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6年,中華民國軍艦“中建號”接收本島,因此改名為中建島。
1982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中建島守備隊“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
1996年,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領海範圍的聲明,中建島有七點是中國領海基點。
1、 中建島(1)北緯15°46.5’東經111°12.6’
2、中建島(2)北緯15°46.4’東經111°12.1’
3、中建島(3)北緯15°46.4’東經111°11.8’
4、中建島(4)北緯15°46.5’東經111°11.6’
5、中建島(5)北緯15°46.7’東經111°11.4’
6、中建島(6)北緯15°46.9’東經111°11.3’
7、中建島(7)北緯15°47.2’東經111°11.4’
地理環境
位置
中建島(Zhonqjian Dao)在北緯15°47′,東經111°12′,是永樂群島中西南端一個島(實為沙洲),長1850米,寬800米,面積1.2平方公里。
地勢
中建島地勢低平,海拔只有2.7米,強颱風時常被海水淹沒,中部偏南有一瀉湖,水深半米。
中建島是在礁盤上發育的沙島,四周有較高沙堤,中部窪地,不甚明顯,且常積水,水深0.5米。全島海拔不大,平均只有2米,略呈圓形。沙島在低潮時高出海面3米,在高潮時高出海面1米;面積低潮時達1.5平方公里,高潮時只有0.85平方公里。沙堤受東北季風影響以東北部為高。颱風過境時,高潮可以淹沒島嶼的大部分,故地形變化較大,顯示出由沙洲向沙島過渡的特徵。
水文
由於本島常受海淹,故島上草木難於自然生長。高處有海鳥栖息,故有鳥糞層存在。由於沙體大而厚,又少鳥糞污染,因而清泉易得,尤以雨季為好,挖地2尺即可得淡水。
氣候
中建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平均氣溫在31℃以上,且四季海風超4級。
生態資源
中建島自七十年代守島官兵進駐以來,進行了大量植樹綠化。島上已種下馬尾松3000多棵、羊角樹1000多棵、椰樹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
每到春末夏初季節,就會有數萬隻大鳳頭燕鷗到島上棲息,是西沙群島中海鳥最多的一個島。
中建島四周礁盤闊2—3海里,高潮水深2米,為各種海產繁生場所,除聞名的馬啼螺外,梅花參、海龜均多,礁盤四周海面因浮游生物豐富,引來不少魚群,加上礁盤外緣水深又大,故有利於拖、釣作業,一船日獲馬鮫魚100擔是很常見的。
發展建設
部隊
中建島,有著風島、火島、沙島和南海戈壁之稱。1975年,南海艦隊首批守島官兵帶著一頂帳篷來到這裡,開始了長期的建設和植樹造林工程。從此解放軍邊防部隊常年駐守於此。
中建島遠離大陸,整個小島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漲大潮時露在水上的只有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的地面;退潮後,就剩下一片片白茫茫的珊瑚沙。
島上有中國主權碑。經過疏浚航道,在島西部建有碼頭。由中國移動通訊架設移動通訊基站。
8月11日,對海軍中建島守備隊的官兵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1982年8月11日,中央軍委授予中建島守備隊“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
中建島守備隊是西沙最前沿的一支海防連隊,也是人民海軍歷史上第一個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基層連隊。1975年5月,一艘炮艇輸送了一支7人小分隊登上中建島,拉開了人民海軍駐防中建的歷史。剛上島時條件非常艱苦,官兵只能駐紮在帳篷里,後因颱風影響遷至島西面700米處一艘擱淺的商船上。1978年1月,中建島守備隊正式成立,1978年9月主樓建成後官兵才搬遷上島。1979年4月10日,第一任隊長張有義帶領守島官兵在艦艇部隊的配合下,一舉抓獲越南武裝船隻3艘,俘敵24人,繳獲槍枝彈藥及軍用物資一批,保衛了中建島的安全、捍衛了國家主權。
中建島守備隊自成立以來,守島官兵用忠誠和奉獻書寫了不朽的傳奇,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植樹
中建島上除了潔白的珊瑚沙地就是海水,為了在島上種樹,官兵們利用探親、出差等各種機會,一包一包從大陸20多個省市背來泥土、樹苗和菜種,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樹種菜。在寸草不生,高溫、高濕、高鹽的珊瑚沙地上種活一棵植物非常不易,就算好不容易成活了,還要挺過島上一年百餘次颱風的“洗禮”,才能真正生根發芽。
要提高種植的成活率,增加泥土和有機肥是關鍵。多年來,中建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一位回家探親的守島官兵歸隊時都要帶回一包泥土和肥料。1980年10月,中建島老兵李華平從安徽老家帶著兩大袋乾雞糞上汽車,因為雞糞實在太臭,售票員硬是不讓他上車。無奈之下李華平只得告訴售票員原因,當得知西沙中建島的情況和官兵們愛島建島的故事後,售票員感動了,不但讓李華平上了車,還免了貨運費。從此以後,李華平只要回家歸隊再帶泥土肥料,當地車站總會為他亮“綠燈”。
如今,每年定期都會有新鮮的泥土用軍艦運上島,以改良島上的土壤。但中建島上的菜地仍保留著30多年來由官兵從各個省市帶上島的泥土而建成的各省“團結地”,不時還有休假歸隊的官兵從家鄉帶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團結地”里。
在官兵的不懈努力下,羊角樹、馬尾松和爬藤最先在島上紮下根。截止2009年底中建島上已種下馬尾松3000多棵,羊角樹1000多棵,椰樹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2006年11月椰樹林還結出了第一個椰果,昔日的南海戈壁正變成生機盎然的海上綠島。
國旗
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的中建島守備隊就駐守在這裡。經過歷代守島官兵的不懈努力,原來寸草不生的中建島已生長有59種植物,其中海馬草是分布面積最廣,生命力最為頑強的一種。它根莖鮮紅,象徵著天涯哨兵對黨忠誠、時刻捍衛國家領海主權的滿腔熱血,官兵將其推舉為“島草”。
中建島官兵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騎上了沙灘機車,住進了空調房,喝上了淡化海水,用上了手機和政工網。
2012年,官兵們利用訓練間隙,用海馬草在茫茫白沙灘上種出了一面巨型國旗和“祖國萬歲”標語,以表達天涯哨兵鐵心跟黨走、喜迎盛會開的激動心情。
官兵故事
海天茫茫,渺無人跡。
在望不到邊的藍色中,有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一行手執鋼槍的戰士迎著浪濤和夕陽,巡邏在白色的珊瑚沙灘上,漸行漸遠……
來到西沙,穿行在各個小島上,記者的眼前總是浮現出這如詩如畫的一幕。描述起這樣的畫卷,是否給人一種獨守天涯的蒼涼?
可當記者走近他們,驚喜地發現,那些黝黑的面孔汗珠晶瑩,最動人的是他們臉上的笑容。那年輕的,充滿了力量的笑容背後,是一種怎樣的樂觀和堅守,讓這群遠在天邊的男子漢,守在天涯也不言愁。
記者從西沙永興島乘坐海軍某獵潛艇,前往西沙群島最南端的中建島。中建島全島由珊瑚和貝殼殘骸構成,沒有土壤,曾經寸草不生,被喻為“南海戈壁”。
在記者前往中建島途中,隨行的海軍某基地政治部幹事邵龍飛說:“前往各個小島最大的困難就是交通。每年下半年開始寒潮,這期間風大浪急,船隻經常無法靠港。如果再遇上颱風,那就會兩三個月沒有補給船。”
此時,即使是難得的好海況,可獵潛艇航行在大海上,依然像一片樹葉般飄搖。5個多小時的航程過後,由於中建島正在疏浚航道,記者一行又在劇烈的搖晃中登上當地漁民老鄧的漁船,艱難航行在前往中建島的途中。
又是連續兩個小時,在海浪滔滔中竟傳來了陣陣歡快的鑼鼓聲。頂著眩暈,記者看到了宛如夢幻般的景象:藍藍的海,藍藍的天,白色的碼頭上彩旗招展。身穿藍色迷彩的戰士們頂著烈日,迎著海風,敲打著鑼鼓迎接我們的到訪,仿佛過節般喜慶。
記者踏上小島,頓覺熱浪襲人,行走在厚厚的沙灘中舉目四眺,宛如置身在白色大漠,遠處便是茫茫大海。若從空中鳥瞰,整個小島一定如同大海懷抱中的一隻貝殼,這才是真正的滄海一粟。正是處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中建島又被稱為風島、火島、沙島。
“沒有植被,沒有淡水,沒有房屋……1975年,海軍官兵正式駐守中建島。可一場颱風就把官兵們駐紮的帳篷吹跑了。於是戰士們在擱淺岸邊的一條廢舊商船中住了3年,直到1978年建好了營房。”在中建島守備隊指導員唐爛漫的介紹中,記者走進了綠樹掩映的營院,一座五層高的營房嶄新明亮:“相比老一代戍邊人的艱苦,這就是我們的無敵海景房!”這位年輕指導員語氣中透出的自豪和樂觀令人動容。
可這風島,火島,沙島的“威力”依然猛烈:每年下半年總有幾次漲大潮、刮颱風。洶湧的海水衝上沙灘,營院外就成了蒼茫大海。有時候海水還會漫進營院,一米多深的水還曾淹沒了整個小島。2009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凱撒娜”狂飆而來。護牆衝倒了,豬圈、菜地沖毀了,水庫被倒灌海水,整個島只剩下炊事班水池中的7噸淡水。
退潮過後,樹木被颳倒了,豬被沖走了,菜地全是沙子。可隊長和指導員一聲令下,招呼一句,兄弟們!大家就甩開膀子幹起來,第一時間投入到生產生活物資的搶救恢復中。官兵們清理了100多車沙子,把被海水浸過的菜地重新換土,然後拿著寶特瓶給一棵又一棵的樹木進行滴灌……雷達班班長郭丹陽說,看著重新整建起來的小島,我們的心裡最驕傲!因為我們早就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了!
走上營房二樓,記者放眼看去,前方大片的馬尾松茂密成林,白色的沙灘上竟然也能綠樹成蔭。4月來到中建島守備隊擔任隊長的李萬波指著這滿目的綠色,眼神中充滿了憧憬。他說:“颱風颳倒多少樹木,我們就重新栽種上更多!前不久我又帶著大家種了1000多棵馬尾松,如今島上已經有超過12種植被了。我的願望,就是在島上種滿綠樹!那該是一件多么高興的事啊!”他一邊說著,嘴角掛上了掩飾不住的笑意,仿佛在他的眼前已經看到了那蔓延開來的綠色。
順著李隊長的目光,記者看到了樹林旁邊的白沙灘上,醒目的“祖國萬歲”四個大字在海天間呈現,接著隊長向記者講述了這其中的動人故事:
2002年,為慶祝中建島守備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二十周年。守島官兵從海里撈起一塊塊礁石,在沙灘上擺出“祖國萬歲”四個大字。
可就是2009年的那場颱風過後,官兵們驚訝地發現,“祖國萬歲”圖案被吹得無影無蹤,從此,大家的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6月份,守備隊官兵自發組織起來,找來海馬草,在沙灘上按“祖國萬歲”的字樣挖出一排排淺坑後將海馬草植下去。經過2個多月的持續澆水,海馬草終於成活,戰士們高興得歡呼雀躍。如今,海馬草長得鬱鬱蔥蔥,這嶄新的綠色的“祖國萬歲”凝聚著守島官兵們對這藍色國土多少的熱愛!
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每個新上島的戰士,都會受到戰友們敲鑼打鼓的迎接;都會喝上一杯戰友們親手端上的酒,喝下這杯酒,他就成了又一個鐵血的“中建人”。
這裡的男子漢有苦不言苦:那年因寒潮補給困難,為了給戰士王少輝過生日,戰友們在黑板上畫了一頓豐盛的“生日宴”:彩色粉筆畫下蛋糕,燭光,紅酒。他閉上眼睛“吹”蠟燭,戰友們就把黑板上的蠟燭擦掉;他端起酒杯“喝”酒,戰友們又把黑板上的紅酒擦掉,當他用粉筆分割蛋糕的時候,再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裡的男子漢再苦也是甜:通信班長邱華面朝大海,深情地吟誦著自己的詩歌:你是海,用無限的寬廣愛著我,也愛著小島;只因為你最親的愛人,我,住在小島上。你清楚,我是你的支柱,但小島更是大海的心啊,所以我不能離開小島……
臨別前,記者看到了守島大學生士兵喬瀚拍攝的一張照片:前景是火紅的燈籠,背景是鮮紅的國旗,信號台的探照燈閃爍在夜色中。他告訴記者,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卻是島上戰備最嚴峻的時刻。那些日子,每個戰士都懷抱著步槍入睡。可這樣的枕戈待旦,卻是每個戰士心中最神聖的記憶……
而這些,或許正是官兵們樂守天涯的真正答案。
西沙群島最南端的中建島,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2.7米,全島由珊瑚和貝殼殘骸構成,曾經寸草不生,被喻為“南海戈壁”。
記者踏上小島,頓覺熱浪襲人,行走在茫茫沙灘中舉目四眺,宛如置身在白色大漠。
“1975年,海軍官兵正式駐守中建島,先是在一艘擱淺的廢舊商船中住了3年。”隨著中建島守備隊指導員唐爛漫的介紹,記者走進了綠樹掩映的營院,一座5層高的營房寬敞明亮。“瞧,這是我們的無敵海景房!”這位年輕的指導員自豪地說。
走上營房二樓,記者放眼望去,白色的沙灘上有了不少綠色。中建島守備隊隊長李萬波說:“颱風颳倒樹木,我們就重新栽上!前不久,我們又種了1000多棵馬尾松,如今島上已經有10多種植物了。我的願望,就是在島上種滿綠樹!”
遠離大陸,生活寂寞艱苦,但這裡的男子漢有苦不言苦。
守島大學生士兵喬瀚告訴記者,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是島上戰備最嚴峻的時刻。那些日子,每個戰士都懷抱著鋼槍入睡。可這樣的枕戈待旦,卻是每個戰士心中最神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