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鄉
東陽市位處浙江腹地,全境以丘陵地貌為主,中生代地層分布廣泛,占總面積58%以上。近年來,隨著基本建設的蓬勃開展,東陽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與恐龍蛋化石點,到目前(2010年)為止,已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點三十餘處,城區附近更為密集,可以說只要有建築工地,就會有恐龍化石出土。東陽不僅恐龍化石點多,而且類型豐富,已經發現恐龍有中國東陽龍、鴨嘴龍等,恐龍蛋有圓形蛋、樹形蛋、格線蛋等。在迄今發現的恐龍與恐龍蛋地層中,還有豐富的矽化木等化石。在這么小的範圍內發現有這么多的恐龍化石點和恐龍種類,說明中生代時期的東陽恐龍非常繁盛,是恐龍生息繁衍的理想場所,是恐龍的和諧家園。2007年9月在東陽市白雲街道白殿胡公山發現的恐龍骨架化石,經國內外權威專家鑑定,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屬新種,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發掘
2007年9月1日,東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接民眾反映,白殿小區李永財在“胡公山”種蕎麥時,意外發現山坡上裸露著幾節紅褐色的“骨頭”,文物辦工作人員赴現場察看後,初步確認為恐龍化石,並立即聯繫浙江省自然博物館。9月2日上午,省自然博物館金幸生副館長等5位專家到達現場,確認在土層中裸露的三節紅褐色“骨頭”為恐龍椎骨化石。接著,省自然博物館專家在現場與東陽市文物部門商討了發掘方案,當天下午,恐龍骨架化石搶救性清理髮掘工作正式開始,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搶救性發掘,9月26日上午,恐龍骨架化石安全搬入東陽市博物館。
中日學者在東陽發現中國東陽龍腳印化石
2010年5月22日—23日,國際著名古生物專家、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館長東洋一,恐龍專家、碩士研究生田中郁子,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古生物專家呂君昌和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一行,在東陽恐龍化石現場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中國東陽龍”腳印化石。
東洋一一行先後到楊岩恐龍化石發現現場和白雲街道吳山村風車口恐龍腳印發現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在風車口專家們再次發現直徑約40CM的恐龍腳印化石,經過仔細比對,東洋一一行認為應屬於中國東陽龍的腳印化石。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東陽龍”和東陽恐龍資源提供了有力實物證據。專家們還對下一步如何保護和搶救性發掘提出了具體意見,相關部門準備在10月份左右對兩處化石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
大事記
2007年9月1日,東陽市文物辦接民眾反映,白雲街道胡公山發現恐龍骨架化石。
2007年12月15日——2008年4月26日,來自重慶自然博物館、省自然博物館、東陽博物館等多名專家,完成恐龍骨架化石清理、復原、裝架工作,恐龍骨架復原高約5米,長15.6米。
2008年1月30日,國際著名恐龍專家、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副館長東洋一博士,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古生物專家呂君昌一行來東陽博物館對恐龍骨架化石進行深入研究。
2008年4月,《地質學報》(英文版第二期)公開發表由呂君昌(博士、古生物專家)、東洋一(國際著名恐龍專家、日本福井縣立博物館副館長)陳榮軍(東陽市文物辦主任、博物館館長)、鄭文杰(浙江省古生物研究專家)、金幸生(國內恐龍專家、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等人撰寫的《浙江東陽發現晚白堊世早期新的巨龍類恐龍》一文,把東陽發現的恐龍新屬新種標稱為“中國東陽龍”,這就意味著“中國東陽龍”正式命名,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現同種恐龍化石,都將歸入到這個種類,也必須稱之為“中國東陽龍”。
200年5月30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正式命名東陽為“中國恐龍之鄉”。
2009年9月1日,南市街道南溪村眠牛山發現長橢圓形肉食類恐龍蛋化石,此前我市發現的均為橢圓蛋或圓形蛋。
2009年10月5日,在馬宅鎮楊岩村平嶺崗,東陽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2007年“中國東陽龍”發現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恐龍之鄉”資源豐富程度可見一斑。
考察研究
2008年首次發掘的骨骼化石包括十個背椎、六個薦椎、二個前部尾椎和腰帶部分,化石呈自然狀態連線。除了神經棘缺失、左腸骨前突錯位外,其他部分均保存完整。如此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在浙江甚至華東地區都是首次發現。此事引起了古生物方面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和極大興趣。其中,國際著名古生物專家、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副館長東洋一兩次(2007年9月22日、2008年1月30日)帶研究人員到東陽參加現場發掘和清理、鑑定;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古生物專家呂君昌到市博物館恐龍清理現場進行研究、鑑定(2008年1月30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古生物中心主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季強兩次來東陽博物館對東陽龍進行考察(2008年4月8日、4月23日),並對東陽市政府提出的命名東陽為“中國恐龍之鄉”的要求表示支持。2008年4月,《地質學報》(英文版第二期)公開發表了由呂君昌(博士、古生物專家)、東洋一(國際著名恐龍專家、日本福井縣立博物館副館長)、陳榮軍(東陽市文物辦主任、博物館館長)、鄭文杰(浙江省古生物研究專家)、金幸生(國內恐龍專家、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等人撰寫的《浙江東陽晚白堊世早期一新的巨龍形類恐龍》一文,正式把東陽發現的恐龍新屬新種命名為“中國東陽龍”,這就意味著如果世界上其它地方發現同種恐龍化石,都將歸入到這個種類,也必須稱之為“中國東陽龍”。
價值
東陽城區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就有恐龍骨架化石 (經鑑定為鴨嘴龍)和多種恐龍蛋化石發現,自“中國東陽龍”骨架化石發現後,又在多處發現恐龍蛋化石。根據現在的資料,專家們認定,在中生代時期東陽至少生活著三種以上的恐龍。東陽發現85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及豐富的恐龍、恐龍蛋化石,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和影響。
一、“中國東陽龍”的發現,為中國和國際研究地球歷史、地層變化和古生物提供了又一版本和基礎素材,尤其是對於研究我國恐龍的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滅絕等提供了平台。
二、東陽的蛋化石,經初步鑑定,有的屬於新類別,有的和浙江發現的其它盆地的蛋化石類似。對於恐龍蛋的種類研究和盆地間的地層對比具有重要意義。東陽市發現的豐富的恐龍和恐龍蛋材料,並且包含有新的類別,是對恐龍研究很有意義。
三、有利於提高和擴大東陽的知名度,豐富東陽的旅遊資源。恐龍化石發現訊息發布後,國內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東陽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許多。恐龍化石的發現和“中國東陽龍”“中國恐龍之鄉”的命名,為東陽旅遊提供了新的資源。打響恐龍文化旅遊品牌,向外展示“恐龍之鄉”魅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讓“恐龍之鄉”名揚天下東陽龍化石資源的保護、研究工作對我們文物部門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獲得“中國東陽龍”“中國恐龍之鄉”命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如何充分利用“中國東陽龍”“中國恐龍之鄉”這一資源,做大做強和鞏固發展恐龍化石成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緊迫又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特別是對恐龍化石出土點的專業普查,對恐龍化石的保護,以及專業隊伍的建設,利用恐龍化石資源建設高品位恐龍園和恐龍博物館,做好恐龍化石及相關地質背景的深入研究等都需要認真組織實施。
恐龍熱
隨著不斷發現恐龍蛋化石,一股“恐龍熱”也在東陽興起。在恐龍發掘的過程中,很多市民前來觀看恐龍化石,許多人都隨身帶來了照相機和攝像機,拍下了恐龍化石。周末的時候,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來,挖掘現場簡直成了孩子們的“科普園地”。還有附近的義烏、磐安、永康、金華,甚至杭州等地的人都趕去看“龍”,每天多達上千人。
在東陽,現在孩子們搶著看恐龍化石,了解恐龍知識的熱情高漲;大人們主動上交恐龍蛋化石的行動,也十分令人感動。市文物辦已經陸續收到10多個市民上交的完整的恐龍蛋化石了。“浙江是個名副其實的恐龍之鄉。”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告訴記者,在白堊紀時期,浙江曾生活著大量的恐龍。
幾十年來,古化石專家們在浙江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蛋巢和骨骼化石。上世紀70年代,專家們曾在衢州發現了一具蜥腳類巨型恐龍化石——這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恐龍,光腿骨就有1米多長,整個骨架長達22米。因為此種恐龍化石還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專家們把它命名為“江山龍”。
據專家調查,浙江恐龍化石分布最多的地區,主要有金華、衢州、天台、麗水、嵊州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浙江是全國發現恐龍蛋類型最多的地區之一——大概在十種以上。據悉,距今1億年前後的浙江天台盆地,曾生存著多種恐龍:體長10多米的食草蜥腳類恐龍、比雞稍大的食肉獸腳類恐龍、身上有甲片的甲龍、靠兩條腿走路的鳥腳類恐龍等等。
“水資源豐富、植被茂盛的盆地最適合恐龍繁衍,而這樣的盆地浙江很多。”金幸生說:“根據目前的發現,浙江的恐龍都是白堊紀的。不過有點遺憾的是,在浙江發現的恐龍化石都不是十分完整,因為地殼運動激烈,對恐龍化石的保存是很不利的,化石很有可能被四分五裂。像‘東陽龍’化石整體這么完整,在全國很少見。”
8500萬年前,現在的東陽處於遠古的白堊紀時期,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有一條寬大的河流,邊上除了繁茂的水草,密布的沼澤,還有寬廣的沙灘,這是一個恐龍生活的王國。一天,在溫暖而又濕潤的環境中,巨形的蜥腳龍在悠閒地吃草,一群鴨嘴龍在散步……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塊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隕石從天而降。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土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地下。8500萬年後,這種世界上首次發現的草食性蜥腳類巨龍,被國際權威刊物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浙江風土人情
介紹浙江省的一些行政區域,名勝古蹟,風土人情以及一些風味小吃,讓更多的 人,了解更深的 浙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