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雙子群礁(包括北子島 南子島 奈羅礁 貢士礁 北外沙洲 東北暗沙 東南暗沙 西灘 北子暗沙)位於南沙群島最北端,距離西沙最近,是進入南沙的門戶。
介紹
雙子群礁是一個橄欖形的環礁,是在1000-1500米的南沙海台上建立起來的,長軸作東北至西南走向,長約16公里,寬約7.5公里,淺湖水深40-45米,湖底平坦,點礁(礁敦)很少,這裡潮差小,大潮潮差只有1.5米,小潮只有0.3-0.6米。環礁已有礁盤發育,水深3-10米,退潮時有部分礁盤出露,以北部,東北部,西南部為多,南緣較少。環礁上的小礁盤有12個之多,小礁盤間有水深10-20米的區域,可以稱為雙子群礁衛星圖“淺水道”。在環礁西北側礁盤上有兩個小島,即北子島和南子島,雙子群礁應此兩島而得名雙子群礁的“門” 南子島和北子島間的水道稱為“中水道”,寬達2.8公里,水深6-9米。南子島和奈羅礁間的水道分兩支,北水道深10米,南水道深8.5米。東北暗沙和東南暗沙間的門,寬近2公里,水深7.7-9.3米。北子島和貢士礁之間的門,可進小船。
主要部分
北子島 位於北緯11度27分,東經114度21分,橢圓形沙島,長軸900米,寬約400米,高出海面3.2米,面積約0.13平方公里。它也是一碟形小島,四周有沙堤,高達5米。海岸上有沙灘包圍全島,四周礁盤寬約500米。島中央為低平地,有淡水可飲用。中南部為草地,可開墾,西部為林地,灌叢高3-4米本島在清代已有我國居民,故有小屋,開墾的農田,椰子樹和水井。
南子島 位於北緯11度25分,東經114度21分在北子島西南2.8公里處。橢圓形,島長約600米,寬約350米,面積約0.12平方公里,高出海面3.6米。島上長滿樹木雜草,並有水井兩口,可供飲用。我國漁民自清代以來一直開墾該島,直到1956年,海南島仍每年派船運送糧食,並取回水產。
由於南,北子島互為犄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多次被侵占。1971年菲律賓,1973年越南相繼侵占北子和南子島至今。越南於1993年在南子島建造其在南沙的第一個燈塔,並試圖修建一個簡易飛機跑道。
貢士礁 位於北緯11度28分,東經114度22分。該礁只有在退潮時才露出水面,漲潮時仍有波浪打擊,成浪花帶,正向東北季風。
奈羅礁 位於北緯11度23分,東經114度18分,雙子群礁的西南。大部分礁石只有在退潮時出露,有一1米高的礁石。該礁1988年被越南侵占。
北外沙洲 在北子島礁盤西南部,據北子島275米,它是一個圓形沙丘所形成的小沙洲,直徑約91米,高出水面3米。
東北暗沙 水下淺灘,深2.7米,在環礁東北方。
東南暗沙 水下淺灘,在水下9.1米,呈長條狀,有成串的礁頭髮育,在環礁東南側。
西灘 在南子島和奈羅礁之間,水深只有3.7米,為圓形灘。
北子暗沙 在環礁北側,由幾個暗灘組成,呈水下脊狀隆起,最淺在8米左右。
歷史
1945年12月12日,中華民國設立“南沙管理處”隸屬廣東省政府管轄。
1946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海軍派遣上校林遵、姚汝鈺率“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四艘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並建碑測圖。
1956年,中華民國台灣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巡察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名稱來源
中國漁民向稱雙峙,1935年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北險礁,1947年公布名稱為雙子礁。
1983年中國政府公布名稱為雙子群礁,因北子島和南子島距離相近、形狀如孿生兄弟顧名“雙子”。
地理位置
東距永登暗沙約16海里,南距中業群礁約19海里,分布在北緯11°23'至10°28'、東經114°19'至114°25'之間。
地質地形
是一近似菱形的環礁,東北至西南長約16km,寬8.3km。 西北部發育形成有北子島和南子島,低潮時東北端露出貢士礁,西南露出奈羅礁。 環礁中淺湖水深30—50米,環礁外圍是水深1000—1500米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