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盤參數
![正面圖](/img/6/bfb/nBnauM3XwUDN5cTO0kDMzQTMyQTM5ETM4ITMxADMwAzMxAzL5A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物業費:18元/平米·月
物業區域:虹口區
物業地址:沙涇路29號查看地圖>
物業類型:創意園
樓層淨高:2.9-4.2米
交房日期:2008年2月
開發商:上汽集團;眾桁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物業公司:眾桁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營造商:上海余洪記營造廠
保護等級:暫定為四類保護建築
歷史概況
![1933老場坊西立面](/img/8/d3c/nBnauM3XyMzMycDO0ATMzQTMyQTM5ETM4ITMxADMwAzMxAzLwE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整幢建築風格樸實無華,大氣而不張揚,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從它似乎不經意的精美裝飾細部中,感覺到當初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如此流暢的生產工藝,精密的房屋結構,卓越的建築設計,出現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謂開一先河。即使在當時,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場坊是目前唯一現存完好的建築,其他的也都無從可尋了。
歷史背景
1933老場坊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改成創意產業集聚區後繼承了原有的結構體系和空間關係,由於自身的歷史背景和建築特質,賦予了其獨有的魅力。見證廢舊的工業老廠房如何脫胎換骨的建築正在這個藝術覺醒的時代重獲生機。這幢建於年1933的大樓空間布局奇特,外方內園,東南西北4棟建築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24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整個建築高低錯落,廊道盤鏇,設計精密宛如迷宮,卻又次序分明,加工車間採用“無樑樓蓋”,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上海時尚表演、發布、展示、交易、設計、服務、消費、休閒的中心,以旅遊業帶動區域性經濟發展;結合虹口區北外灘的改變形成互動,成為極具特色的區域性旅遊特色產品;成為承接世博遊客居住、旅遊、消費的重要特色基地。建築背景
1931年的時候,工部局在虹口沙涇路購買土地,一個現代化的宰牲場就在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1933老場坊由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資興建,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由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整體建築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設計者將建築工藝與工業生產工藝完美結合,所有水泥皆從英國進口,堅固無比。營造者以高超的專業水準,將設計藍圖營造成宏偉而雄渾的建築實體。正是這當時具有租界官方、國際、國內背景的三方,聯手打造了驚世之作——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與1933老場坊臨街相對的沙涇路29 號占地約1 畝半,建成於1935年,整個建築為三層(局部四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煙囪底座和整幢處理車間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築風格。
建築廠商
余洪記營造廠業主余積臣,浙江餘姚人,字有增,生於1862年。祖上木匠世家,早年隨父余洪源到上海學習木工技藝。承建上海早期租界內的不少西洋建築,在1895年之前創立了余洪記營造廠。余洪記營造廠承建工程甚多,重要的有上海北四川路橋“郵政大樓”,由英國建築師斯久生設計,規模宏偉,成為上海著名地標建築。余積臣這位早期浙江營造業家,與本幫建築營造業家攜手合作,為上海這座萬國建築博覽會國際城市,獻出了他一生才華,不幸於1930年病勢,享年68歲。工部局宰牲場營造者,是余洪記營造廠業主余積臣大弟子孫德水。( 孫德水浙江餘姚人,生於1890年。他於1907年入上海余洪記營造廠,拜營造界的老前輩余積臣為師,學習看工(即工地施工員)。余積臣對孫十分欣賞,悉心傳授營造業技術,到上世紀30年代,孫德水已成為上海灘上有名的“兩個半看工”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建築也蕭條不振,孫德水將經營重心移至香港,泰國,獲得巨大的發展。1949年,承建泰國曼谷機場,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重大工程如:怡和大廈,於仁行(現太古大廈),五星級的文華酒店和香港最繁華的中環皇后大道及幾條重要大道上的一些大建築均是孫福記營造廠所建,孫德水遂成為香港建築界的風雲人物。他的三個兒子均繼承父業。1975年,不幸病逝,享年85歲高壽。)
歷史發展
1933老場坊歷經戰火硝煙,雖然數度關閉,難掩蕭條,但是建築本身卻奇蹟般的保存了下來。歷史,使這座建築掩映在塵埃中成為一塊“璞玉”;歷史,又將使這塊璞玉蛻變重生,被打磨成一塊尊貴的美玉。2002年現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秘書長何增強、現寶山區副區長夏雨第一次來考察老場坊。她雖然衣衫襤褸、支離破碎,他們依然被其魅力特質所震撼、所打動,一股發現“寶藏”的衝動和激動震驚著他們。
2006年8月1日上海創意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錦江國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原工部局宰牲場的租賃協定,正式啟動1933老場坊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設計原則
從對本工程的建築歷史特徵要素的提煉與價值評估的結果出發,綜合考慮建築的文化價值與改造後的使用功能的關係,做到相輔相成,互為添彩,採取“保護性利用”的策略。時尚創意
![現在的1933老場坊](/img/c/7d3/nBnauM3X4IDO0MzN2ITMzQTMyQTM5ETM4ITMxADMwAzMxAzLyE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歷史整體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著名英國設計師設計,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場在上海虹口區沙涇路正式建成。據史料記載,建造這個宰牲場光建築和設備就花費白銀三百三十多萬元,全部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牆體厚約50公分,兩層牆壁中間採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進技術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實現溫度控制,即時在炎熱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較低的溫度,可見這棟建築當時工藝設計的前瞻性和先進性。1933老場坊的建築融匯了東西方特色,整體建築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而外圓內方的基本結構也暗合了中國風水學說中 “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 “無樑樓蓋”、“傘形柱”、“廊橋”、“鏇梯”“牛道”等眾多特色風格建築融會貫通,光影和空間的無窮變幻呈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建築奇葩。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永遠可以領略到1933老場坊不一樣的風情。
整幢建築風格樸實無華,大氣而不張揚,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從它似乎不經意的精美裝飾細部中,感覺到當初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如此流暢的生產工藝,精密的房屋結構,卓越的建築設計,出現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謂開一先河。即使在當時,全世界這樣格局規模的宰牲場也只有三座,另外兩座分別在英國和印度,1933老場坊是目前唯一現存完好的建築,其他的也都無從可尋了。
特色景點
傘形柱
整棟建築來源於無樑樓蓋的結構設計,超過三百根的寬大傘形柱均勻分布在建築方形的外圍體量中,獨立支撐起雄偉的建築。八角形和四邊形的傘狀柱帽是該建築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傘形柱帽主要分布於建築外圍的西側,方形傘形柱帽主要分布於建築外圍的其他部分。廊 橋
廊橋空間是該建築最具有特質的特徵之一,其獨具的魅力來自於建築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於變化的空間,是滬上攝影師瘋狂追逐的創作基地。外廊橋空間含有四層外廊和相互連線的26座斜橋。當初動物通過這些廊橋進入屠宰區域,每座廊橋的寬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會通過不同寬度的廊橋進入,以達到分流的作用。中心園1-3層
中心圓1-3層,是當初進行屠宰工藝的車間。中心園三層之間靠X形的物流樓梯和鏇轉弧度很大的法式鏇梯相通。現在這三層是創意項目活動區,致力於把中國甚至全球最具創意的活動帶到上海來,各種的藝術類活動、公益活動會在這裡舉行,為公眾提供一個零距離接觸藝術和享受時尚生活的目的地。花格窗
鏤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於本建築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窗戶的水泥全部是30年代從英國進口過來,堅固異常。考慮到宰牲工藝氣味濃重的因素,窗戶全部鏤空設計,便於空氣流通。同時,窗戶正面朝西,與上海常年風向一致,可以更好的達到通風的效果。同時正面朝西的窗戶面向西方極樂世界,有讓動物死後更好的輪迴和超度的意思。牛 道
牛道是1933老場坊的建築特色之一,當時生產流程和工藝已經跟國際接軌,實行人畜分離的制度。便於動物行走的牛道經過特別的防滑設計,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橋,使整個生產工藝井然有序。如今的1933老場坊依然保留了這一原先的建築特色,遊客拾步而上,依稀間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風貌。空中舞台
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位於1933老場坊四樓,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600平米麵積懸空而設,全部用鋼化玻璃製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圓形穹頂的結構增加了視覺衝擊,更具空間感。迄今,這個舞台已經成功舉辦過法拉利F1派對、雷達表50周年慶、巴黎藝術設計展、《藍莓之夜》亞洲首映派對、賓士新車發布、保時捷60周年紀念、雪鐵龍新車發布、世界工業設計日、“NIKE摩天爭霸籃球賽”,等眾多頂級品牌的精品活動。
法式鏇梯
位於中心圓2層到3層之間的法式鏇梯一人寬左右,優美的弧形鏇轉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實是為了工人逃生而設計的,中心圓是當初屠宰動物的地方,動物到此處一般會驚慌失措,為了避免因受到驚嚇傷到人,特備設定了大弧度鏇梯供工人逃生。所獲榮譽
虹口區歷史遺址紀念地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
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2008創意盛典”優秀創意產業集聚區
1933創意園區嘉興路街道就業服務基地
2008摩登上海 最佳口碑指數大賞 - 最佳口碑指數創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