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汽

中國一汽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汽”、“一汽”、“第一汽車”英文“FAW“,即“First Automobile Works”)即原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商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家汽車製造廠,工廠坐落於有“汽車城”之稱的中國長春市西部。

基本信息

簡介

一汽的前身是中國第一家大規模中型汽車製造廠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簡稱“第一汽車”,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中國汽車工業從這裡起步。5

一汽正門——1號門一汽正門——1號門(老正門)

0多年來,第一汽車肩負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任,經歷了建廠創業、產品換型和工廠改造、上輕型車和轎車三次大規模發展階段,產品生產由單一卡車輕型車和轎車方面發展。1991年,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基地;2002年,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現合作。產品結構已形成以轎車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車擁有全資子公司29家,控股子公司17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資子公司和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在東北、華北和膠東、西南形成布局合理的三大生產基地,以及在國內汽車行業具有產品開發和工藝材料開發領先水平的技術中心。資產總額1098億元,員工13.33萬人。
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一汽”已成為生產6大系列550多個品種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了擁有30萬人口的歐洲風格與中國傳統風格相結合、中西合壁的汽車工業城,被稱為中國的“底特律”。
50年的光輝歷史和高知名度的品牌效應使“中國一汽”成為遊人了解新中國汽車發展歷史、體驗現代化汽車生產過程、觀賞具有前蘇聯古老建築風格的汽車城風貌必到的新興工業旅行區。

歷史沿革

一汽是中國第一家大規模汽車製造廠於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興建,1956年7月生產出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從此

中國一汽標誌中國一汽標誌

結束了中國不能自行生產汽車的歷史。2017年公司改名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一汽是建廠初期是引進前蘇聯汽車製造技術,在蘇方的幫助下建立的汽車廠。一汽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生產中、重型汽車和改裝車、輕微型汽車、小轎車的集團。
建廠初期該廠以仿製蘇聯解放牌軍用載貨車為主要產品。從1956年中國第一輛自己製造的汽車下線,該車型總共生產了三十年。

50、60年代,汽車產量從零發展的年產近六萬輛後,70年代基本沒有什麼發展。

70年代一汽開始了紅旗小轎車的生產,並形成小批量。

1975年,紅旗轎車年產量達300輛。改革開放後,一汽僅花了三年多時間,就完成了舉世矚目的垂直換型。1983年7月15日開始實行換型技術,1986年7月15日新車CA141開始試生產。

1987年1月1日正式批量生產的解放CA141達到了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在中型車換型的同時,一汽就開始輕中型和轎車發展藍圖的規劃。

1987年,他們完成1噸、2噸輕型汽車的設計實驗,並引進了克萊斯勒公司的1.8至2.5升排量的貨車、轎車發動機生產線和日產凱普斯塔麵包車車身,奠定了輕型汽車生產的基礎。待一切計畫實施完畢,一汽形成10萬輛輕型汽車的年生產能力。
1987年國家批准一汽為全國三大轎車生產基地之一,1988年即破土動工奧迪轎車先導工程。

1990年4月正式生產奧迪100型轎車,現已形成年產三萬輛汽車的能力。

1991年11月20日,一汽和德國大眾合資項目正式簽約,實現了它發展轎車的總體布局。該合資企業總投資42億人民幣,中德投資比例為6:4。

1994年正式投產,當年汽車產量6萬輛,1995年15萬輛生產能力,國產化率90%,並返銷10萬台發動機給大眾公司。最終,該合資廠將達到年產30萬輛汽車的能力。
一汽還聯合解放汽車工業聯營公司,零部件配套廠和改裝廠等300多家企業。形成中國北方最大的一個企業集團。2017年公司改名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該公司現有職工8萬人,可年產中型載貨車10萬輛,奧迪轎車3萬輛,以及一定數量的輕型汽車和轎車。集團總部在我國吉林省長春市。
一汽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五,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六。

企業布局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19個

中國一汽中國一汽

城市。自東北腹地延伸,沿大連灣、渤海灣、膠東灣、長江三角洲、海南島和廣西、雲南、四川,形成東北、華北及膠東、西南三大生產基地,生產中、重、輕、轎、客、微多品種寬系列的整車、主機和零部件。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在地處中國東北腹地的吉林省長春市。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客車有限公司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長春豐越公司等整車生產企業;
一汽技術中心、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等產品開發和工廠設計科研單位;
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鑄造有限公司、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一汽工藝裝備有限公司以及一汽進出口公司、一汽實業總公司等均設在長春。

第一汽車在長春生產的整車產品有:解放品牌中、重、輕型卡車;紅旗轎車和奔騰轎車;大眾品牌速騰、邁騰、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轎車;奧迪A4和A6轎車;馬自達6轎車;豐田品牌LC200蘭德酷路澤多功能運動車和普銳斯混合動力轎車等。

宗旨

核心理念

一汽貿易總公司以“用戶第一”為核心理念,貫徹“團結、求實、學習、創新”的行銷隊伍建設方針,秉持“忠誠一

中國一汽集團中國一汽集團

汽,主動銷售;忠誠用戶,主動服務”的企業精神,推崇“整合、直效、互動、共贏”的經營方針,實現了“市場行銷”向“關係行銷”的轉變、“主動服務”向“感動服務”的轉變、“企業效益第一”向“用戶價值第一”的轉變。
50年來,解放卡車產銷累計400萬輛,實現了“讓使用解放卡車的用戶富裕起來;讓使用解放卡車的企業發展起來;讓使用解放卡車的地區繁榮起來。”的企業宗旨,被廣大用戶譽為“解放卡車,掙錢機器”。並在國防、基建、煤炭、石油、石化、環衛、郵政等各行各業交通運輸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

公司承諾

一汽貿易總公司向全國解放用戶鄭重推出六項承諾:
一、自購車之日起,中、重型系列柴油車發動機在一年半以內,實行15萬公里質量保修。
二、接到用戶求援信息,內地轄區內3小時(邊遠地區6小時)到位。
三、開設24小時緊急備件供應綠色通道,常用備件區域內24小時(全國48小時)供應到位。四、為在服務站接受保用服務的車輛100%提供免費安全檢測。
五、對在服務站進行新車定保、維修服務的車輛100%進行電話回訪。
六、一汽解放服務熱線、服務站工作手機24小時開通。

下屬企業

全資子公司

企業名稱 主營業務/主要產品

中國一汽集團標誌中國一汽集團標誌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整車和零部件以及工藝、材料的研發、試製、試驗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和發動機、車橋、變速箱三大總成等
一汽客車有限公司 客車底盤和遠征牌、太湖牌、華西牌大客車
一汽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長春一汽輕型車廠 3噸載重卡車和1噸載重客車底盤
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 工廠工程設計、承包、監理和資質認證
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鑄件生產及鑄造工藝設計、工裝設計製造
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 整車覆蓋件模具設計與製造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進出口公司 進出口貿易、外事聯絡、國際招標和國際物流
長春一汽工藝裝備有限公司 非標準工藝裝備製造
長春一汽裝備技術開發製造有限公司 數控加工中心、天車製造
長春一汽藍迪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 機器人技術開發、塗料與工業爐技術開發
長春一汽嘉信熱處理電鍍科技有限公司 熱處理和電鍍設備製造、零件加工
長春一汽綜合利用有限公司 鑄鋼丸、鋁合金錠、鑄造回爐料、中水潔淨水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輕型車廠 輕型卡車、皮卡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變速箱廠 重、輕型車變速箱
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 微型客車、卡車
一汽山東汽車改裝廠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柳州特種汽車廠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特種車
南汽車試驗研究所 濕熱帶各類汽車試驗、技術服務

控股子公司

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財務有限公司,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 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 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海南一汽海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一汽紅塔雲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品牌

中國一汽的品牌

自主品牌

紅旗盛世紅旗盛世

中國一汽旗下擁有“紅旗”、“解放”、“奔騰”、“夏利”、“威志”、“自由風”、“佳寶”等自主品牌。

合資品牌

1991年,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基地——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目前該基地的產能為60萬輛,正在興建的一汽-大眾成都基地的產能為35萬輛);2002年,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現合作;中國一汽同時控股位於海南島的一汽海馬

合資品牌有:奧迪A6、A4,邁騰,速騰,新寶來,凱迪,高爾夫,捷達;皇冠,銳志,卡羅拉,威馳,威姿,RAV4,普拉多,普瑞斯,蘭德酷路澤,特瑞。

技術轉讓品牌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馬自達6轎車,為日本馬自達公司所開發,並技術轉讓與中國一汽生產。中國一汽吉林汽車所生產的森雅轎車,為日本大發技術轉讓品牌。
值得一提:1991年開始生產的“捷達”牌轎車,創造了中國乘用車單一品牌的奇蹟,捷達轎車以其高的性價比,雖然生產了18年,但仍為中國熱銷車型。[1]在2009年6月份,捷達轎車月銷量突破2萬輛。

主要職員

徐建
經理、黨委副書記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53年12月生
趙方寬
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1948年11月生
馬振東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高級政工師1950年7月生
滕鐵騎
副總經理、總會計師黨委常委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57年12月生
金毅
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56年2月生
秦煥明
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0年10月生
吳紹明
副總經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2年9月生

董春波
副總經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4年3月生
孫國武
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1954年8月生
黃文昌
黨委常委高級政工師1951年10月生
許憲平
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1964年9月生

發展戰略

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因此,我們在努力構建一汽核心人才群體,立足國內、國際競爭的大

中國一汽集團第21屆運動會圖片中國一汽集團第21屆運動會圖片

環境,培養造就一流人才隊伍,托起一汽明天的太陽。

人才發展戰略

以核心人才培養與引進為重點,通過體系化人才開發,形成以2000名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術人才、高技能的操作人才為龍頭20000人的核心人才群體,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精幹高效的員工隊伍。
我們必須堅持先人後事原則。強化對每一個人的能力的開發,使其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或內行管理者和操作者。不以勞動力的外表形式作為生產力的先進標誌和分配標誌,注重在科技與產品背後的長期勞動積累。
實施多層次多形式的差別化培訓
先後同美國聖里奧大學加州大學及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工商管理學院合作,培養了60多名工商管理碩士(MBA);通過同國外有關科研部門和優秀企業進行聯合設計,學習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僅2002年就派出396人;與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聯合培養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等專業研究生200多人;選派400多名專業技術管理骨幹到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進行短期進修培訓;集團公司組織項目管理等各領域培訓。
培養與使用有機結合
一汽分步實施了“801”和“901”兩大人才工程,即每個經營班子分別配備八十、九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一名。通過實施“801”和“901”人才工程,共有273名年輕優秀的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走上了高級經理的崗位,占現任高級經理總數的45.5%,其中4人成長為集團公司的領導。

開闢人才成長的綠色通道

即為調動那些不擔任任何行政領導職務的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鑽研業務,發揮特長,實行評聘一、二、三級設計師(工藝師)、管理師和操作師。被評聘為各類師的高層次人才,可以享受到集團公司二級經理、高級經理,乃至於副總經理的工資待遇。目前,已評聘各類師1244名,其中具有本科學歷的人員占78%,並為評聘的74名二級設計(工藝)師、6名一級操作師配備了公務用車。
建立不同的激勵機制
技術人員實行項目工資;對在研發、行銷、採購生產製造及職能管理等生產經營中有特殊貢獻的員工實行特殊貢獻獎勵,獎勵標準為1-10萬元。在對優秀人才高薪吸引的同時,大力提倡“企業分配靠效益、員工收入憑貢獻”的分配理念,力爭實現“一流員工創一流業績享一流待遇”的良性循環。

發展前景

一汽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培育了以“學習、創新、抗爭、自強”企業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初步建立了適應市場

中國一汽中國一汽

競爭需求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東北、輻射全國、面向海外的開放式發展格局。改造並建設了一汽解放卡車新工廠、一汽轎車新工廠、一汽-大眾轎車二工廠、天津一汽豐田轎車二工廠等新工廠,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生產製造陣地。自主研發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卡車、轎車、輕微型車、客車多品種、寬系列的產品格局。擁有解放、紅旗、奔騰、夏利、威志等自主品牌和大眾、奧迪、豐田、馬自達等合資合作品牌。
面向未來,一汽提出了堅持用戶第一,尊重員工價值,保障股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一汽、實力一汽、和諧一汽”的奮鬥目標。一汽人正以自己特有的汽車情懷,抗爭圖強,昂揚向上,為推動汽車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慈善活動

情系災區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中國一汽迅速採取行動,積極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第一時間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堅定不移地擔負起了中央企業抗震救災的社會責任。
2008年5月13日地震發生的第二天,由中國一汽與豐田公司共同捐助的1000萬元資金和10輛多功能越野車便交付成都市慈善總會。
隨後中國一汽又捐助了20台救災武警宿營車、10台自由風多功能運動車和霸鈴輕卡救災車。5月23日中國一汽工廠設計院承擔了1萬套、總建築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的活動板房設計任務,他們晝夜奮戰,僅用四天就繪製完成了首批5000套住宅、兩種組團形式的“愛心藍圖”。
愛心助學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重教助學的傳統美德,踐行央企社會責任,中國一汽以“培養一名技工,支撐一個家庭”為宗旨,在四川災區開展了“333愛心助學”工程,即:3年捐資300萬元,幫助300名學生就讀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後就業中國一汽成都基地。中國一汽選定2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成都市工業學校和成都交通學校做為一汽愛心助學的定點學校,每年資助100名學生,每校各設一個“一汽愛心助學班”,每班50名學生,定向培養一汽在成都企業所需的技術工人。2008年級兩個班共100名來自汶川、北川、青川、平武等地震災區的受助學生即將完成2008年學業。“一汽愛心助學班”第二期(2009年級)招生工作即將開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