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世俗主義(英語:secularism),是一種在社會生活和政治活動中擺脫宗教控制的主張。在某種意義上,世俗主義維護了教育的權利並擺脫宗教條例,讓人民擁有更多的宗教自由,保持對信仰實體中立的狀態,不給任何宗教特權和補貼。換句話來說,世俗主義認為人們的活動和作出的決定,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應根據證據和事實進行,而不應受宗教偏見的影響。
工業化、思想啟蒙、全球化等等現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改變。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世俗化。在早期西方社會中,天主教教廷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社會方面,其聖經(Bible)對於一般民眾的精神生活與選擇有極大的影響。科技方面,一些遺留已久的固有宗教觀念,例如神創論(上帝以自己的想像/形象創造了人類-Godcreatedhumaninhisimage)、地球是正方形的二位平面、或是基督教道德觀,都在限制科學發展。政治方面,教士在很多歐洲國家都作為一個獨立的特權階級存在,而即便是皇帝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掣肘。(以法國為例子,唯一能夠凌駕皇權的“階級大會”(EstateGeneral)中,共有三個階級(Estate):占總人口2%的貴族,占總人口1%的教士,以及餘下的97%平民。三個階級各自擁有相同數量的參會代表以及一票的投票權。)由於多數宗教的道德觀念中都有一定的忠君忠國思想(這些宗教包括:儒家思想、印度教、天主教的君權神授、伊斯蘭教等),大量的宗教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宗教與政治逐漸合二為一。近代平等思想、科學啟蒙、工業革命導致工人階級的話語權增大等影響,宗教的政治影響力逐漸失去其絕對地位,甚至變得不在重要。
另一方面,因為交通科技的發展,移民在現代變得非常輕易。大量擁有移民人口的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以及因為其他原因導致多種文化背景的人口混雜在一起的國家(例如歐盟成員國)的政府不得不在宗教事件中保持獨立地位。(一旦政府明確支持某一宗教,則會受到所有其他宗教的攻擊。)
形態
基督教的世俗主義是在面對神聖和聖品信念時的一種抉擇。一般來說它採取了兩種形態。無宗教形式
首先它會以無宗教(Religionless)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甚受那些未能接受基督徒終極性和那些未能完全交付基督者的歡迎;另一種形式:聖別性(wholly otherness)予以俗化 此外,它也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就是盡力將神的外在性於以純內在化,將神的聖別性(wholly otherness)予以俗化,也就是將神人性化。在這樣的理念架構下,世俗主義自稱對真理效忠,也認為只有他們才能真正的對神忠實(honest to God)。在這種的信仰告白中,所有傳統的基督教信仰便成了一束枯燥無味的教規,這樣所有的傳統意識也都成了沒有特殊意義,可以隨時拋棄的信仰。
對某些神學家來說,世俗主義是宗教進展不可避免,是必然的進展結果。他們認為過去基督徒曾是被捆綁者,被宗教困囿了長久的年日。現在我們成熟了,此時正是我們宣稱自由成年的時刻。我們是可以隨時行使我們的自由,也不再受任何事物的轄制;就算是那位無從認知的神也都不能再控制我們了。一個簡單的思想會自然認為,世俗主義是健全理性的表現,因它似乎並肯定了我們的誠實和優質的信心(good faith),是一個成熟信徒對神存在命題要求的正確回應,更是人理性對傳統信仰捆鎖的自由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