙部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烏蒙路隸雲南行省,烏蒙路(今昭通)轄歸化州(今大關縣)、土僚長官司(今鹽津縣),此時,縣境屬雲南行省烏蒙路歸化州。不久烏蒙路改為烏蒙軍民總管府,後又改為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領有烏蒙撒路、烏蒙路、東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關縣地歸屬未變。順帝至元元年(1335)九月,詔以烏撒烏蒙之地隸四川行省,縣境隨屬四川行省烏蒙路轄地。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關屬四川布政司,今大關縣地屬雲南布政司烏蒙府轄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烏蒙三府隸四川布政使司,縣境又屬四川烏蒙府轄地。
清雍正五年(1727)詔烏蒙、鎮雄二府歸滇轄,縣境歸屬雲南省烏蒙府轄地。雍正六年置大關廳,設通判駐其地。
中華民國2年(1913)改稱大關。初屬滇中道,後廢道,直屬於省。民國6年將縣境黎山以北劃出14鄉新設鹽津縣。民國32年大關縣改屬昭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關於1950年4月解放,屬雲南省昭通專區管轄。1958年10月4日鹽津、大關並縣,稱大關縣,隸屬不變。1961年4月28日,大關、鹽津分縣,各復原名,大關隸屬不變。
行政區劃
2006年,大關縣總面積1802平方千米,總人口25.02萬人。轄6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2個居委會、7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疆域
大關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的腹心地帶。地處東經103度43’一104度07’、北緯27度36’一28度15’之間。總面積172477平方公里。其中河谷區占13.1%,矮二半山區37.3%,高二半山區33.9%,高寒山區15.7%。東西橫距43.7公里,南北縱距73.2公里。東北與鹽津縣接壤,東南與彝良縣毗鄰,南面和昭陽區接界,西北與永善縣相連。縣人民政府駐地翠華鎮,距省會昆明市534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陽區69公里,距四川省宜賓市221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山脈屬喜馬拉雅山脈烏蒙山系和五蓮峰山系。東南烏蒙山余脈在境內分4支蜿蜒北伸,其中東部1支由彝良入縣境進鹽津,南部經昭通(今昭陽區)入縣境3支。西北五蓮峰中段由永善分5支進境,其中2支北伸入鹽津。主要山峰73座,其中烏蒙山系37座,海拔1764~2785米,五蓮峰山系36座,海拔1716~2656米。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日照96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大關縣森林覆蓋率達45.8%,有優勢用材林木和經濟林木22種,天麻、杜仲等珍貴中藥材133種。大關縣有筇竹10萬畝,占全世界筇竹資源的主要分布地—中國西南地區的43%,是名符其實的“筇竹之鄉”。
礦藏資源
有18個礦種70多個礦化點,煤炭、石英砂儲量上億噸,還有一定數量的銅、鐵、鋁、鉛鋅礦等;水電可開發裝機容量達53萬千瓦,已建成裝機20.5萬千瓦。
水文
境內河流統屬金沙江流域水系,有5條主河流、30多條溪流,徑流面積1691.8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21.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2.68億立方米。其中,大關河源於昭通(昭陽區)鑽溝,入縣域與灑漁河、洛澤河、高橋河相匯後,進鹽津歸入橫江,縣內全長70千米,徑流面積452.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均流量3.15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8條;灑漁河源於魯甸貓鼻子、吳水井,入縣境後於黃葛大橋匯入大關河,境內幹流(含大關、永善兩縣邊界段)全長45千米,徑流面積198.1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年均流量1.27億立方米,常流水溪溝4條;洛澤河源於貴州威寧草海,進縣境後至壽山岔河注入大關河,境內幹流(大關、彝良兩縣邊界段)全長37.5千米,徑流面積392.9平方千米,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年均流量2.6億立方米,常年流水溪溝8條。
經濟
綜述
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23億元,比2007年增加10.6億元,年均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33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713萬元,是2007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5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3.09億元,是2007年的3.6倍,年均增長29.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0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577元,分別是2007年的1.9倍和2.3倍。
工業
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7億元,比2007年增加12.3億元,年均增長35.8%。
農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7.56億元,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6%。
人口民族
人口
大關縣截止2006年底,大關縣內共有23種民族,總人口267383人。
民族
大關縣以漢、回、彝、苗族為主體,人數分別為245403人、5110人、4490人、10321人,分別占大關縣總人口的92.53%、1.91%、1.68%、3.86%,除以上民族外,還居住著藏、壯、傣、佤等19種少數民族59人,占大關縣總人口的0.02%。
社會
教育
2011年,大關縣在園幼兒3190人,學前一年人園率86.37%,學前三年人園率49.01%;國小在校生33369人,適齡兒童30247人,人學率99.28%,輟學率0.48%;國中階段在校生11426人,毛人學率98.53%,輟學202人,輟學率1.64%;普通高中在校生3453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486人,高中階段毛人學率42.74%;大關縣教職工2481人。
衛生
2011年,大關縣參保人數達6436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6.31%,基金總量達5701.58萬元,門診住院報銷逐年提高,一般疾病和特殊疾病最高報銷金額分別達7萬元、9萬元。
社會保障
2011年,大關縣“五險”參保2.97萬人,發放低保金、五保供 養金、大病醫療救助金4307萬元,發放優撫金、孤兒基本生活費、高齡老人補助金996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2.22萬人,發放基礎養老金745.28萬元、2.24萬人受益。2261人接受技能、創業培訓,城鎮登記失業率降至4.34%。天星鎮中心敬老院順利竣工,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能力有效提升。投入150餘萬元,實施白內障復明等眼科手術264例、唇齶裂修復45例,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139件,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基礎設施
大關縣是雲南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交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原通南必經之地,是連線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是有名的“南絲綢之路”之要衝。“213”國道、內昆鐵路、麻昭高速公路、昆水公路穿境而過,距昭通市機場60公里,距雲南省昆明市480公里,距四川省宜賓市210公里,公路、鐵路、航空組成的交通網路已初具規模,交通十分便利。
旅遊
大關縣有旅遊資源點137處,涵蓋黃連河瀑布群、青龍洞峽谷溶洞、羅漢壩原始森林、三江口自然保護區、雲台山古道驛站“四片一線”旅遊資源,面積約220平方公里。其中,國家AA級黃連河風景區遊覽面積107平方公里,景區內有大小瀑布47處,享有“瀑布之鄉”的美譽。
著名人物
大關縣著名人物有官居四川提督的唐友耕,曾為雲南省政府秘書長的吳良桐,著名文人龔自知,飽學之士張維翰,共產黨解放軍的高級將領羅占雲。之後,還出了著名的政治家陳方、抗日將領曾萬鍾、爆破英雄孔憲章,還有在中越戰爭中為保家衛國湧現出的英雄烈士鄧文顯、吳忠全、白興才;當代,還湧現出了救火英雄李孝華、抗洪英雄秦孝順和勇斗歹徒的劉遠芬,他們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