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93.3畝(其中:田359 畝,地734.3畝),人均耕地0 .87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5577畝;沒有經濟林果;無水面面積和草地面積;荒山荒地1411.7畝,其他面積40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0戶通自來水,有248戶飲用井水,有1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75 %)。有281戶通電,有8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8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57 %、30.21%和51.3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9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 戶(分別占總數的41.32 %和21.53%)。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6年底, 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6 輛,機車35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9 畝,有效灌溉率為 32.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2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6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106口。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2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 萬元,占總收入的51.66 %;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33.6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53 頭,無肉牛,無肉羊 );沒有漁業;林業收入6.3 萬元,占總收入的1.42%;沒有第二、三產業收入;工資性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13.27%。農民人均純收入 13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2人(占勞動力的78.87%),在雲南省內務工83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第一產業 。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5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9.24 %。該村發展烤菸、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 該村有農戶288戶,共有鄉村人口1262人,其中男性649人,女性613人。其中農業人口1257人,勞動力71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為1261人,滿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人,占人口總數的0.4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60人,參合率92.28 %;享受低保39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沒有衛生所,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 公里。該村沒有公廁。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8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62人,距離西邑鄉中學7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2人,其中小學生162人,中學生60人。
基層組織
截止2006年底,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 人,無少數民族黨員,其中男黨員40 人、女黨員5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2006年被評為西邑鄉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該村沒有團總支。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16.11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沒有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一事一議籌資和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3.8萬元,有固定資產2.5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等情況。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2、交通發展滯後;
3、產業結構單一;
4、醫療設備有限,技術水平底。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村級經濟和社會發展;
2、以市場為導向,壯大蠶桑產業;
3、作好烤菸長遠規劃;
4、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