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探索叢書》在內容上打破了一般的學科框架,分為生物(包括人)、文明、天文(包括空間探索與外星生命)、自然(包括植物)、科學五大板塊,以最能引發青少年好奇心的“奇”和“謎”為切入點,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大千世界的各種奇蹟、奇觀、奇特現象、奇異發現以及令人費解的未解之謎。在堅持知識科普圖書的嚴謹性、科學性的同時,強化其趣味性和可讀性: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追求言之有味、言之成趣:以獵奇的視角和科學的態度,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編輯推薦
強烈激發青少年好奇心,以獵奇的視角和科學的態度,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全方位地介紹大千世界的各種奇蹟、奇觀、奇特現象、奇異發現以及令人費解的未解之謎。
特色
天體繞著自己的軸心轉動叫做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3小時56分4秒,亦即我們所說的“一日”。
過去,人們一直以為地球自轉速度是均勻的,因為人們很難察覺出地球的自轉運動。直到17世紀末,著名天文學家哈雷發現了月球公轉的加速運動,才使德國哲學家康德開始懷疑月球公轉的加速實質上是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一種反映,而地球自轉的長期減慢則是由月球起潮力引起的。由於康德缺少定量計算,又因為沒有太陽和行星的加速運動作證,所以這一正確的論斷在當時並未被普遍接受。
後來,隨著天體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常常發現天體的觀測數據總是和理論推算結果不相吻合,這就使人們對地球自轉速度的均勻性產生了懷疑。直到20世紀初有人發現了太陽的加速運動現象,人們才重又提出地球自轉速度長期減慢的觀點,並開始探討其原因。
科普讀物(九)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