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林

雲南石林

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海拔1500m—1900m之間,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距省會昆明78公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成為中國四大旅遊勝地之一。

基本信息

概述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石林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約78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建園於1931年的石林公園,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世界聞名的喀斯特地區之一,被人們讚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大約在2億多年以前,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許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經過了後來的地殼構造運動,岩石露出了地面。約在200萬年以前,由於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離,又經過常年的風雨剝蝕,形成了今天這種千資百態的石林。石林地區,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牆。有的石峰高達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幾米。天晴時,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時則變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以其無與倫比的天造奇觀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遊客。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這裡在約3億年前還是一片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於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蹟。石林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範圍廣袤,氣勢大度恢弘,峭壁萬仞,石峰嶙峋,湖泊秀美,溶洞奇幽,瀑布壯觀,加上在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組合,各具形態的構景,形態萬千,像千軍萬馬,似石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像人間萬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溶洞,秀水,奇石,飛瀑,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神韻流動,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的美景,使遊人打開想像的翅膀在其間遨遊。

主要景點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石林勝景”是石林風景區的代表性景點,也是進入石林迷境的必經之處。“石林勝景”的背後是令人驚心動魄的景點“千鈞一髮”。兩列高聳入雲的石峰構成一道天然石門,頂上夾懸一塊巨石搖搖欲墜,令遊客不得不加快腳步,穿過這危險之門。經“千鈞一髮”,峰迴路轉,便到了如廳似屋的“且住為佳”崖洞,廳內有石桌、石凳、石欄,是遊客小歇納涼的好地方。過了“且住為佳”,順右邊小路可去蓮花峰。蓮花峰雄踞劍峰池旁,高出水面30餘米。峰頂巨石橫臥,石片上翹,宛如盛開的蓮花。登上蓮花峰,俯瞰四周,溝壑縱橫,如無底深淵,遊客仿佛坐在刀山劍叢之上。

“蓮花峰”下是“劍峰池”,是石林最低的地方,池的四周群峰高聳、密如刀叢。劍峰池水若隱若現,蜿蜒於石縫之間。抬頭藍天一線,白雲朵朵;俯瞰池水,天光雲影,石峰倒映。往前走,便可到達望峰亭。登上望峰亭,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這裡是俯看石林全景的好地方。小徑曲折,形若蛛網;景色變化,神奇莫測;仰天俯地,便可看到雙鳥渡食、犀牛望月、象踞石台、千年壽龜、鳳凰梳翅等景點。它們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石林如此壯觀,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考證,遠古以前,石林一帶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約2億7千萬年前的石灰紀,石林開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經過海水的沖刷,留下了無數的溶溝和溶柱。後來,由於地殼運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發生碰撞,這裡的地殼不斷上升,滄海逐漸變為陸地。又經歷了億萬年的烈日劇烤和雨水沖蝕、風化、地震,距今200萬年前才形成這壯麗的景觀。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仰首蒼穹,直刺藍天,猶如一片莽莽蒼蒼的森林,故稱“石林”。

特點

石林,山石名天下。喀斯特地質地貌奇觀分布範圍廣袤,氣勢恢弘,類型多樣,構景豐富,面積達1100多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公里,以其極高的美學價值令人心馳神往。在石林廣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瀑布、溶洞。天造奇觀,美不勝收。形態奇特的劍狀、蘑菇狀、塔狀、柱狀、城堡狀、石芽、原野等,擬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隱於窪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曠野,或奇懸幽險,亭亭玉立,集中體現了世界能給予人類的最大驚奇。
石林,風情醉國人。雲南石林,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紅土地上,生活著世界上最幸福、最歡樂的群體--彝族撒尼人。他們在奇峰異石間和彩雲深處創造了阿詩瑪文化和歡樂的歌舞,他們祭祀、勞作、相愛、狂歡,每時每刻都創造著與石林一樣眾人驚奇、感動的藝術和詩意。石林地區不僅有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被列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還是雲南距今80萬年前舊石器和新石器遺蹟遺址最豐富的地點之一。景區內李子園箐的石林崖畫、石刻反映著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煙火及舞蹈狩獵、戰鬥等場面;長湖獨石山、大小石林內的趙倌紮營、步哨山等留存著清代鹹豐年間趙發義軍的歷史痕跡。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石林既是自然的風景,也是人文的風景,與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風情,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詩瑪”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其獨特的語言文字、內涵豐富的詩文傳說、斑斕絢麗的民族服飾、火熱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樸粗獷的摔跤競技、風格奇特的婚喪嫁娶,無不體現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韻味和地域特徵。長詩《阿詩瑪》成為中國少數民族敘事長詩經典,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廣為流傳;電影《阿詩瑪》享譽海內外2001年04月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天造奇觀的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海拔1500m—1900m之間,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惟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背景

要了解石林,還得先從“喀斯特”一詞說起,因為石林也被稱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德語“karst”一詞的譯音。喀斯特原是前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區名稱。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斯威奇(cvijic)對那裡奇形怪狀的石灰岩地形進行了研究,並在其代表作《喀斯特現象》一文中將該地貌命名為“喀斯特”。此後“喀斯特”一詞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地學專門術語。在中國,“喀斯特”的同義詞是“岩溶”。因此,石林也同時被稱為岩溶地貌。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形成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屬於碳酸鹽岩。而碳酸鹽岩又屬於沉積岩,既岩石是在水體中沉積形成的。石灰岩最大的特點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當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時,因此石灰岩又被稱為可溶性岩石。在中國,碳酸鹽岩分布的面積約為130萬平方公里,其中60%也就是約80萬平方公里分布在貴州廣西四川西部和雲南東部,形成了世界上一塊最大的岩溶區。由於面積巨大,跨越不同的緯度和海拔,處於不同的地理環境,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塊區域被稱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的理想之地。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在這塊區域內發育豐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包括象石林、桂林山水這樣奇特的景觀。有了石灰岩,並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則石林就成了隨處可見的一般景觀了。實際情況是石林的面積只占喀斯特面積中極小極小的部分,在中國西南這片最大的喀斯特區域,石林的面積連萬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見石林景觀的獨特和珍貴,它的形成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地質傳奇。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質、氣候、水文等許多因素有利的結合,甚至是巧合的結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
在地質方面,首先是區域大地構造條件,或者說要有地殼的抬升作用。發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於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佇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這其中經歷了間歇性的持續抬升過程,因為只有不斷的抬升,才能使水有 較大的向下侵蝕的動能,才能發育像石林這樣的垂向立體景觀。否則一個地區如果長期處在穩定狀態,久而久之,自然風化,削高填低,地形就會形成越來越平緩,最終向平原演化。其次地殼在抬升過程中,岩層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發生明顯的傾斜。或者有過傾斜,但隨後又恢復水平。這對石林的發育和保存至關重要,否則那竹節狀高大的石柱就會戰立不穩,順“節”滑塌。石林是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樹林狀分布而得名。而這些石柱又是怎樣從當初完整的石灰岩中分離出來的呢?那是因為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後,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了兩組石柱。可見,如果岩石中只發育一組裂隙,那么溶蝕後,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牆了。另外,兩組裂隙的密度要適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則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蝕,太稀疏則只形成一些石丘。
發育石林地貌,往往還要有蓋層條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頂部要有一層其他岩石的覆蓋。此蓋層的存在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蓋層可以改變地表水地下水的運動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於蓋層下面石林的發育。二是蓋層的存在可以保護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區在地質歷史上就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蓋,歷經了上億年剝蝕,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殘餘。如果沒有這層玄武岩的存在,不要說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來,恐怕連發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復存在了。

氣候及地貌特徵

氣候特徵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雲南省氣候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乾濕分明”的特點。夏秋半年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內氣候具有一定的分帶性。海拔1500米—1600米的低谷河槽地區,年均溫為16℃—16.6℃,相當於中亞熱帶氣候;海拔1600米—1800米的壩區、緩丘區,年均溫為14.8℃—15.9℃,相當於中亞熱帶氣候;海拔在1800米—2150米的山區、半山區,年均溫在12.8℃—14.7℃;相當於溫帶氣候;海拔在2150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氣溫低於12.7℃,相當於中溫帶氣候。雲南石林地區氣候相當於北亞熱帶氣候至溫帶氣候。
石林境內的太陽輻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異:緩丘平坦區,太陽輻射年總量在135千卡/平方厘米—136.8千卡/平方厘米;其他起伏緩丘地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陽輻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18小時,1994年總日照時數為2089.6小時。日照率53%,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次主導風向為南風,平均風速為3.13米/秒。自1965年以來,年平均溫度15.5℃,1994年平均氣溫16.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0.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8.2℃。極端最高溫度為33.6℃(1996年5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後出現)。本區溫度隨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100米,平均氣溫降低0.59℃。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終霜期為3月12日。

地貌特徵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雲南石林地區地處雲南高原之滇東喀斯特南部,往西為滇中紅色高原,往東、往南過南盤江進入滇東南峰叢窪地喀斯特區。在中國三大階梯地勢中,雲南石林處於第二階梯面上。此處高原起伏和緩,切割輕微,海拔在1700米到1950米之間,個別山脈、山峰海拔超過2200米。大石林區海拔約在1750米;乃古石林區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高西低。路南縣境山脈有圭山山脈、九蟠山、打羊山脈、大佛山。石林地區主體位於九蟠山(又稱東山)和大佛山(又稱西山)之間的喀斯特區。九蟠山是區內重要的地質地質分界線。北起北大村天生關,沿巴江盆地東緣,向南延伸至彌勒縣西北部,大致呈北北東—南南西延伸,長約60餘千米,因地勢蜿蜒似龍、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又因與路南盆地西南俗稱西山的大佛山對峙亦稱東山。九蟠山凡峰文筆山海拔2203米。九蟠山東北方向為對石林地區地質演化有重要影響的牛首山。路南石林地區東南部為圭山山脈,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內最同點。石林地區西部為北北東—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脈,山脈長達60千米,北起南江畔的尖山,南至竹山,上段為山神廟峰(巴江源頭區),中段為大山坡,下段為竹山。
境內地貌類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窪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叢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壩區(盆地和窪地)、河谷劃分,其結構比是:山地69%,丘陵15.2%,壩區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窪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民間藝術

文學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撒尼文學有民間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相比較而言,民間文學的數量和知名度要高過現當代文學。撒尼民間文學最負盛名的敘事長詩。現已整理出版的敘事長詩有《阿詩瑪》、《逃到甜密的地方去》、《放著人小黃》、《圭山彩虹》、《竹葉長青》等五部。這幾部敘事長詩除《放羊人小黃》帶有部分遷徙史詩的內容外,其餘雹以反對封建婚姻、追求婚戀自由為主題。這些作品大部分以悲劇的形式出現,每一部的篇幅都在千行以上,都以敘事的和法來表現,有學者說撒尼人是敘事高手,一個支系有這么多的敘事長詩,真不簡單。這幾部敘事長詩,又以《阿詩瑪》最著名。它不僅是撒民人的優秀作品,也是中華民族詩歌的優秀代表作,在世界文壇中占有一席之地。人們在評選中國20世紀百部優秀作用時,《阿詩瑪》毫無爭議地入選取。《阿詩瑪》的整理與出版社推動了我國民間文學的整理研究。漢文版《阿詩瑪》整理出來後,曾先後被譯為英、法、俄、德、日、韓等十二種語言在國外出版。在中國,許多劇照都把《阿詩瑪》搬上了舞台。根據敘事長詩改編的同名電影《阿詩瑪》在國際上曾獲多項大獎。
除敘事詩外,撒尼人的民間故事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有神話故事《石林的形成》等,有反映壓迫與反抗的歷史故事《阿占城》、《火羊陣》等,有反映發明創造的故事《養蜂老漢和皇帝》等,有教育兒女的故事《崖神》等,有反映機智人物的故事《賣香香屁》等,有反映民俗與節日的故事《火把節的來歷》等,各種民間故事不勝枚舉。

舞蹈

撒尼人以能歌善舞著稱於世。撒尼人的舞蹈多為群體舞,這說明撒尼人具有強烈的群體意識,是齊心團結的民族;撒尼人的舞蹈大多為剛健、粗獷、奔放,這說明撒尼人是強悍、熱情的民族;撒尼舞蹈大多使用道具,這說明撒尼人的舞蹈多源於對大自然和生產勞動的模仿。在眾多舞蹈中,三弦舞極富代表性。三弦舞又分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兩種,大三弦舞由青年人跳,小三弦舞由中老年人跳。據傳大三弦舞源於刀耕火種時代。在遠古的時候,人們用火燒過一片荒山後,在燒過的土地上播種時,不時被未泯的火星燙得跳來跳去,訛詐晚人們模仿火星燙腳的情景,樂得哈哈大笑,於是演變成了大三弦舞。
跳大三弦舞時,用大、中、小笛子伴奏。雖說是伴奏,但主鏇律卻是笛聲。大三弦的鏇律低覺、簡單,但節奏感卻極強。有時黨政軍配以哨聲作拍節。跳舞時男青年一字排開,邊彈邊跳。隨節奏抬腳踢腿,向前、退後、向左向右交換舞步。女青年亦字排開,腿上的動作與男青年一致,不同的是女青年要拍掌,原地跳一段節奏,由左至右轉一個圓圈,輪迴反覆。有時男子向前沖,女子退朝後。由於男子挎著覺重的三弦,舞蹈動作強度大,所以一輪舞蹈只能堅持5分鐘左右,稍作休息再繼續跳。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音樂、樂隊、樂器

撒尼人的音樂雖然只用1、3、5三個基音組成,但通過巧妙的排列,能出奇妙、優美的效果。撒尼人用三個簡單的音符,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在國內耳熟能詳、國外久負盛名的音樂作品。在撒尼人的眾多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遠方的客人請您留下來》。這首歌曲是專業音樂工作者根據流傳於民間的歌曲改編的,她真切地反映了撒尼人的性格和精神風貌,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會上榮獲金質獎章。這首歌曲已問世半個世紀了,可她的魅力經久不衰,至今我國大型文藝晚會上常用這首歌來壓“軸”。在我國重大、莊重的場院合,也常常以這首歌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心情。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閉幕儀式就是在《遠方的客人請您留下來》的歌聲中落下帷幕的。

民間美術

撒尼人的民間美術歷史悠久,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現已發現,在石林風景名勝區有東漢時期形成的岩畫。以撒尼民族特徵為特色的石林農民畫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988年2月,文化部將石林彝族自治縣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另外,石林撒尼人的石雕木雕根雕和彩畫也獨具特色。

價值

環境價值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石林地質公園地處珠江流域源頭區,石林縣壩區城鎮的水源地,是滇中岩溶高原植被和地方物種的組成部分,建立地質公園能有效地將典型地質地貌景觀和遺蹟的保護利用與水源林、地帶性植被、鄉土物種的保護與恢復重建相結合,在區域生態環境恢復與生態重建上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價值

石林旅遊業開發以來僅在門票收入一項上就累計超過4億元。1990s末,石林旅遊業的年總收入超過3億元,占全縣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石林旅遊業成為石林縣的主導產業,提供直接就業機會超過5千個。現已形成年接待300百萬人次遊客以上的接待能力,石林旅遊業占昆明市旅遊業份額的15%以上。石林旅遊業改變了岩溶山地的傳統資源利用方式,減輕了岩溶地土地的經濟負擔,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價值

①石林地質公園是石林術語的源地,早於任何其它的岩溶術語,它是溶痕系列的特殊類型,集微觀溶蝕形態到中觀溶蝕形態。

②石林岩溶形態複雜,類型多樣,發育久遠,發育系列完整,具有多期、多樣的古環境的發育類型和殘留形態,是研究石林岩溶發育與保存機制的代表地點之一。

③與中國(湖南洛塔、四川興文等)和世界其它劍狀石林岩溶(馬達加斯加Tsingy絕對自然保護區、巴布亞紐幾內亞Kaijende山地、馬來西亞的沙撈越的Mulu高山劍狀石林岩溶、加拿大Nahanni國家公園的迷宮岩溶(或巨型岩溝地)、澳大利亞墓碑石(tombstone,Snowymountainnationalpark,NiwsourthWalles),龍牙(dragonteeth,新南威爾世Beusgonja洞穴群自然保護區),尖棱石荒漠(西澳大利亞Perth北部的Namburg國家公園),以及塔狀石林(tower-pinnacle,澳大利亞北部Tindall平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原)和塔形岩溶(澳大利亞西部石灰岩地帶,thelimestoneRangesofWesternAustralia,地中海沿岸地區(以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斯絡文尼亞、黎巴嫩等地)的石林岩溶和與類石林岩溶(比較表明,石林地質公園的石林岩溶以其形態複雜、類型多樣、發育歷史久遠、經歷了多樣的古環境,保存與發育機制較獨特而區別於它們。石林岩溶既與其它岩溶地貌具有密切聯繫,又與區域地質地貌演化相關各期石林岩溶的空間共存與分離源於複雜獨特的發育保存機制,反映這種機制的各種地質遺蹟在石林地質公園內得到完整地保留。

社會價值

石林地質公園的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既有石林岩溶美,又有其它岩溶美;既有各種岩溶類型的組合美,又有岩溶地貌與土壤、植被的協調美;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類,更有自然與人文的協調美。人類學價值石林地區居住有較多的彝族支系,如撒尼、阿細、黑彝等,他們的語言文字、文學作品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很早就受到中外學者的注意;石林地區的新舊石器遺址遺蹟、青銅器遺址遺蹟,對探討人類活動選址和雲南地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等的交流有一定作用。保留完好的彝族聚落地、生活習俗等在研究彝族文化淵源的發揮著作用。

教育科普價值

石林地質公園特有的完整的石林岩溶地貌系列、岩溶洞穴地貌、地質史跡、植被群落系列、民俗風情、民族文化等在其便捷通達的交通條件和完好的開發管理下,吸引了上千萬國內、國際旅遊者,他們當中既有普通民眾、青少年兒童,也有著名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石林地質公園包含的地球演化、地質地貌形成過程、岩溶區特有的生態系統特性、人地協調的資源利用模式等科學管理知識和經驗通過石林旅遊觀光和考察等活動得到傳播。這在目前發現和開發的所有石林岩溶類保護區和公園中,石林地質公園是獨一無二的。這顯示了它的教育科普價值。

開發建設

國務院審定批准的石林風景名勝區,範圍為東經103°11′—103°29′,北緯24°40′—24°56′,總面積350平方

雲南石林雲南石林
公里,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大疊水、月湖長湖、7個片區。據不完全統計,建國以來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共投資4200多萬元,建設開發了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大疊水4個景區,開闢游路31.3公里。石林現有星級賓館2家,國營集體招待所12家,個體旅社15家,總床位1430個,飯店商店、娛樂設施比較齊全。它位於江底公路線邊沿,有昆石二級公路與昆明相通,客車日流量在180—300輛之間,各風景片區之間有小客車往來聯繫,交通便利。自1978年實行對外開放,石林旅遊人數與日俱增,在往後的11年裡僅大小石林就接待國內遊客800萬人次,國際遊客近50萬人次。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2009年由《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等媒體及百萬網友,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