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簡稱“上汽集團”)是中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主要從事乘用車、商用車和汽車零部件的生產、銷售、開發、投資及相關的汽車服務貿易和金融業務。集團持有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78.94%的股份;同時持有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上市公司——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域汽車”)60.10%的股份。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oration(Group))(上交所:600104)簡稱上汽集團或SAIC,英文讀音['sei-ɪk]:“賽克”;是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2004年以銷售收入117億美元的業績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行列。2004年11月29日,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將其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資產和業務剝離,發起成立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上汽集團股份。

通過收購南京汽車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得到了南汽以五千三百萬英鎊買下的英國羅孚汽車公司。 2008年8月初傳出訊息,上汽集團已經恢復了英國伯明罕的長橋基地的汽車生產。

上汽集團堅持自主開發與對外合作並舉,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德國大眾、美國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不斷推動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依維柯、上海申沃等系列產品的後續發展,取得了卓越成效;另一方面通過集成全球資源,加快技術創新,全力推進自主品牌轎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實現榮威750、550及名爵MG 3-SW、MG 7、MG TF等多款產品的成功上市,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由此,深入推進了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發展的格局。

上汽集團除在上海當地發展外,還在柳州、重慶、煙臺、瀋陽、青島、儀征、南京、英國長橋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擁有韓國通用大宇10%的股份;在美國、歐洲、香港、日本和韓國設有海外公司。

上汽集團的願景是:為了用戶滿意,為了股東利益,為了社會和諧,上汽集團要建設成為品牌卓越、員工優秀,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集團。

上汽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滿足用戶需求、提高創新能力、集成全球資源、崇尚人本管理。

歷史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51年,上海公交修造廠試製成1000型有軌電車。

1955年12月,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成立。

1957年,上海汽車裝修廠試製成第一輛58型越野車和第一輛58-I型三輪汽車。同年,上海客車廠試製成功第一輛57型公共汽車。

1958年3月,上海市內燃機配件公司與上海市動力設備製造公司合併,成立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同年9月28日,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實現上海汽車工業轎車製造“零”的突破。

1960年1月,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同年4月,上海腳踏車二廠試製成第一輛幸福250型機車。

1964年,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

1969年4月,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

1983年4月1日,第一輛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同年10月,成立上海汽車拖拉機聯營公司。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3月1日,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

1991年11月25日,上海牌轎車停產。

1993年,桑塔納轎車年產量突破10萬輛。

1995年9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立。

1997年5月,第80萬輛桑塔納下線。同年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7月,上汽集團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

2004年12月,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下屬企業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產品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產品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104,公司簡稱“上海汽車”。2006年經過重組,上海汽車成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65.5億股,合併總資產1018億元,職工總數超過3.4萬人,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公司主要業務:汽車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包括動力傳動、底盤、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與汽車業務密切相關的汽車金融

公司下屬主要企業:乘用車分公司、南京名爵(MG),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韓國雙龍汽車等整車企業;上汽變速器、聯合汽車電子等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上汽財務公司等汽車金融企業。

公司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乘用車製造商、最大的微型車製造商和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07年度整車銷量超過169萬輛,繼續居全國汽車大集團之首。

董事會

胡茂元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胡茂元先生,195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曾任上海拖拉機廠裝配車間副主任,拖拉機廠廠長,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裁兼上海匯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裁,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兼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現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 虹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董事長

陳虹先生,1961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學士學位,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曾任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執行經理助理、發動機廠經理,上海汽車工業浦東轎車項目組副總經理、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兼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現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

張廣生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董事長

張廣生先生,1952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員。曾任上海市市府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市委副秘書長,現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董事長。

企業文化

企業願景詮釋:

“為了用戶滿意”內涵: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讓用戶對上汽產品質量感到放心;

讓用戶對上汽產品性能感到稱心;

讓用戶對上汽產品服務感到舒心。

“為了股東利益”內涵:

維護國家股東利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維護社會股東利益,實現公司價值持續增長。

“為了社會和諧”內涵:

履行全面小康責任,生產百姓汽車;

履行生態文明責任,打造綠色產業;

履行相關利益責任,共享發展成果;

履行企業公民責任,熱心公益事業。

“將上汽建成品牌卓越、員工優秀,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集團”內涵:

“品牌卓越”——造車:做響自主品牌;做好合作品牌。

“員工優秀”——育人:思想道德好、學習創新好、業務技能好、工作業績好。

“核心競爭能力”:自主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先進制造能力、服務增值能力。

“國際經營能力”: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融資國際化、人才國際化。

核心價值觀詮釋:

“三心”管理

——讓用戶放心

——讓用戶稱心

——以用戶為中心

“三找”活動

——找誰是自己的用戶

——找用戶不滿意的地方

——找讓用戶滿意的措施和辦法

全面創新工程

——技術創新

——管理創新

——機制創新

全球經營工程

4S合作理念

——Study 學習理解

——Sino-foreign Jvs' Interest go first 以合資企業利益為重

——Standardization 規範行為

——Spring 靈活務實

人本管理工程

——以真摯的情感留住人

——以精彩的事業吸引人

——以艱巨的工作鍛鍊人

——以有效的學習培養人

——以合理的制度激勵人

實踐主題

——成本是第一競爭力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力

——機制是第一原動力

企業年報

2008年集團年報

第四次躋身世界五百強企業行列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2008年,上汽以上一年度合併報表2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第四次躋身《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373位。

業務發展篇

【整車銷售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2008年,上汽整車銷售達到182.6萬輛,同比增長8%,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8.5%,在國內汽車大集團排名中繼續保持第一位。其中,國產乘用車銷售102.5萬輛,商用車銷售7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8.1%。同時,全年實現整車出口2.6萬輛,同比增長18%。

乘用車方面,上汽自主品牌今年新品頻出,相繼推出了榮威750-1.8T、榮威550、名爵MG 3SW、MG TF、MG7 AT等多款新車型,並不斷強化市場行銷能力,全年實現整車銷售3.6萬輛。上海大眾發揮2008北京奧運合作夥伴優勢,進一步提升大眾與斯柯達兩個品牌的市場形象和銷量,全年實現整車銷售49萬輛。上海通用積極調整蓄勢,新一代別克君威批產上市,並加快後續新品推出,全年實現整車銷售45.9萬輛。

商用車方面,上汽通用五菱不斷精耕細作國內行銷服務網路,全年實現整車銷售65萬輛,同比增長17.7%,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南維柯加強市場行銷和產品開發,全年依維柯、躍進兩個品牌共實現整車銷售7萬輛。重慶紅岩新基地建設基本完成,新品“特霸”發布上市,全年實現重卡銷售2.2萬輛。

【自主品牌乘用車建設全面、紮實推進】

2008年,上汽組建新乘用車公司,從調整管理架構入手,對各類資源進行梳理和整合,最佳化自主品牌的管理體系。

在品牌與產品方面,初步形成了由榮威與名爵組成的雙品牌、差異化發展的新格局。其中榮威品牌強調“品味、進取、創新”,產品將覆蓋乘用車各主流細分市場;名爵品牌強調“活力、挑戰、展現”,將以符合品牌訴求的車型來支撐品牌精神。
在行銷網路方面,榮威品牌累計簽約經銷商157家,名爵品牌累計簽約經銷商87家,經銷網路已基本覆蓋全國。

在生產布局方面,隨著9月19日臨港生產基地正式竣工投產,形成了江蘇儀征、上海臨港、南京浦口、英國長橋四大整車製造基地,基本完成平台化的生產布局。

【資源整合取得積極成果】

上南全面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年來,按照“全面合作、融為一家”的方針,整合資產、對接管理,互補優勢、共享資源,不但完成了法律層面與管理層面的融合,更實現了業務層面的融合。在整車業務方面,上汽自主品牌成功將“名爵”納入乘用車整體規劃,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協同效應;上海大眾收購原“南亞”資產並實施改造,建設上海大眾汽車四廠項目,5月初第一輛“桑塔納志俊”下線,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上汽向“南維柯”提供了產品規劃指導與資金支持,為今後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保證。在零部件與服務貿易業務方面,上汽依託整體發展規劃,積極推動整合與調整,重組成立了東華公司;並組織旗下相關優勢企業與東華公司開展合資、合作,一批重點項目已相繼取得實質進展。

上汽對上柴股份進行全面管理後,通過確定發展規劃推進新品開發、最佳化行銷網路提升服務能力、導入上汽模式抓好成本管理、完善業務流程建立內控體系等工作,積極推動上柴全面融入上汽管理體系。

【零部件業務最佳化發展戰略】

上汽堅持高起點、同步發展與整車配套的零部件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通過與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家國際領先零部件廠商合資合作,先後組建了80餘家零部件企業,覆蓋動力總成、飾件照明、汽車空調、汽車電子電器、鑄造加工等零部件系統,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產業鏈較完整的零部件產業體系;並不斷完善全國生產布局,提高業務外向度,進一步做大零部件業務規模。2008年,進一步最佳化零部件業務的總體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中性化、零級化、國際化”發展步伐,培育發展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零部件研發水平,積極探索“整車-零部件”協同開發機制建設,形成精益高效的零部件先進制造能力。同時,正式啟動了零部件業務上市重組工作。

【服務產業啟動新一輪發展規劃】

上汽作為國內較早進入汽車服務產業的汽車集團,堅持高起點發展、國際化合作、全方位拓展,與11家國際領先服務廠商合資合作,先後組建73家汽車服務企業,覆蓋汽車物流、汽車金融、銷售服務、物資貿易、資產經營和汽車信息等23個業務門類,構建比較完整的汽車服務產業鏈。2008年,上汽制定了服務產業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明確了產業定位、戰略目標和實施路徑,並積極推進各項整合、發展工作;整合重組原有物流企業,專業運作整車、零部件及口岸物流;牢牢把握北京奧運商機,向奧組委提供高質量的汽車租賃及延伸服務,獲評“奧運會及殘奧會優秀服務供應商”。

技術研發篇

【自主研發體系加速構建】

到2008年,上汽已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5家,市級技術中心20家;與國內有關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組建產學研工程中心17家;並擁有按照國家新標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31家。在此基礎上,全面整合上海、南京和英國長橋三地的研發資源,建立自主品牌全球研發體系,並實施統一的GVDP2.0流程,保證了開發過程中各地資源的分工明確、銜接順暢。

【合資企業繼續加快本土化開發步伐】

2008年,各合資整車企業繼續加快推進產品本土化開發,先後推出了“桑塔納志俊”、“LAVIDA朗逸”、“別克新君威”、“斯柯達晶銳”、“新樂馳”等適應國內市場的新車型,取得良好的市場表現。

【新能源汽車加大投資,組建專業公司】

上汽經過反覆探索和深入分析,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研發“以混合動力乘用車為突破口,低、中、高端技術並舉,在高端技術上敢於創新、勇於突破”的總體發展思路,並投資20億元組建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專門開發可以替代傳統內燃機技術的油電和純電動技術。2008年,一批奧運、世博相關的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有序推進,其中863燃料電池轎車研發樣車在北京奧運會上示範運行;10輛二甲醚客車通過上海市科委驗收;聯合國燃料電池大客車(UNDP)二期項目成功中標;世博863、Plug-in和VIP用燃料電池轎車工程樣車等研發試製項目準備啟動。同時,上海大眾推出燃料電池版PASSAT領馭,為北京奧運會服務;上海通用積極實施“綠動未來”戰略,實現別克君越Eco-Hybrid電油混合動力車批量上市。

人才與制度建設篇

2008年,上汽共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2300餘名、社會人才2100餘名,繼續加大在整車、零部件研發、新能源汽車、服務產業等重點項目的人才引進和使用力度,並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有力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和國際經營活動的開展。

為了符合國資監管要求、適應管控模式變化,上汽建立了採用COSO體系的內控制度,圍繞企業的經營、財務和資產安全,強化決策和運營的風險管理,保障各項業務合規、有序運作。在此基礎上,重點推進與各企業內控體系的對接,提高企業經營風險防範能力。2008年,上汽獲得國家審計署授予的2005-2007年度全國內部審計先進單位稱號。

企業文化篇

【《上汽願景歌》唱出上汽人的共同心聲】

上汽積極構建以“SAIC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不斷增強企業的軟競爭力,促進和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在融合SAIC核心價值觀和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提鍊形成了企業願景;2008年,又創作完成了《上汽願景歌》,以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上汽願景,唱出上汽人的共同心聲。在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舉辦的“中國加油、上汽加油——迎國慶歌詠會”上,全場同唱《上汽願景歌》,共同抒發上汽人開拓創新的激情。

【弘揚奧運精神,激情傳遞聖火】

2008年是北京奧運年,上汽積極落實“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計畫,組織舉辦第四屆職工健身運動會,鼓舞全體職工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立足崗位,從我做起,卓越工作。在奧運聖火全國傳遞期間,胡茂元、陳虹、沈建華等上汽黨政領導,及優秀員工代表等62人很榮幸地成為“奧運火炬手”,參加了神聖的奧運火炬傳遞活動。

【上汽歷史館正式開館】

上汽歷史館於2008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以“思源奮進看上汽,展望未來開新篇”為主題,共分成5個場館:淵源館,追溯了從1886年到1955年上海的汽車發展史與上汽的雛形;涓流館,展現了上世紀50到70年代,上汽逐步發展整車批量製造的歷史;奔騰館,記錄了從1978年到2006年暨改革開放30年間,上汽迅速成長為上海重要的支柱產業、中國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世界500強企業的歷程;浩瀚館,反映了 “十一五”期間,上汽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與國際經營能力的目標與成績。

社會責任篇

【榮獲“上海慈善獎”】

上汽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身賑災救難、慈善救助、扶貧幫困、助教助學和城市文明建設等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上汽及各企業共向各類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助達人民幣5.85億餘元。2008年年底,上汽獲得上海市授予的“上海慈善獎”。

【世博合作與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上汽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在2008年全面啟動了服務世博總體策劃、企業館設計、活動推廣等工作。5月22日,上汽、通用汽車與上海世博會主辦方正式簽署“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汽-通用汽車企業館參展協定”,成為第一家簽署參展協定的企業。在世博會倒計時800天和600天之際,上汽分別舉辦了“上汽榮威之夜爵士音樂會”和“迎世博創建和諧交通”主題推廣活動。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汽-通用汽車館外觀發布。

2007年集團年報

全面完成三大戰略目標

2002年,上汽集團提出了到2007年實現“年產汽車100萬輛、躋身世界500強、生產自主品牌汽車5萬輛”的宏偉戰略目標。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在2007年全面完成了三大戰略目標。

提前3年實現躋身世界500強目標。繼2004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之後, 2007年,上汽集團以180.1億美元銷售收入第三次躋身《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之列,位居第402名。

提前2年實現年產整車一百萬輛目標。繼2005年整車銷售達到105.6萬輛,首次突破100萬輛規模之後,上汽集團的整車產銷量保持了逐年攀升的好勢頭。

圓滿完成5萬輛自主品牌汽車生產目標。

上汽、躍進實現全面合作

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團與躍進汽車集團公司簽署合作協定。雙方在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研發、統一採購、統一生產、統一經營,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目前,上汽通過實施百日整合計畫,推進一體化運作,基本實現各項業務與管理的“全面對接”。

上南合作,有利於合作雙方不斷做大規模、做強實力;有利於實現跨區域汽車產業聯合重組,促進產能合理布局,符合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要求。

業務發展篇

【整車銷量再創新高、繼續領跑國內市場】

2007年,上汽集團整車銷售達到169萬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8.5%,在國內汽車大集團排名中繼續保持第一位。其中,乘用車銷售113.7萬輛,商用車銷售5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3%和29%。

【加快形成乘用車、商用車共同發展的業務格局】

乘用車方面,上汽自主品牌首款中高級轎車榮威750於3月5日正式上市,成功樹立了榮威品牌在市場上的良好形象。上海大眾引入斯柯達(Skoda)品牌,實施大眾與斯柯達雙品牌差異化市場運作,推動“把握未來的主動行銷模式”,全年銷量突破45.6萬輛。上海通用深化實施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多品牌、全系列”產品戰略,全年實現整車銷售超過50萬輛。

商用車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充分發揮“低成本、質量可靠”的產品特色,全年實現銷售超過55萬輛,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重慶紅岩全年實現重卡銷售2.4萬輛,同比增長近70%。

【零部件業務不斷提升體系競爭能力】

上汽集團積極發展與整車配套的零部件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通過與美國偉世通、德國采埃孚、貝洱、日本小糸等30餘家全球著名零部件廠商合資合作,先後組建了80餘家零部件企業,覆蓋動力總成、飾件照明、汽車空調、汽車電子電器、鑄造加工等零部件系統,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產業鏈較完整的零部件產業體系。按照“中性化、零級化、國際化”發展要求,上汽集團還先後在煙臺、重慶、武漢、長春、廣州等地建立零部件生產基地,加快實現“銷地產”, 進一步做大零部件業務規模,全年零部件業務外向度達到46.8%;並著力加強零部件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推進國產化和產品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整車-零部件”協同開發機制建設,不斷提升上汽零部件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服務貿易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上汽集團服務貿易業務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發展架構,在國內市場具有先發優勢,覆蓋了物流、銷售、服務、國際貿易、房地產、資產經營、信息和物資一體化等二十三個領域。按照“圍繞先進制造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思路,2007年通過大力發展重點業務、積極培育新興業務,著力推進服務貿易業務的產業化運作和專業化發展,著力構建服務貿易業務對於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力的差異化優勢。如整車物流業務已形成覆蓋全國的運輸及倉儲網路,年運輸規模達到220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32%,位列全國第一;通過創新拓展,利用社會資源,盤活沉澱資產,建設“1933老場坊”等創意產業集聚區,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研發篇

【自主技術研發初見成效】

上汽通過在原有產品平台上進行了二次開發創新、集成開發創新和自主開發創新,在自主技術研發上初見成效,其標誌性成果就是榮威750轎車及自主品牌後續產品的成功研發。到2007年,上汽已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3家,市級技術中心15家;與國內有關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組建產學研工程中心17家。在此基礎上,上汽按照“充分利用世界資源,建立全球平台體系”的目標,全面整合上海、英國和韓國三地的現有研發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初步構建自主品牌研發體系,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合資企業本土化開發加快步伐】

2007年,各合資整車企業不斷加快推進產品本土化開發,先後推出了“別克林蔭大道”、“斯柯達明銳”、“新鴻途”、“Cross POLO”等適應國內市場的新車型,獲得市場好評。其中,“領馭”轎車、“君越”轎車等分別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能源汽車研發穩步推進】

上汽積極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其中自主研發的“上海牌”新能源轎車,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清潔能源競賽活動—“2007必比登挑戰賽”上,獲得良好成績;上海通用啟動“綠動未來”戰略,推出將在2008年上市別克君越Eco-Hybrid電油混合動力車;上海大眾也將推出燃料電池版PASSAT領馭,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國際經營篇

【整車出口快速增長】

積極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全年實現整車出口2.2萬輛,同比增長225%。40輛上汽榮威750轎車作為國賓用車,用於上海合作組織塔吉克斯坦峰會並受到好評。

【海外布局日趨完善】

上汽集團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國內首家開展跨國資本運作的汽車集團。先後在北美、歐洲、日本、韓國等地設立海外公司,大力拓展汽車及零部件進出口業務;參股韓國大宇公司、控股韓國雙龍公司,努力提升國際經營能力。 2007年在英國建立了上海汽車英國技術中心,利用國際資源進行產品開發,服務於自主品牌發展。

人才建設篇

2007年,上汽共招聘院校應屆畢業生1800名、社會人才1100餘名,不斷加大在整車、零部件研發、服務貿易等重點項目的人才引進和使用力度,有力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和國際經營活動的開展。
制度建設篇

為了符合國資監管的新要求、適應上汽集團改制重組後的管控模式的新變化,2007年,上汽集團在原有管理制度體系的基礎上,採用COSO內控體系,重新修訂了《上汽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圍繞企業的經營、財務和資產安全,強化了在決策和運營上的風險管理,為各項業務合規、有序運作提供有力保障。

社會責任篇

【慈善關愛,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2007年上汽集團及各企業共向上海特奧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海慈善基金會、上海市科普教育基金會、同濟大學、雲南苦聰扶貧項目等捐助總計7700多萬元,涉及助教助學、醫療衛生、賑災救難、文化體育等方面,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同時,上海大眾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合作夥伴,啟動“奧運心林”內蒙古防護林建設項目、全程贊助“好運北京”系列賽事,積極參與和支持各類奧運公益活動。

上汽集團積極開展以青年志願者服務為載體,旨在傳遞愛心行為,倡導志願精神,弘揚新風正氣,構建和諧企業的系列公益活動;還與劉海粟美術館、上海慈善基金會等聯合舉辦了外國專家夫人愛心畫展,所得義賣款項全部捐贈上海慈善基金會。

【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

2007年3月27日,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作為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聯手服務上海世博會正式啟動。8月,上汽集團舉辦了“上海世博會倒計時1000天——綠色文化牆暨倒計時鐘揭幕儀式”。11月5日,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聯合向上海世博會提交上汽集團-通用汽車企業館主題陳述,成為第一個提交方案的參展成員。

社會責任

新能源

“上海”牌搶占新能源制高點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久違的“上海”牌,以集中了高新科技的燃料電池車重現!上汽在2007年上海車展展示一款“零”排放,喝氫排水的“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這款“上海”牌新能源汽車,充分展現了上汽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它打破了傳統汽車的布置方案,採用了串聯式的混合動力驅動結構,裝載了國內最先進的燃料電池堆,配備了功率密度較大的鋰電池,並採用350巴的高壓儲氫系統作為動力源,整車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是上汽的長期發展戰略。上汽著眼於產業未來和國家經濟大局,集中優勢資源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十一五期間,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都將實現混合動力轎車的商品化;世博會期間,上汽小批量生產的燃料電池轎車也將實現示範運行。

獲得獎項

2007年

上汽所屬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榮獲由“2006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年會”頒發的“中國最佳汽車物流企業”、“中國物流最具成長力企業”兩個獎項。

上汽(集團)總公司紀委、監察室被授予“上海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並在上海市紀委第七次全會上受表彰。

在上海市2007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上汽所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三電貝洱等18家企業榮膺2005-2006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

2006年

上汽的13項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榮獲“2006年度上海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

九月二十六日 上汽榮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全國機械工業第二十五次質量信得過班組和質量管理小組代表會暨慶祝大會。會上上汽股份和下屬企業及企業班組榮獲多項殊榮並獲表彰。

上汽集團以2005年合併報表143.6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再次躋身《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475位。

由共青團中央、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協等五家部委聯合在上海召開“全國青工技能振興計畫現場推進會”。上汽股份被授予“全國青工技能振興計畫示範單位”稱號。

2006年,上汽集團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頒發的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的稱號。

2005年

上汽集團榮獲2004年度上海市“外經貿工作組織一等獎”、“上海市跨國經營先進企業獎(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同時,上汽集團位列“吸收契約外資集團公司排名第一”。上汽集團總裁、上汽集團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鬍茂元榮獲“市外經貿工作先進個人獎”。

上汽股份獲得“2005年上海市標準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和“2005年上海市標準化工作特別貢獻獎”。上海汽車齒輪總廠被評為“2005年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

上汽股份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經中央文明辦審批同意,上汽股份本部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4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獲獎名單頒布,上汽所屬6家單位的6個項目獲獎。

第十一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評選揭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集團公司非核心業務重組與一體化外包管理》獲國家一等獎,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合資企業自主開發體系的構建與管理》獲國家二等獎。

旗下品牌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產品

名爵 MG名爵品牌誕生至今已近百年歷史,一直以生產高性能運動轎車著稱於世。“運動、激情”的MG品牌精神是其不斷進化的推動力。例如:席捲世界跑車市場的MG TF;創下跑車銷量之最的MG B;被稱為“路上最快汽車”的MGB GTV8和擁有“速度之王”美譽的MG EX181,都是在MG名爵“運動、激情”精神指引下誕生的劃時代作品,如今它們都已經成為永恆的車壇經典之作,“MG”八角形標誌也早已成為了傳奇的標誌。如今在上汽集團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持下,上汽名爵帶著MG 6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量級車型,重新回到了舞台的中央。

榮威 榮威(ROEWE)的命名取意於“創新殊榮,威儀四海”,品牌命名中西融匯,開放而不失於內斂,雍容而不失於自信,標識圖案充分體現經典、尊貴的氣質,整體形象中西合璧,包蘊自信內涵,充分闡釋了上海汽車以自主掌控、自主創新的信念,傳承世界先進技術,全新塑造中國的國際品牌的決心和信心。

雙龍 雙龍汽車的名聲已在眾多車展和拉力賽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需要強調的是在現今的歐洲汽車市場雷斯和享御都享有很高的認知度, 是歐洲汽車市場的熱賣產品. 雙龍汽車一直致力於製造出世界級的產品,向尖端技術和設計的藝術高峰不斷挑戰, 在中國市場上, 也將盡最大的努力成為消費者需要的企業

五菱 2002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的大型中外合資汽車公司,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動力機械廠。幾十年來,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持續增長,逐漸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和現代化的大型本土合資企業。

集團管理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

上汽集團從1994年開始以製造領域為主推行了精益生產方式。為了統一集團各企業對精益管理的認識,紮實推進管理的改進和創新,他們研究設計了企業集團精益管理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評價體系”),要求各所屬企業以此為依據衡量自己的管理,統一實施精益管理評價體系。企業集團的精益管理評價體系把徹底消除一切浪費的思想貫徹到企業整個經營管理中,特別注重從系統整合的高度,以最優為目標,以國際最先進為樣板,正視影響自己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弱點,全方位、持續地推進精益改進,使精益思想在整個管理領域中得到套用和拓展。

建立“評價體系”並對企業開展精益管理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便於實施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規範整個經營運作過程,使企業真正向國際標準靠攏;為企業領導提供比較科學、客觀、全面評價企業精益管理的尺度建立企業經營預警機制,以事前診斷、過程分析來防止由於未及時察覺問題而帶來的經營風險。“評價體系”指標內容設計遵循先進性、實用性、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統一的指導原則。其中的先進性,即“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要體現精益管理的各項基本要素,要體現國際先進企業的管理做法和水平;實用性,即“評價體系”必須適應企業自身的特點,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使評價結果能夠真正說明企業競爭力的狀況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同時,必須使用方便,儘可能降低評價的成本;實用性使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統一,即“評價體系”應當考核必要的經營管理結果指標,但更應當強調對於經營管理過程、方式和程式的考核,引導企業經營者從單純注重經營結果轉向注重經營過程的科學化

“評價體系”評什麼

“評價體系”包含7部分內容,每部分又由若干個基本評價指標項構成。各部分內容及其在總評價中所占比重為:(1)領導/組織/員工,15%;(2)戰略/市場/用戶,15%;(3)產品開發/質保能力,15%;(4)供應商/採購管理,10%;(5)製造過程/現場管理,15%;(6)信息管理,10%;(7)經營結果評價,20%。對每一基本指標項,在進行評價時根據企業實際實施的情況劃分為4個等級:0級:未得到實施;1級:得到部分實施;2級:得到較好實施並取得一定成效;3級: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並取得顯著成效。

1.領導/組織/員工

各企業領導必須充分重視、親自參與評價,並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制定改進的目標、規劃。以充分發揮員工主動精神和聰明才智為目標的企業文化建設和組織變革,全員參與的持續改進活動,以及卓有成效的員工培訓活動,這些都是先進企業、先進管理的基本特徵和條件。在“評價體系”中反映這方面要求的指標內容有:(1)對推進精益管理的領導機構、管理及計畫工作的要求;(2)對於改進活動的組織推進和支持,參與改進活動的廣泛性以及成效;(3)團隊工作法的實施和成規;(4)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創新;(5)員工培訓的計畫、實施,效果的評定及改進。

2。戰略/市場./用戶

集團公司要求各子公司在集團戰略的統一指導下,進行自己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戰略管理,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全體員工中建立起“一切為了滿足用戶”的價值觀。在“評價體系”中圍繞這方面主題的指標內容涉及:(1)企業戰略分析和戰略規劃制定的程式;(2)戰略規劃實施的管理;(3)市場及競爭力分析的程式;(4)國內外市場開拓的計畫及管理;(5)用戶滿意度管理;(6)針對用戶意見的快速反應及改進機制。

3.產品開發/質保能力

產品開發是企業增值活動的開端。在產品開發中貫徹精益思想,可以消除開發過程中的浪費,縮短開發周期。同時,質量保證能力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用戶滿意度的重要保證。有關產品開發和質保能力的評價指標包括:(1)產品開發團隊的組織方式和工作的協調性;(2)產品開發中先進設計思想和方法的運用;(3)企業對產品開發的投資保障;(4)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及新產品的比例;(5)質量保證體系運作的有效性;(6)過程質量審核和管理評審的實施及有效性;(7)對用戶抱怨和質量反饋信息的處理程式。

4.供應商/採購管理

供應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成本、交貨期及其產品開發和改進中的協作能力,對企業的市場競爭有直接影響。在上汽集團的企業中,採購成本在整個產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實施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提高採購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供應商關係,是當前管理改進的重要方面。在“評價體系”中,有關這方面的指標內容涉及:(1)供應商關係建立和管理的程式及管理機構;(2)供應商及其產品的信息管理;(3)有關管理和業務人員的組織和崗位責任;(4)採購價格監督機制和採購委員會;(5)採購成本目標和考核。

5.製造過程/現場管理

製造過程是製造企業增值的基本過程。這個過程的精益化是精益管理製造系統特色的體現。有關製造過程、物流和現場管理方面的評價指標包括:(1)拉動系統的建立和運作;(2)企業內部準時供貨制度的建立和改進;(3)與拉動系統相適應的生產計畫體系及其靈活性;(4)標準化作業與改進;(5)物流的標準化、最佳化及在制品控制;(6)作業負擔的均衡、一人多崗作業及人工作業率的提高;(7)tpm體制的建立和有效運作;(8)現場5S管理及目視化管理。

6.信息管理

網路時代的管理要求以企業信息的集成化作為基礎,即要求在設計技術領域、製造領域和經營管理領域中,信息的採集、存儲、加工和使用具有完備性、規範性、經濟性和高度共享。在“評價體系”中有關信息系統以及信息作用的評價指標包括:(1)企業信息化工作的規劃和實施;(2)信息集成的硬體、軟體條件;(3)信息管理工作程式;(4)信息在經營管理、設計、製造過程中作用的發揮。

7.經營結果評價

企業經營的結果反映了企業對增值過程管理的效果。其內容包括:(1)銷售收入計畫完成和增長的情況;(2)出口銷售的比重及增長情況;(3)市場占有率和復蓋率;(4)產品自主開發比率和新產品產值率;(5)反映產品和服務質量狀況的成品符合率和批量退貨、重大抱怨事項;(6)反映財務狀況的可比產品成本下降率、三項費用下降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7)反映集團對各企業綜合評價的月度綜合指標狀況;(8)安全和環保狀況。

發展歷程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產品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產品

1978年以來,上海汽車工業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加快發展,建成上海支柱產業,中國重要的轎車工業基地之一。

一、以對外開放為新的起點

1、1978年11月,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開始企業性公司試點。1983年10月成立上海汽車拖拉機聯營公司。

2、1978年8月,機械工業部、上海市政府關於引進轎車製造技術和改造上海轎車廠的報告影印件。

3、1978年11月9日,鄧小平在回答上海轎車項目能否合資經營的請示時一錘定音:“可以,不但轎車可以,重型車也可以嘛!”自此,上海轎車項目從引進裝配線改為中外合資經營。

4、上海汽車工業選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作為合資經營夥伴。

5、1983年4月1日,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6、1984年8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第二書記胡立教、市長汪道涵視察即將奠基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7、1984年10月12日,李鵬副總理和德國總理科爾在中汽公司董事長饒斌、上海市市長汪道涵陪同下,參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儀式。

8、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中汽公司董事長饒斌、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黃菊等出席。

二、建設上海支柱產業

1995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上海汽車齒輪總廠。

2000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上海大眾汽車三廠。

1990年3月1日,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1995年9月1日,再次改制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91年2月28日1992年1月18日,先後舉行兩次建設支柱產業誓師大會。

1994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吳邦國視察上海大眾二期工程。

重點發展轎車

上汽集團投入90%以上的資金,重點發展轎車工業。

1990年3月和1994年12月,相繼完成上海大眾一、二期工程;

1996年形成30萬輛轎車年產能力;

1991年11月25日,為集中力量發展桑塔納轎車,上海牌轎車停產。

1989年12月起,上海汽車工業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將中小企業重組為總廠或公司,適應轎車發展需要。最後一輛上海牌轎車下線

1989年12月,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成立。

1993年和1996年,桑塔納轎車年產量先後突破10萬輛和20萬輛。至1998年累計完成100萬輛。

轎車產值占總公司產值比重變化情況

1980年:轎車13.6%,轎車零部件:19.4%,其他產品:67%(機車、拖拉機、載重車等);

2000年:轎車70.6%,轎車零部件:27.4%,其他產品:2%(機車、拖拉機、載重車、大客車等)

零部件同步發展

上海汽車工業堅持整車和零部件同期規劃、同比投入、同步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零部件生產體系。從國產化到聯合開發
1、198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上海桑塔納轎車國產化辦公室。

2、上海汽車工業把國產化工作列為重中之重。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從1986年的2.7%起步,1990年和1993年先後突破60%、80%,1996年以後保持在90%以上。

3、1995年7月,中德聯合開發的上海桑塔納2000型轎車投放市場。1998年3月,“時代超人”投放市場。

三、實施全球化戰略

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上汽集團加強與世界著名汽車公司的合作,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的戰略。

1、1997年5月,上海大眾第80萬輛桑車下線,上汽集團和德國大眾高層領導握手慶賀。

2、1999《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期間,上汽集團和美國通用高層領導接受中央電視台《財富對話》特別節目的採訪報導。

截止2001年5月,累計契約利用外資15.6億美元,先後與國際著名跨國公司建立了50家合資企業。

1、1994年11月,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上海延鋒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2、1995年7月,通過由上汽集團控制的中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與德國羅伯特.博世公司合資成立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引進別克、帕薩特轎車

1997年3月24日,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契約在北京簽署。李鵬總理和美國副總統戈爾出席簽字儀式。

1997年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國家經貿委主任王忠禹、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黃菊、上海市市長徐匡迪等出席。列為1998年上海市“一號工程”的上海通用項目竣工。

1、1998年12月,首輛別克新世紀轎車下線。

2、1999年12月,首輛別克GL8公務商務旅行車下線。

3、2000年12月,首輛賽歐轎車下線。

建設現代轎車基地

上汽集團立足上海,走向全國,建設現代轎車生產基地。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儀式

上汽集團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儀式

上汽通用五菱

發展多類產品

1、與瑞典沃爾沃公司合資成立的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將生產新型高檔客車。

2、與義大利菲亞特集團凱斯紐荷蘭環球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上海紐荷蘭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將加快發展拖拉機。

3、上海幸福機車總廠新開發的XF150-2型機車

參與市場競爭

1、2000年10月19日,中德合資上海上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大眾開始實現產銷一體化。

2、上汽大眾加強行銷服務工作,全面推進用戶滿意工程。

3、上海上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銷售服務中心和維修站。

4、上海通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授權銷售服務中心和特約售後維修中心。

5、集團逐步建立一批出口產品生產基地。

6、上海牌504型拖拉機出口秘魯、美國、澳大利亞等65個國家和地區。

7、集團在境外建立公司,負責國際貿易事務。

推進技術進步

1、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投資組建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2、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開發的“麒麟”概念車

3、上海大眾技術開發中心擁有先進的試製試驗裝備

4、與著名高校組建產學研結合的工程中心。

5、成立上海汽車工業科技發展基金會召開首屆董事會。徐匡迪市長出席首屆董事會。

探索管理創新

1、探索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和精益經營方式。

2、學習推廣上海易初通用機器有限公司“人人成為‘經營者’”管理創新模式取得有效進果。

3、為適應世界汽車零部件發展趨勢,建立六大零部件系統:動力系統、底盤系統、空調系統、內飾照明系統、電子電器系統、鑄鍛熱加工系統。

加快資產運作

1、1997年11月,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進入證券市場。

2、上汽財務公司與美國花旗銀行合作為上海通用項目籌集資金。

3、參與投資上海廣電、上海磁懸浮列車、信息產業投資公司、上海國際汽車城、銀行、證券、保險業等,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

收購南汽

2007年12月26日 下午5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政府、江蘇省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上汽·躍進全面合作簽約儀式”。上汽集團以20.95億元現金和上海汽車3.2億股股份,約合107.38億元收購南汽集團控股股東———躍進集團的全部汽車業務。根據商定的初步規劃,上汽集團將建成中國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未來3年,上汽將投資85億元人民幣,把南汽打造成為年產30萬輛汽車的重要生產基地,其規模是現在的3倍。

大事記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55年12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與上海市動力設備製造公司合併,成立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

1958年09月 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小轎車,命名“鳳凰牌”。

1960年01月 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

1964年02月 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

1964年12月 上海牌SH-760型轎車開始成批生產,年產量為50輛。

1969年04月 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

1978年11月 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開始企業性公司試點。

1982年06月 上海轎車項目代表團赴西德訪問,與德國大眾簽署桑塔納轎車試製協定。

1983年04月 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1984年10月 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銀行上海信託諮詢公司與西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契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 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

1991年11月 為集中力量發展桑塔納轎車,上海牌轎車停產。

1993年08月 上海桑塔納達到年產10萬輛能力,國產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 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巴西大眾聯合開發成功桑塔納2000型。

1995年09月 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9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定基礎協定。雙方計畫在上海建立一個汽車合資企業和合資技術開發中心以及其他相關項目。

1997年01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契約與章程。

1997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契約與章程。

1997年06月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3億股A股股票,發行價7.02元/股,股票代碼600104。
1998年12月 上海通用項目建成,別克新世紀下線。

1999年01月 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江蘇省儀征市汽車工業公司聯合組建的“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契約簽約儀式在揚州舉行。

2001年03月 上海汽車首次實施配股方案,向原股東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億股,配售價8元/股。

2002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參股通用—大宇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車科技公司在韓國漢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柳州舉行掛牌。

2004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與遼寧省、山東省的有關企業正式簽署瀋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協定;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瀋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3年度117.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進入《財富》雜誌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簽署了收購雙龍汽車公司48.92%的股份的契約。

2004年12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實施改制重組,設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體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權;隨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諾,在二級市場投入10億元資金按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後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 上汽實現整車銷售105萬輛,提前兩年完成年產100萬輛目標。

2006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5年合併報表143.6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再次躋身《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 上汽正式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檔轎車榮威(Roewe)750。

2006年11月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汽車全球合作夥伴協定》。

2006年12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發行32.7503億股A股的相關股權變更工作,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 經國務院國資委和上海市國資委批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權劃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擁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與上汽菲亞特紅岩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在重慶舉行了成立揭牌奠基儀式。

2007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合併報表18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

2008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7年度合併報表2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選世界500強,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