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增長
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699萬人;2014年,這一數字達727萬人;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749萬人。
國家界定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錄考試中對應屆畢業生的界定:
國家統一招生的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有些地方延長至三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係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也按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應屆畢業生指:就是在應該畢業的年份畢業的畢業生。簡單地說,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就是應屆畢業生。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公務員,這點大家都已經清楚,在畢業前,允許先參加考試,等拿到畢業證後再審查學歷。除了順利應屆畢業的考生報考外,還有其他幾種情況的考生,也可按應屆生資格來對待的,也就是說,他們也可以報考限應屆生報考的職位。
高校應屆畢業生:指在國家承認的高校就讀的,在該年份內取得畢業證書的高校學生。包括成人聯考應屆畢業生,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
XX年度高校應屆畢業生:指XX年年份內取得畢業證書的高校學生,一般是該年拿畢業證的學生。(注意:應屆畢業生與XX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區別,應屆畢業生注重就業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有些地方延長至三年,具體根據各省情況來定)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係保留在原畢業學校的都可稱應屆畢業生;而XX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注重年份,指國家承認的高校國民教育學歷XX年畢業的所有畢業生。)
應屆畢業
應屆畢業生分四種
1.即將要畢業的,但是還沒拿到畢業證,或者已經停止學習了,處於實習狀態的。
2.拿到畢業證了,但拿到畢業證的時間不超過擇業期年限的(超過則為往屆生)。
3.高校應屆畢業生,指該年度畢業的畢業生,(博士畢業生,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普通應屆畢業生)。
4.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指經統招的全日制高等教育當年度畢業的學生。
就業手續
就業協定書
報到、就業:畢業生持《報到證》、《戶口遷移證》及與用人單位簽訂的《聘用(勞動)契約》辦理就業錄用、戶口關係遷移及人事代理等手續。
落戶:畢業生憑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戶口關係遷移通知書》到 365便民服務中心公安視窗或各鎮街公安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非當地籍的生源需先與當地單位簽訂《聘用(勞動)契約》後方可出具《戶口關係遷移通知書》)。
備註: a、被錄用到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全資(控股)企業的畢業生,須憑當地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的《錄用抄告單》辦理相關手續;b、若所到檔案材料欠缺的畢業生,須在其檔案材料齊全後辦理相關手續;c、往屆未辦理就業手續的畢業生參照以上程式辦理;d、《聘用(勞動)契約》均須經人事勞動部門鑑證。
未落實就業單位
報到:畢業生持《報到證》和《戶口遷移證》報到。
落戶:畢業生憑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戶口關係遷移通知書》到 當地公安視窗或各鎮街公安派出所辦理落戶手續。
就業時間
應屆畢業生求職最佳時間:畢業前一年到半年
■學生求職時間提前,勢必會要求學校給他們創造更寬裕的求職空間,減少擇業與上課的衝突,不要在畢業那年安排過多課程,不要提過高的畢業設計要求。
■學校看重當期就業率,是因為這一數據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以及學生就業工作好壞的重要指標,甚至關乎一些專業的生死。
■畢業半年之後就業率大大提高,這一事實表明,大學生完全沒有必要為畢業前無法找到工作焦慮,相對於接受殘缺的四年大學教育而提前找工作,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再另花半年時間找工作,也許對未來的長遠發展更有利。
麥可思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應屆畢業生求職的最佳時間是畢業前一年到半年之間。而調查同時發現,2007屆畢業生畢業時已經落實工作的比例(官方數據為70%),大大低於半年後的就業率87.5%。
求職優勢
大學畢業生曾是倍受青睞的“天之驕子”,然而事過境遷,如今社會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熱情一落千丈。於是,一些苦讀寒窗數載的莘莘學子,有的成了超市收銀員,有的做了打字員,還有的頂著“客戶服務”的帽子卻做著24小時電話接線員……
大學生怎么了?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只要我們去鬧哄哄的職場裡冷靜地走一走,與職場的供求雙方心平氣和地聊一聊,答案很快就有了。用人單位拒絕應屆大學生的理由並不新鮮:由於教育和實踐的脫節,應屆畢業生無法立馬上手工作,企業急等用人又不願投入額外的培養成本,因此更傾向於招聘成熟人才。
企業拒絕應屆畢業生的理由並不荒謬,但卻太過絕對、片面。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應屆大學畢業生也一樣,雖然有不足的一面,但也有不少有利之處。
1.大學生可塑性較強
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大多淳樸無華,較易適應企業的需求,包括技術要求、制度要求和文化要求,這樣的優勢是其他求職群體所不具備的。
2.大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較高
由於大學生的就業環境不盡如人意,在客觀上增強了其對崗位的熱愛程度。有調查資料表明,絕大多數應屆大學生對首次就業的企業存有感激和依賴感;在運作規範的企業中,應屆大學生的流失率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3.大學生的薪酬要求較低
眼高手低曾是大學生的通病,但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已使他們的就業觀念日趨理性。前不久,上海市公安局招聘文職雇員,平均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仍吸引3萬餘名求職者報名,其中許多都是應屆大學生。企業人事經理也反映,現在和大學生談工資福利是最有彈性的。
4.大學生並非經歷“空白”
許多用人單位的決策者以為,只有參加工作兩年以上,才算有了經歷。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大學生雖沒有正式工作的經歷,但卻有學習知識的經歷和社會實踐的經歷。據了解,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抽時間參加了社會實習,有的學生還根據專業進行掛職實習,這些經歷都有助於大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
還須一提的是,有些高新技術產業,如it、通訊、生物等領域,對從業人員技術功底和技術新鮮度的要求較高,而大學生在學校能夠接觸最新技術,這一優勢有時完全可以彌補其他的不足。
應該看到,大學生所遭遇的就業障礙,並不完全來自大學生本身,而在於社會特別是一些用人單位的決策者對其了解不夠,或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態。筆者並非認為,大學生就不可以從事低端職業,關鍵在於要人盡其才。筆者覺得,無論從我國高等教育目的的角度看,還是從人才市場的實際情況看,大學生都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求職劣勢
一是,無實際工作經驗。不能滿足用人單位“來者能做”的願望;特別是有些求職者對單位或專業的忠誠度低,招聘單位欲進行培養又擔心會跳槽。
二是,信息量不足。普通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及時大量地從網路、報刊、廣播電視,職業中介、人才交流市場獲取招聘信息;更難從熟人、親戚朋友、同學等多渠道獲取謀職信息。
三是,異地求職難度大。由於人往高處走,不願回原籍的畢業生在異地人生地不熟,花費難支,時間難熬。
四是,婚姻問題。有些大學生戀人雙雙同時要在同一城市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其難度更大。
五是,眼高手低,家長和本人甚至好高騖遠。職業規劃也不明確,還有些盲目攀比。
六是,急求高薪。有的沒有認識到初次工作即為必須的深造與鍛鍊,因而不能適應工資待遇、工作條件及職位等等循序漸進的規律。其結果如《中華詩詞》中左河水詞曰:“歷盡寒窗出校堂,萬千期盼系兒郎。天涯應聘茫茫路,壯志經風道道傷。思女友,夢爹娘,淚融簡訊訴衷腸!悠悠日月臨年歲,心恐無顏見故鄉。"因此,畢業生還應樹立現實的就業觀。
現狀
曾有媒體以“最難畢業季”來形容2013年畢業季 ,近年來,關於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是名校畢業生擺地攤的新聞屢見不鮮。 2014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一份來自35萬餘份有效問卷的報告顯示,2014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僅夠買半部蘋果手機,其中北京地區平均起薪也僅為3019元,同時,三成以上應屆畢業生仍“啃老”,近四成過著“月光”生活。
酒店管理類專業雖然就業率很低,但是平均起薪卻最高,為2900元;物流類專業在就業率和薪酬水平方面均名列前茅,成為很有前景的專業,它的平均起薪為2875元;電氣自動化專業排名第三,平均起薪為2842元。而排名最後的三類專業分別為汽車維修類、旅遊管理類以及環境科學類,他們的平均起薪在2000元左右。 在就業意願方面,銳氣滿滿的90後毫不掩飾自己對體制的嚮往,顯示出極其的實用主義,49%的人表示畢業之後想去體制內工作,其中國有企業最受歡迎。不過就業現實是,最終只有16.7%的應屆生去了體制內工作。
相關評論認為:其根本原因是,很多的畢業生並不願意從事基層工作,一畢業就想當經理,想當主管。“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