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Jim Garrison
凱文·貝肯 Kevin Bacon .....Willie O'Keefe
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Clay Shaw/Clay Bertrand
Laurie Metcalf .....Susie Cox
加里·奧德曼 Gary Oldman .....Lee Harvey Oswald
Michael Rooker .....Bill Broussard
傑伊·桑德斯 Jay O. Sanders .....Lou Ivon
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Liz Garrison
製作成本:$40,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1991年3月 - 1991年7月31日
製作日期:1991年3月 - 1991年8月
劇情介紹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刺殺事件發生2小時內,官方逮捕了一個名叫里·哈威·奧斯瓦多的嫌疑犯,1小時後,該嫌疑犯又被一名流氓謀殺,由伊爾·沃淪率領的官方調查團,經過數月的調查,確認里·哈威·奧斯瓦多為唯一的兇手。二十八年後,律師傑姆·加里發現甘迺迪身中數彈,均來自不同的方向,而這一明顯事實,卻被當時的官方調查團忽視……影片從紐奧良檢察官吉姆·加里森的角度,全面檢討甘迺迪謀殺案,得出的結論是:甘迺迪是被美國政府的高層人士聯合了商人、黑社會分子、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司法局和執法單位等有計畫地謀殺而死的。
演員陣容
凱文·科斯特納在《刺殺甘迺迪》中扮演了試圖尋求真相的加里森,他低調的表演風格很適合這部電影。但在該片拍攝之前,在看到奧利弗·斯通寄給他的劇本之後,他竟然拒絕了這位大導演的邀請。要知道,同時接到邀請的還有梅爾·吉布森和哈里森·福特。最後,還是在凱文·科斯特納經紀人的幫助下才說服他參演這部電影。接受這一角色後,科斯特納對加里森這一角色進行了細緻研究,他拜訪了加里森本人和他的朋友,還有,他的敵人。
除了聲名遠播的湯米·李·瓊斯,加里·奧德曼和凱文·貝肯外,這部電影還吸引了許多其他願意免費參與的志願者,他們包括:真正的吉姆·加里森,他在電影中扮演了沃倫大法官;肖恩·斯通,奧利弗·斯通的兒子,他在電影中扮演了加里森的兒子。
影片爭議
這部電影從開拍之始就引起了很多爭議。1991年5月14日,就在影片開拍後的一周,芝加哥論壇報的喬恩·瑪葛里斯撰文說:“這部影片是對人類智商的侮辱。”五天之後,華盛頓郵報也刊登了一篇批評性文章,這篇文章稱:“在加里森和斯通電影中充滿了謬論和虛假。”隨後,蜂擁而至的批評涌到了斯通面前。紐約時報稱:“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政府在總統遇刺案中的調查是不值得信任的。”華盛頓郵報的專欄記者喬治·威爾攻擊斯通說:“這個人只是會耍花招的騙子,他缺少教養和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拉德納郵報則是最具攻擊性的一份報紙,因為他們竊取了一份該片劇本的副本。斯通回應說:“他們拿到的只是第一稿,而我,現在已經有第六第七稿了。”影片上映後,對這部電影的評論逐漸兩極分化。《紐約時報》的伯納德·韋恩盧波稱,如果華納公司讓這部影片走得太遠的話,那簡直是好萊塢的奇蹟。《紐約時報》的另一位記者,文森特·坎比則寫道:“斯通先生的電影技巧我們是熟悉的,那就是大量的短鏡頭和無休止的狂熱場景,然後就是噪音,音樂,再後來還是噪音和音樂。”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部影片持批評態度,《芝加哥太陽時報》的羅傑·艾爾伯特即是盛讚者之一,他說:“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在於回答了甘迺迪遇刺之謎,而是在於刷新了1963年以來,我們國家精神中積聚的怒火。”《華盛頓郵報》的麗塔也支持這部影片,她說:“這是一部很好的驚悚電影,關鍵在於你怎么去看待它。”
在電影上映多年後,斯通說這部電影開創了他電影事業的一個新時期。那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刺殺甘迺迪的陰謀的電影,它還反映了我們看待歷史的角度。
導演訪談
哈里·克萊斯勒:是什麼樣的導演對你影響最大?奧利弗·斯通: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比如你最喜歡什麼電影,哪一部電影對你影響最大,我的回答是:拉這樣一個清單時錯誤的,那是批評家們常做的事情,他們經常搞個十大巨片之類的名堂,那肯定是不公平的。
哈里·克萊斯勒:你認為電影是如何確立自己的藝術形式的?
奧利弗·斯通: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電影得以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依靠的是它的性質,它能夠通過剪輯切割時間,而蒙太奇又能建構三維的空間和氛圍,這就使得電影非常具有可觸摸的質感。
哈里·克萊斯勒: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到底碰到了什麼?
奧利弗·斯通:我想是夢幻中的生活吧,明確來講,是一種集體的夢幻。在電影中,你可以發現一些東西,有時是一種氛圍,有時是一種混合的東西,那可能是我們最本能的東西。
哈里·克萊斯勒:一個電影工作者必須具備進入我們情感以表達一種國家經驗的能力嗎?
奧利弗·斯通:喔,我想是的。
哈里·克萊斯勒: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歷史而感到焦慮嗎?
奧利弗·斯通:我經常聽到這種說法,很有趣。對我來說,這是教育的失敗,教育沒有把歷史意識傳達給我們的學生。
哈里·克萊斯勒:你怎么研究一部電影的,和看一本書一樣嗎?
奧利弗·斯通:對於一部電影,你需要做一些關鍵性閱讀,一旦你做了這些,你還需要寫一些筆記,這就像去上學,但是,這些研究都要以直覺為基礎,這樣你才能對你的電影有一個初步的把握。
影片與歷史
不管你喜歡與否,《刺殺甘迺迪》都是一部引人注目的電影。半是懸疑半是紀錄片的風格,在加上爭議性的話題,造就了這部電影。那段讓人驚愕的年代,被斯通用拼貼式的歷史畫面和假設鮮明的勾勒了出來。斯通告訴我們,美國,在甘迺迪總統被刺殺之前,是走向和平與榮譽的。1963年11月22日的下午,天氣晴朗,神采奕奕的總統夫婦被三顆,四顆,或者六顆子彈射殺在血泊之中,於是,一個現代亞瑟王消逝了。無論證據多么的不足信,這部影片充滿了斯通先生的熱情,他用他慣常的手法做出了適度的表達。
斯通講出了為什麼和誰策劃了這次謀殺,查明了誰是最大受益者,這時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關於誰和為什麼的問題,還有,這次謀殺是如何完成的。他指出“戰爭是美國最大的生意”,並且,甘迺迪在美國這段歷史上充當了一個試圖停止這架戰爭機器的角色,於是,他的死亡,變成了政府一次陰險的謀殺。
《刺殺甘迺迪》有可能是奧利弗·斯通最好的電影。他充滿了激情,和《野戰排》所展示的一樣,是一部悲劇性的輓歌。他把美國人看了千千萬萬次的影像又擺在了他們面前--部分真實,部分虛幻,所有這一切,在斯通的影片中融合成一隻光怪陸離的萬花筒,再一次喚起了為美國人民所不忍的回憶。
穿幫鏡頭
·克萊·肖來兩次站起聽取審判。·片中假定在刺殺之前使用的監視攝影器材直到1969年才製造出來。
·“路易斯安那,計程車免費”這條標語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
·當菲利和加里森在旅館中爭論時,他在附近鏡子中的映像似乎是在說話,但是實際上他並沒有說話。
·加里·卡特,扮演比爾·威廉士的演員,他的名字在結尾字幕中出現了兩次。
·在加里森和威利開始討論時,威利把一支煙放進嘴裡兩次。
·當加里森和朗議員坐在飛機上,出現了他們俯視下邊的白宮的鏡頭。事實上,自從二戰,白宮三英里內飾不允許任何民航飛機經過的。
·當迪安·安德魯從桌邊站起時,他戴著太陽眼鏡。在下一個鏡頭,他手拿帽子,但眼鏡消失了。後來當他把帽子戴到頭上時,眼睛又回來了。
·在電影結尾審判持續進行時,盧的衣服顏色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