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琛航島(Chenhang Dao)在北緯16°27′,東經111°43′,位於永樂群島東南部,在晉卿島西南1海里處。
島的西部成尖咀形,面積約0.28平方公里,地勢周圍高中間低。島上有薄層普通石灰土和粗骨磷質石灰土,草海桐灌木叢生,有小片白避霜花(麻楓桐)林,南邊有棕櫚樹,種有椰子樹,井水不宜飲用。島西沙咀向廣金島方向延伸,低潮時可涉步而過。島上還有神廟、瞭望台和住屋等。
島南有1919年瓊海漁民挖井時留在井邊的“王國彬造”字樣。
琛航島是西沙各個島嶼中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中轉站,原因就是它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碼頭港口是天然避風良港,建有5000噸級避風港防風碼頭。
西沙琛航島烈士陵園,是中國最南端的烈士陵園,也是西沙官兵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名稱
1909年,李準巡海時以其隨行軍艦琛航號命名為琛航島;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壇堅島;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琛航島;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布名稱為琛航島。
中國漁民向稱三腳、大三腳島、三腳島
,有些外文圖書稱為Duncan Island。
地理
琛航島有沙堤環繞,島上植被茂盛。該島坐落在環礁上,與處於同一個珊瑚礁盤上的廣金島有一條長堤相連線,環礁內有潟湖,環礁北部開口形成航道連線外海,使琛航島成為航行條件很好的港口。
琛航島西側淺湖已被基本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積水,夏天為蚊蟲滋生場所,湖區鳥糞層厚,鬆軟易陷。因為包繞瀉湖的堤圍是由珊瑚礫所成,透水性強,故漲潮時,海水可滲入淺湖中,使湖水變鹹。
湖邊礫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颱風即可掀起巨浪,打開礫堤,形成缺口。
琛航島西北角和東北角曾有漁民建立小石廟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廟中供奉的明龍泉窯觀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漁民來此捕魚。
湖泊
琛航島中部的兩個淺湖,在西的較大,呈圓形,直徑約200多米,在東的較小,呈長形,長約80米,二者為一低沙堤所分隔。
琛航島環島沙堤以東南方為最高大,共有3到8條,且由沙堤漸變為礫提,條數較多,但短而時斷時續。沙堤上的植被以羊角樹群叢為主,茂密難以穿道,低地井邊有漁民種下的椰子樹一株,高20米。羊角林中有藤本植物攀援其上,如海濱牽牛花等。
歷史
由於本島面積大,又有較好航道,且又是宣德群島和本島的交通中心,位置十分重要。
琛航島曾一再為外國入侵者所侵占,1932年年法國曾派兵登入,1956年南越派軍隊占領,後自動撤守。
1974年1月,中國自衛還擊前已實際控制該島,現建有18烈士紀念碑在島上以茲紀念。
文物
1974年3月至5月,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隊員,乘坐漁船開赴西沙群島,在人民解放軍駐島部隊和廣大漁民的支持下,對西沙群島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考古調查。
這次考古調查有著特殊的背景。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南越當局先後侵占了永樂群島的珊瑚島、甘泉島、琛航島和金銀島,公然向中國提出領土請求。之後,圍繞中國南海諸島的紛爭一直不斷。
1974年1月,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對入侵西沙永樂群島海域的南越軍隊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隊員,先後於1974年和1975年對西沙群島的多個島嶼展開了考古調查,在甘泉島西北端發現了唐宋兩代的居住遺址,證明西沙群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中國領土爭議地區導航
中國領土爭議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