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中國南方喀斯特 (英語:South China Karst;法語:Karst de Chine du Sud)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其中雲南石林為中國AAAA級景區。於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並獲得全票通過。主要概況
中國南方喀斯特覆蓋了五萬平方公里,主要位於雲南省、貴州省和廣西省,有著多樣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這個世界遺產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點: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中國南方喀斯特展示了一個由多濕的熱帶至亞熱帶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是世界範圍內一個偉大的自然現象和一個世界性的地標。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 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岩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箇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是我國政府2006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唯一項目,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洞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區)面積48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980平方公里。
這一區域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其中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雲南石林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十大森林”。
“中國南方喀斯特”在地質地貌、生物生態、美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世界價值(突出普遍價值)長期以來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和認同。“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自然遺產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支持。
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規定,“系列申報”的遺產可以分期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多個候選地中,經過充分論證,最終確定第一期申報的三個片區為:貴州荔波喀斯特,雲南石林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第一,它們整體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第二,它們各自為“中國南方喀斯特”類型的最好代表;第三,“中國南方喀斯特”在一統連片的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喀斯特多樣性,表現為高原地區的石林(以雲南石林為代表);高原和低地過渡地帶的峰叢喀斯特(以貴州荔波為代表);長江北部的深切峽谷喀斯特(以重慶武隆為代表)。它們的組合代表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一批申報地的特點。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項目,經歷了長期的地質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喀斯特地貌形態,既保留了地質歷史時期古喀斯特遺蹟,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進行的喀斯特過程。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響,演化至今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個熱帶、亞熱帶喀斯特上升發育區的結構系統和演化序列,對研究現代區域水文網及長江三峽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地貌證據,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推動相關地域的生態保護和旅遊升級。
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過程
2001年以前
1991年8月 雲南石林以“中國喀斯特”名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2]。
1992年3月6日 雲南石林成立“石林風景名勝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指揮部”,下設宣傳教育組、基礎建設組、環境秩序整頓組和指揮部辦公室。
1992年5月31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和盧卡斯博士應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和國家建設部的邀請到雲南石林做非正式評估考察。考察後認為石林缺乏國際性對比研究,無法證明石林“中國喀斯特”的代表性和普遍意義,建議中國政府撤回申報文本,暫緩申報。
1998年12月20 重慶武隆芙蓉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提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申請,並編寫了中英文情況報告。
2001年大事記
2001年5月26日—30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馬來西亞穆魯召開亞太地區喀斯特生態系統與世界遺產論壇會,會上明確提出不接受單個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的申報。世界遺產中心和IUCN專家明確表示願意幫助和支持“中國喀斯特”的捆綁申報以及保護和管理。
2001年7月18日 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成立貴州省申報世界遺產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貴州省建設廳。
2001年11月 貴州荔波縣人民政府向貴州省建設廳提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請示。
2002年大事記
2002年4月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亞洲辦公室漢斯博士和王鐵姆先生對石林自然遺產資源考察後與國家建設部就如何進行“中國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和改進申報地保護與管理問題進行磋商。
2002年11月1日—5日 IUCN亞洲辦公室漢斯博士、王鐵姆先生以及世界喀斯特專家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威廉士教授和馬來西亞穆魯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主任克拉克教授在石林國際研討會上對“中國喀斯特”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組織形式等相關問題提出極富創造性的建議。
2002年11月6日至12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邀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宋林華研究員,南京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喀斯特學家俞錦林一行赴貴州興義、安龍和普定考察喀斯特地質地貌。
2003年大事記
2003年1月6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辦公室傅玉良主任再次邀請宋林華研究員,帶領向昌國、梁福源、王福源、張平究等四位博士並邀請我省著名專家貴州師大楊明德教授、黎道宏教授、貴州工業大學李景陽教授等組成專家組對貴州的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茂蘭自然保護區,獨山黃後地下河,羅甸大、小井岡景區和板庚中三疊紀構造帶,興義東峰林—萬峰湖、西峰林、馬嶺河峽谷,貞豐雙乳峰等地進行考察。在考察的基礎上確定了遺產預選地的區域,專家認為貴州傑出喀斯特遺產景觀的具體位置和範圍包括荔波樟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茂蘭喀斯特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義馬嶺河—萬峰湖風景名勝區、泥凼石林風景名勝區。根據準備階段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貴州省建設廳、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立即組建了工作組,全面開展資源調查和資料收集工作,貴州省的申報工作全面開展。
2003年1月11日—20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兩組專家,一組赴興義進行實地考察和收集資料,另一組赴荔波實地考察和收集資料。這些專家不辭辛苦,在興義、荔波白天爬山涉水實地考察,夜晚匯集整理資料,經過十天的艱苦工作,野外考察和資料收集工作基本完成。
2003年2月至3月 貴州省申報文本編制工作由專家組組長楊明德教授主持,集中在貴州師大學術交流中心進行文本編制,影像由省文化影視頻道中心製作,經過一個月的集中編制,中間反覆討論,於3月底完成了初稿和音像製品,製作了DVD影碟。
2003年3月4日 貴州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成立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中心,為建設廳所屬縣級事業單位。
2003年3月25日 在貴州省建設廳召開了貴州錐狀喀斯特申報列入“中國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預選文本初審會。初審會邀請了省直有關部門、申報地有關領導及貴州知名專家學者參加。
2003年5月26日 貴州省建設廳黨組研究決定由廳風景處傅玉良處長兼任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主任、法人代表。
2003年10月28日—29日 國家建設部在貴州興義組織召開“中國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座談會”,會上,建設部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宋林華研究員對世界喀斯特的分布及特點作了論述,並對“中國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了充分闡述。最後,會議確定了“中國喀斯特”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相關事宜,決定於2005年底確定捆綁聯合申報的名單,並完成了申報文本的編寫,爭取2006年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建設部城建司風景處副處長左小平,貴州建設廳廳長李光榮、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中心主任傅玉良、雲南省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小虎、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廳規劃園林處副處長張高、重慶市園林局風景處處長郎宏遠、貴州省興義市人民政府、黔西南州建設局、黔南州建設局、馬嶺河峽谷風景名勝區、荔波縣人民政府、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舞陽河風景名勝區、龍宮風景名勝區、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紅楓湖風景名勝區等單位主要領導及專家6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2003年12月19日 經貴州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同意,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中心更名為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
2004年大事記
2004年6日28日 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蘇州召開,會期10天,貴州省建設廳李光榮廳長、姬保山副廳長、省申遺辦傅玉良主任及相關工作人員參加此次會議,並將貴州選送的圖片在大會期間展出,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2004年8月13日 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並為此作出巨大努力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喀斯特洞穴協會副秘書長、建設部專家顧問宋林華以及貴州師範大學楊明德教授在驅車赴貴州荔波考察途中不幸車禍殉職。同車遇難還有中科院研究生田勇軍、貴州省建設廳申遺辦彭靜玲、吳成雲,除彭靜玲同志負重傷外,其餘同志全部遇難。
2004年9月20日—22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建設部在昆明舉辦了世界遺產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研討會。會上,IUCN喀斯特專家、紐西蘭威廉士教授、澳大利亞史密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教授、中國岩溶研究所朱學穩教授等國內外專家,針對中國喀斯特的地域分布情況,提出將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中國喀斯特”名稱改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提議得到了與會國內外專家的支持。
2005年大事記
2005年3月 昆明會議之後,貴州省建設廳黨組十分重視“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工作,一方面重新組建專家組,一方面向省政府匯報,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包克辛任組長,省政府副秘書長李飛躍、省建設廳廳長李光榮、副廳長姬保山、遵義市市長盧守祥、安順市市長幕德貴、黔南自治州州長劉曉凱、黔西南自治州州長班程農、畢節地區專員黃家培等任工作小組副組長,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相關11位廳局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建設廳,主任由李光榮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姬保山同志兼任。此次領導小組的設立屬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最高層面的協調機構,為貴州錐狀喀斯特申報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5年3月29日 國家建設部城建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工作組會議。會上確定了“中國南方喀斯特”專家工作組成員名單,中科院地理所院士李文華、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袁道先為名譽顧問,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雒昆利為工作組組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所研究員朱學穩、朱德浩、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梁永寧等為工作組副組長,廣西、雲南、貴州、重慶相關專家為組員。會議還研究申報總文本的編寫綱要,制定了下步工作計畫。“中國南方喀斯特”聯合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2005年3月30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根據建設部專家組會議精神,組織貴州專家組按照世界教科文組織最新的文本格式,重新編制了貴州錐狀喀斯特申報文本。並委託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貴州提名地保護規劃。
2005年4月20日 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成立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專家組,組長由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熊康寧擔任,貴州山地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朱文孝、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萬國江等10位專家擔任成員。
2005年5月27日 國家建設部城建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座談會。會議確定“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按原計畫力爭2006年報出。要求各省、市要按照新的規範文本要求編制文本,並在6月底前將申報書、申報文本、申報畫冊、管理規劃、影像資料等報送建設部,由建設部負責編制總文本,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2006年世界遺產大會的提名項目。
2005年5月31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主持召開貴州專家組座談會,就貴州省申報工作進行了討論,確定了我省各項申報工作的完成時間,並對申報文本和管理規划進行了再次修改。
2005年6月11日 國家建設部城建司和貴州省建設廳在貴陽共同主持召開了“貴州錐狀喀斯特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文本論證會”。會議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主持,貴州省相關部門、申報地政府領導及諸多著名專家均參加了此次會議,總計80餘人。與會領導和專家充分肯定了該申報文本,並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高度評價了貴州省建設廳、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已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績。
2005年7月20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正式發文給黔南州人民政府、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要求荔波、馬嶺河兩申報地立即啟動綜合整治工作,並制定綜合整治方案。
2005年9月9日 國家建設部發文確定了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系列項目的第一批提名地,並指定由貴州省建設廳牽頭負責組織文本編制等相關申報工作。
2005年9月12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主持召開了 “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相關工作緊急會議。負責貴州申報工作的專家及省世遺辦全體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內容:一是傳達建設部申報遺產有關事宜,二是討論和布置三省市申報工作的相關事宜,三是明確具體工作時限和相關責任人。
同時,貴州省申遺辦將緊急會議確定的事項與雲南省建設廳、重慶市園林局進行溝通,很快得到回響和支持。
2005年9月25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三省市專家集中貴陽,將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並對綜合文本初稿進行會審,完成綜合文本初稿編制工作。
2005年9月29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給建設部王鳳武副司長寫信匯報建設部交辦工作的完成情況,及近期工作安排,得到了建設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2005年9月30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決定,文本編製成果採取送達專家家中進行審查的方式,利用國慶長假期間派省申遺辦肖高林同志將文本送到家中,這種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行動得到了國家院士、研究員、專家們的支持。他們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了高水平的審查意見。袁道先院士的書面意見已於10月6日反饋,劉再華研究員書面意見已於10月8日反饋,朱學穩研究員、朱德浩研究員書面意見已於10月12日反饋。
2005年10月29日 借世界喀斯特專家在中國考察雲集廣西桂林之機,按照建設部的部署,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三省市申報地在桂林召開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國際專家諮詢會。會議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主持,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名與會專家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前期工作給與肯定,並對文本編制的技術工作以及保護管理相關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2005年11月9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雲南省建設廳、重慶市園林局及三個申報地召開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主任傅玉良、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熊康寧、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王春、貴州省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付小明、雲南省建設廳風景處副處長劉文、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朱貴榮、雲南師範大學教授李玉輝、重慶市園林局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諶偉倫、重慶市武隆縣芙蓉江管理處主任葉成禮、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純勇等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首先傳達和學習了“桂林會議紀要”,討論確定了工作進度,落實工作經費。
2005年11月18-21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中國南方喀斯特”專家組按照最新的世界遺產操作指南對申報文本進行了修改及補充,並由專家組組長熊康寧教授進行匯總,完成了申報文本(中文版)初稿的編寫工作。
2005年11月22-29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及專家組組長熊康寧教授誠摯地邀請前國際洞穴協會主席、悉尼大學教授朱利亞•詹姆斯 (Julia James)、喀斯特與洞穴管理專家、保護地管理專家格雷戈里•米德爾頓(Gregory J.Middleton)到貴陽,對《中國南方喀斯特》(雲貴渝)英文文本進行修改,完第三章列入理由之前文本的修改,並完成“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信”。
2005年12月6日 建設部在北京組織召開目前力爭2006年申遺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雲南大理蒼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項目;“江西三清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山西五台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項目進行評審,“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由貴州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帶隊到北京參加評審,“中國南方喀斯特”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並同意作為2006年申報項目,建設部對“四個”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價,要求都要做好工作,待正式報到建設部經部黨組研究後再確定2006年申遺項目。
2005年12月6-16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邀請IUCN洞穴及喀斯特特別委員會主席艾勒瑞•哈密爾頓-史密斯(Elery Hamilton-Smith)先生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袁道先院士赴貴陽,對“中國南方喀斯特”(雲貴渝)英文文本進行再次修改。專家在貴州期間,在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員、貴州專家組部分成員與當地州、縣(市)政府領導的陪同下,考察了興義喀斯特提名地與荔波喀斯特提名地,對兩地的喀斯特景觀資源與少數民族文化給予高度評價。
2005年12月14日 借史密斯先生、袁道先院士在築的機會,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雲南、貴州、重慶召開了“雲南、貴州、重慶聯合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國內外專家座談會”,會上向國內外專家提交了中文和英文文本及照片集和有關地圖集等附屬檔案。會議通過認真討論,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組的工作給予了肯定,會議一致認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大有希望,對第一批聯合申報的三省市預選地從科學的角度給予評價,並形成專家意見。
2005年12月12日-13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邀請世界保護聯盟保護洞穴和喀斯特地形工作組主席史密斯先生到貴州荔波,對荔波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地進行實地考察。
2005年12月6-16日 應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和貴州師範大學熊康寧教授的邀請,澳大利亞查爾斯特大學洞穴及喀斯特管理教授、IUCN/WCPA洞穴及喀斯特特別委員會主席、環境、社會與經濟特別委員會成員艾勒瑞•哈密爾頓-史密斯(Elery Hamilton-Smith)教授與中科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袁道先院士抵達貴陽,對“中國南方喀斯特”(雲貴渝)英文文本進行再次修改。專家在貴州期間,在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員、貴州專家組部分成員與當地州、縣(市)政府領導的陪同下,考察了興義喀斯特提名地與荔波喀斯特提名地,對兩地的喀斯特景觀資源與少數民族文化給予高度評價。
2005年12月6日 建設部在北京組織召開目前力爭2006年申遺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雲南大理蒼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項目;“江西三清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山西五台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項目進行評審,“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由貴州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帶隊到北京參加項目評審,“中國南方喀斯特”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並同意作為2006年申報項目,建設部對“四個”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價,要求都要做好工作,待正式報到建設部經部黨組研究後再確定2006年申遺項目。
2005年12月14日 借史密斯先生、袁道先院士在築的機會,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組織召開了“雲南、貴州、重慶聯合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國內外專家座談會”,會議通過認真討論,對“中國南方喀斯特”(雲貴渝)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組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並對牽頭單位貴州省建設廳及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會議一致認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大有希望,並對第一批聯合申報的三省市預選地從科學的角度給予評價。
2005年12月30日 接到建設部通知,召開2006年申遺項目座談會,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傅玉良主任、肖高林科長立即赴北京參會,會議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雲南大理蒼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江西三清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山西五台山”申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四個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價,商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正式報給國務院。會後,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辦公室肖高林同志接到建設部城建司左小平處長電話,告知建設部經過研究決定將“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作為2006年我國的自然遺產項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申報。
2005年12月31日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向國務院呈報《關於推薦“開平碉樓與村落”、“中國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請示》。
2006年大事記
2006年1月1日-4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得知“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作為我國2007年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對外申報後,立即組織三省市專家集中貴陽,於在貴州師範大學服務中心對申報文本進行最後修改,並完成了申報材料的所有附屬檔案,包括掛圖、畫冊、申報地保護規劃、幻燈片、影像資料等。
2006年1月5日 貴州省召開了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領導小組工作會議,會議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主持,相關廳局及市州地領導參加了會議,會議對影像資料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與會單位均表示大力支持貴州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省領導對我們的申報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2006年1月8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關於推薦“開平碉樓與村落”、“中國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請示》上籤署同意。
2006年1月9日 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貴州省建設廳廳長李光榮、副廳長姬保山、省申遺辦傅玉良主任及遺產辦相關工作人員到北京報送“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材料,“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這項工作得到了建設部汪光燾部長及我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北京期間,汪部長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事宜宴請貴州省石秀詩省長、石宗源書記、包克辛副省長,建設部仇保興副部長、王鳳武副司長、風景處趙健容處長、左小平處長,貴州省建設廳李光榮廳長、姬保山副廳長、省遺產辦傅玉良主任出席了宴請。
2006年1月13日 經中國政府批准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文本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06年1月15日 王鳳武副司長專門電話詢問工作情況,並於2006年1月30~2月4日放棄公休日親自赴貴州考察,指導我們進行申報工作。對荔波錐狀喀斯特的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給予高度評價,對我們所做的申報工作給予了肯定。
2006年2月13日 雲南石林縣委、縣政府在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召開“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環境整治工作會”。
2006年2月15日 雲南石林成立“中國南方喀斯特”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七個工作組和辦公室。
2006年2月16日 滇、黔、渝聯合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主持會議,建設部王鳳武副司長等相關領導、專家參加會議。會上研討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相關工作,並決定從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各抽調一名人員組成滇、黔、渝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聯合辦公室。
2006年3月1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科致函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長田小剛,告知“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文本已通過世界遺產中心的審查並送到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審。
2006年3月6日 滇、黔、渝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聯合辦公室在貴州省建設廳所屬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成立,聯合辦公室的工作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直接領導,貴州省建設部廳風景處處長、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主任傅玉良主持日常工作,成員有雲南石林朱樹榮、貴州荔波羅林海、重慶武隆周濤(2006年9月調換為劉強)以及貴州省建設廳肖高林、聶明佳等同志組成。滇、黔、渝三省(市)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中樞工作機構正式成立。
2006年3月8日 雲南石林召開“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環境整治動員大會”。縣直各委、辦、局和社會團體參加了大會。
2006年3月9日 貴州省世界遺產申報管理辦公室正式發函給邀請中國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建設部參加聯合考察。
2006年3月13日—24日 聯合辦公室組織了由貴州省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沈榮處長、建設部左小平處長帶隊,滇、黔、渝三省(市)建設廳有關領導、申報地有關領導、專家組成員參與的“滇、黔、渝三省(市)聯合考察團”,對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的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考察。考察後對石林、武隆、荔波三個申報地的環境整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2006年3月28日 重慶武隆召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動員大會”。
2006年4月3日 貴州荔波召開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誓師大會”並舉行了萬人遊行和簽名活動。
2006年4月24日 重慶武隆召開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萬人誓師大會。
2006年4月28日 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率領滇、黔、渝三省(市)有關領導和專家在北京向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以及建設部匯報“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進展情況。聯合國教科文執行局主席、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主任章新勝、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長田小剛、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以及其他有關領導聽取了匯報,並對做好“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指示。
2006年5月9日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遺產保護地項目主任戴維•夏帕德致信給中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表張學忠大使。告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於10月底前的合適時間,對“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進行實地評估考察,並附信提供了IUCN關於世界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進行評估考察的工作程式簡介。
2006年5月16日—17日 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副省長蒙啟良代表貴州省委、省政府率省直二十餘個部門的廳、局領導到荔波召開“申遺”專題會,實地考察、現場辦公,解決荔波“申遺”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2006年5月21日 貴州荔波成立申遺環境整治領導小組,下設10個專門工作組。
2006年5月31日—6月11日 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聯合辦公室成員肖高林、朱樹榮、周濤在貴州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管理辦公室主任傅玉良的帶領下,對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三個申報地的環境整治工作和迎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評估考察的線路進行了督導檢查,並提出整治的意見和建議。
2006年6月7日—6月11日 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陪同世界著名喀斯特專家、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威廉士夫婦,對重慶武隆、貴州荔波進行了申遺考察,考察結束後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相關問題形成了書面評價意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喀斯特專家袁道先參加陪同考察,並向威廉士詳細介紹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的世界遺產價值。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專家組梁永寧、熊康寧、李玉輝等專家以及聯合辦公室成員一道陪同考察。
2006年6月22日 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省長徐榮凱率雲南省黨政、軍領導到石林參加“申遺”環境整治植樹造林活動,並聽取了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情況匯報。
2006年7月24日 雲南石林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石林迎接世界自然遺產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實地評估考察動員大會。縣直各部委辦局、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領導、各鄉(鎮)領導以及涉及的村民委員會幹部參加了大會。會上全面部署了評估考察接待工作和相關工作。
2006年7月31日 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第一批提名地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全面完成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環境整治工作。
2006年8月2日—8月10日 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聯合辦公室組織了對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三個申報地的模擬考察。考察團由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帶隊,建設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有關領導、三省(市)建設廳和申報地相關領導以及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專家組專家參與了模擬考察。四川省建設廳和安徽省建設廳領導應邀參加了考察。
2006年8月18日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遺產保護地項目主任戴維•夏帕德致信建設部左小平處長,告知IUCN已確定派吉米•桑塞爾博士於2006年9月3日—11日到中國對“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進行評估考察,並同意三省(市)聯合辦公室對桑塞爾實地評估考察的日程活動方案。另外在信中提出了IUCN在評估期間需要討論弄清的有關“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五個方面的問題。
2006年8月21日 貴州荔波縣委、縣人民政府下發檔案安排部署了迎接IUCN專家實地評估考察的接待工作。
2006年9月3日—10日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吉米•桑塞爾對“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第一批提名地雲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進行了實地評估考察。陪同桑塞爾考察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獻溥、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梁永寧以及建設部王鳳武副司長、左小平處長、外交部宋長虹處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張戴、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等領導。
2006年9月10日下午 IUCN專家考察“中國南方喀斯特”總結座談會在貴陽花溪賓館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章新勝、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田小剛、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貴州省副省長孫國強出席了會議。會上,桑塞爾博士對“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資源價值和第一批三個提名地的保護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就後續需要補充說明的材料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2006年9月8日—10日 為了做好“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第二批提名地的申報工作,貴州省申遺辦特邀請國際知名喀斯特專家史密斯、威廉士、袁道先、盧耀如等在“中國南方喀斯特”專家組的陪同下赴第二批提名地,廣西桂林、木倫、七百弄等進行考察,考察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申報地政府也表示一定積極努力做好申報工作。
2006年10月15日 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組完成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有關“中國南方喀斯特”五個問題的解答以及桑塞爾博士要求補充說明的材料,並由中國政府官方提交到IUCN總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06年12月13日 滇、黔、渝“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組完成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要求確認的石林、荔波、武隆三個申報地核心區與緩衝區劃定的坐標補充材料,並由中國政府官方提交到IUCN總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07年大事記
2007年1月29日—2月14日 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率領滇、黔、渝三省(市)相關人員組成考察團,到美國、加拿大拜訪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福特博士和桑塞爾博士,並考察美國和加拿大世界遺產的管理經驗。
2007年5月29日—6月5日 貴州省建設廳副廳長姬保山率三省市工作團赴法國拜訪世界遺產中心官員及專家,建設部城建司風景處趙健溶處長、貴州世遺辦傅玉良主任、肖高林主任科員、師範大學熊康寧教授、重慶市園林局局長助理葛懷軍等參加了考察團,同時考察團還為決議草案中提及武隆申報地延遲申報一事向官員和專家爭取,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
2007年6月23日—7月3日 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在此次大會上由21個成員國投票表決,貴州省委王富玉副書記、省建設廳姬保山副廳長作為國家代表團團員參加大會,同時,貴州省由省建設廳李光榮廳長率領16人工作團赴紐西蘭為大會及國家代表團做好服務工作。“中國南方喀斯特”(貴州荔波、雲南石林、重慶武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於紐西蘭當地時間27日下午13:30分(台北時間27日9:30分)接受大會審議,並於當地時間27日下午18:17分(台北時間27日14:17分)經21國代表審議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貴州據此實現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待分批次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
“‘中國南方喀斯特’將根據準備的充分性,分批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申報專家組組長、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熊康寧2006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1]。
熊康寧說,“中國南方喀斯特”是我國政府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的分批次系列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的總名稱。2006年初,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經國務院同意上報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只是我國南方喀斯特首批申報的項目[1]。
他說,“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年作為我國惟一參加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的項目若順利獲得通過後,貴州興義 萬峰林、廣西桂林山水、四川興文峽谷喀斯特等地也將根據其準備的充分性,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分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申報[1]。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地域名稱 | 批准時間 | 遺產種類 |
北京故宮 | 198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長城 | 198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198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甘肅敦煌莫高窟 | 198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 198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山東泰山 | 1987年12月 |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安徽黃山 | 1990年12月 |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西藏布達拉宮 | 1994年12月 | 文化遺產 |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 1994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 1994年12月 | 文化遺產 |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 1994年12月 | 文化遺產 |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 1996年12月 | 文化景觀 |
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 | 1996年12月 |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雲南麗江古城 | 199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山西平遙古城 | 199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 1997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北京頤和園 | 1998年11月 | 文化遺產 |
北京天壇 | 1998年11月 | 文化遺產 |
重慶大足石刻 | 1999年12月 | 文化遺產 |
福建武夷山 | 1999年12月 |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 2000年11月 | 文化遺產 |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 2000年11月 | 文化遺產 |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 2000年11月 | 文化遺產 |
皖南古村落 | 2000年11月 | 文化遺產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 2001年12月 | 文化遺產 |
北京十三陵長陵、南京明孝陵 | 2003年7月 | 文化遺產 |
高句麗壁畫墓、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 2004年7月 | 文化遺產 |
澳門歷史城區 | 2005年7月 | 文化遺產 |
河南安陽殷墟 | 2006年7月 | 歷史文化遺產 |
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 | 2007年6月 | 文化遺產 |
福建土樓 | 2008年7月 | 文化遺產 |
山西五台山 | 2009年6月 | 文化景觀遺產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 2010年8月 | 文化遺產 |
元上都遺址 | 2012年6月 | 文化遺產 |
哈尼梯田 | 2013年6月 | 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