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破浪礁(Polang Jiao)是我國固有領土,中國政府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北緯7度49分,東經114度1
地理意義
破浪礁是南海群島中的一地名,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遠離大陸。中國人民最早發現並且最早命名南海諸島。1983年審定公布南海諸島地名時充分考慮到名從主人原則,在地名命名方面維護了中國主權。
如圖:位於233-安渡灘西北側中段破浪礁。
安渡灘(Andu Tan)在北緯7度35-57分,東經113度55分-114度30分範圍內。位於238-南海礁東南約13海里。為一東北——西南向長形淺灘。範圍較大,邊緣分布著234-破浪礁、236-光星仔礁等。1935年公布名稱為安達息破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安渡灘。有些外文圖書稱為Asdasier Bank.
南海的現狀
越南
越南對南沙群島的據有始於南越(越南共和國),南越在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後占有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景宏島、南威島和安波沙洲,並派軍駐守;1975年2月14日發表的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1975年4月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占領南越首都西貢的同時,也接收了原南越所控制的南沙6個島嶼。1982年12月,成立長沙縣,劃歸同奈省管轄;後又劃歸慶和省。越南於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後發表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兩群島擁有全部主權。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以前,北越即現在越南共產政權一直正式承認西沙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自從西沙和南沙群島被發現海底下蘊藏有石油資源後,兩群島變為越南領土;現今出版的官方越南地圖中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被劃在內。現控制島嶼與珊瑚礁(共29個) :
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畢生礁、柏礁、西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廣雅灘、蓬勃堡、萬安灘、西衛灘、人俊灘、李準灘、金盾暗沙、奧南暗沙。
因蓬勃堡、金盾暗沙、奧南暗沙均處於南薇灘上不少文獻統一將其描述為後者,因而有數字上的差異
馬來西亞
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來活動,並樹立“主權碑”。1979年馬來西亞出版新地圖,將12個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0年馬來西亞政府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依據
南沙群島位於馬來西亞的大陸架上,其主權符合1958年《日內瓦公約》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現控制珊瑚礁(共10個)
彈丸礁、光星礁、光星仔礁、南通礁、南海礁、榆亞暗沙、簸箕礁、皇路礁、北康暗沙、南康暗沙。
因光星仔礁位於安渡灘上不少文獻描述為後者
菲律賓
1946年,菲律賓就對南沙群島提出過主權要求。1956年,菲律賓“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8年6月11日,菲律賓總統簽發159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所有。菲律賓在1970年至1980年期間採取軍事行動先後占領了8個島礁。菲律賓政府宣布了一些海洋立法,規定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將南沙群島東部41萬平方公里海域劃入其領海.現控制島嶼與珊瑚礁(共8個)
中業島、馬歡島、費信島、南鑰島、北子島、西月島、楊信沙洲、司令礁。
另一說還包括仁愛礁,菲律賓海軍將一艘破舊的大型登入艦開上礁盤,以擱淺坐灘為藉口(並無駐守),實現對該礁的“事實占領”。
汶萊
宣布200海浬專屬經濟區,並發行了標明海域管轄範圍的新地圖。聲稱對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現控制島嶼與珊瑚礁 南通礁
印度尼西亞
從1966年以來在海上劃分“協定開發區”,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聲稱擁有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1980年3月,宣布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現控制島嶼與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