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浪蕩子鮑比身帶巨款趕往拉斯維加斯去還賭債。半途車壞,他滯留在一個荒僻小鎮。在鎮上他先是遇到一個瘋子,後又在商店裡被劫,就在這時他邂逅美女格雷斯。就在他倆要成好事時被美女的丈夫傑克撞見。出乎意料,傑克掏錢,讓鮑比把不忠的格雷斯殺掉。更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鮑比準備下手時,格雷斯提出反計,讓鮑比殺掉傑克,然後帶著財產與她遠走高飛。計畫雖然不順利,但傑克最終還是被鮑比和格雷斯算計了。就在他們準備逃走時,警察追來。原來格雷斯的丈夫,而是她的父親。鮑比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後結局更加悲慘……故事發生在一個荒漠小鎮,賭徒波比因汽車拋錨,不得不在此停留,卻發生了他意想不到的事:遭遇劫匪,被搶得身無分文,後受少婦格蕾絲引誘竟被她“丈夫”傑克打得半死。在走投無路時,他答應傑克殺格蕾絲,但受不了她的美色又夥同她殺了傑克,最後他知道傑克跟格蕾絲不是夫妻關係。
影片評價
本片是一部具有希區柯克懸念的驚慄片,裡面融入了西部、色情、亂倫、謀殺、背叛、荒誕和黑色的幽默,充分展示了人在求生時的兇惡與殘忍,無恥與墮落。導演介紹
奧利弗·斯通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於世界影壇的傑出人物。在這個複雜的圈子裡,他曾做過各種嘗試:製片人、編劇、攝影、導演,甚至是演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仍舊是他在導演方面展露出的獨特才華。從1986年被譽為“越戰三部曲”之一的《野戰排》開始,到1995年的影片《尼克森》為止,斯通拍攝了多部反映政治題材的作品,使得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在處理戰爭、混亂與陰謀的特殊技巧上;但斯通本人卻並不完全贊同這一點。在他看來,他更像是一個戲劇藝術家,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刻劃著名各種掙扎於困境中的不同人生。1946年9月15日,奧利弗·斯通出生在紐約。少年時期,他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的他,像多數電影人一樣,受到了來自布努埃爾和戈達爾的影響與感染。青年時期的斯通,曾在耶魯大學就讀一年,而後他輟學搬到了越南居住,並在那裡教了一年的英文。後來,他又去過墨西哥,有過一次很不愉快的經歷。1967年,斯通像那個年代的許多青年人一樣應徵入伍,在越戰中獲得了榮譽與洗禮。
戰爭結束以後,斯通進入了紐約州立大學,跟隨馬丁·斯科西斯學習電影創作。作為一名學生,他在1970年的影片“Street Scenes 1970”中擔當攝影師一職,邁出了走向電影圈的第一步。四年後,在“Seizure”里,他又出任了編劇和剪輯。這些難得的經驗,都為斯通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1978年,他憑藉《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一片,贏得了畢生的第一個獎項“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1年,斯通的導演處女作《手》“The Hand”問世;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又先後創作了三部影片的劇本。1986年可以算是斯通實現夢想的一年。隨著《野戰排》一片的上映,斯通的名字被世界影壇所熟知,他終於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承認。不可否認地,《野戰排》確實給斯通帶來了輝煌,它不僅是當年全美票房的第三名,而且因為片中觸及戰爭問題的新鮮視角,它也使斯通成了政治題材創作的佼佼者。
繼《薩爾瓦多》(1986)、《華爾街》(1987)、《脫口秀》(1988)之後,斯通於1989年完成了“越戰三部曲”的第二部《生於七月四日》。雖然像第一部《野戰排》一樣仍然受到好評,但是此時,他在戰爭歷史特定方面的表達傾向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與批評。
在第三部曲之前,斯通做了風格截然不同的嘗試,導演了兩部影片《大門》“The Doors” 和《刺殺甘迺迪》“JFK”,反響只是平平而已。1993年,三部曲的終結篇《天與地》上映,儘管這一次斯通從一個越南婦女的眼中重新詮釋了這場戰爭,但卻沒能重新贏得票房與稱讚,觀眾開始對越戰喪失了興趣。1994年,斯通發行了他最收爭議的電影《天生殺人狂》。這部意在嘲諷現代媒體如何變相地讚頌暴力、大眾如何在不知覺中將殺人罪犯英雄化的影片因為對暴力的露骨刻畫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
1995年,斯通試圖通過影片《尼克森》“Nixon” 恢復從前的成績,但沒有成功。此後,他沉寂了兩年。直到1997年,他以《不準掉頭》“U-Turn”一片重返影壇,除了票房上的小小回報以外,斯通沒有獲得更多的東西。1999年,斯通重執導筒,推出了由阿爾·帕西諾和卡梅隆·迪亞茲主演的最新作品《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影片因其緊湊的結構、細緻的刻畫和深入幕後剖析商業體育的視角,在美國獲得了相當的好評。同年,斯通因為酒後駕駛及攜帶大麻被逮捕,為他精彩的人生又添上了戲劇性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