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保羅·法蘭奇(作者),張強(註譯,譯者),張威(註譯),黃志平(合著者)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第1版(2011年9月1日)
外文書名:ThroughtheLookingGlass:China’sForeignJournalistsfromOpiumWarstoMao
平裝:348頁正文語種:簡體中文開本:16開
ISBN:9787505728820
定價:¥39.80
內容簡介
《鏡里看中國》內容簡介:1840,那一年,外人的侵華遠征軍駛抵中國廣州珠江口,幾十艘戰艦運載著利炮轟開了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國門。隨著這些戰艦而流入中國的,除了炮灰、鴉片,還有為著各種目的遠來的洋人,這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辦報人、記者。這些人辦報,有的是傳教士,他們為開疆拓土拉近關係而傳教布道,有的是間諜,以採訪之虛行蒐集情報之實,有的是戰爭販子,為在中國租借洋人圈和其國內挑起侵華輿論而叫囂,還有商人純為賺錢牟利而辦報,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本國報刊派駐而來的職業記者,還有的是探險新聞愛好者……這些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到中國,用他們的眼睛和鏡頭記錄下中國近代百年滄桑巨變。
歷史的真相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見證。其實,歷史也許永遠沒有真相,因為歷史是由人來寫就的。根源於這樣的局限,我們能最大限度得以窺探歷史真貌的途徑,就只能是,拓寬我們的視界,把歷史放在多稜鏡而不僅是顯微鏡下觀照。
除了,中國人書寫的中國歷史,是否還有可以獲得另一種信源告訴我們另外一部中國近代史。
無疑,這些來華辦報的外人,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個人有著怎樣不同的情況,以怎么樣的視角和立場,看中國,其在當時當地的記錄,將成為記載中國那一段特殊歷史的珍貴材料。
今天,我們將之翻譯過來,讓國人參見,就是期冀以此給我們提供另一個看中國,看歷史的視角和思維。
外國人眼中舊北京與舊上海有什麼不同?
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國民黨和毛澤東共產黨是什麼樣子?
中國歷史大事件,有哪些詳細的內幕和始末是不為中國大眾所知的?
對日本侵華,他們的態度怎么樣?
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國民黨和毛澤東共產黨是什麼樣子?
本書將爆料:傑克倫敦報導日俄戰爭時差點送命,發誓以後再不來東;蔣宋如何利用外國記者爭取國外援助,並剷除內部間諜;國民黨對在華外國記者報導進行控制,最後這些主張新聞自由的記者都投奔了延安;海明威陪其妻子來中國報導,每天花天酒地,其實肩負間諜使命;本書為您記錄在中國的一批批一個個外國記者,和他們眼中的近代中國。
編輯推薦
《鏡里看中國》:第一部外國新聞從業人員在華的活動史,第一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近代史,細說,那時中國,那時人,那時真相。傑克·倫敦來中國遭遇了怎么的噩夢?真實的斯諾和史沫萊特是什麼樣的人?外國新聞女郎如何逃脫上海教父杜月笙的暗殺?蔣宋身邊的外籍高級參謀和間諜如何影響了那時中國?海明威身負間諜使命攜新婚自願者妻子在香港做了些什麼?外國人寫的中國史跟中國人寫的不一樣嗎?外國記者講述近代中國鮮為人知的歷史!作者簡介
保羅·法蘭奇:記者、作家、分析師,出生於英國,常駐上海,為通亞公司(從事市場研究出版和商業情報諮詢)創始人。20多年前到中國學習生活工作至今。本書中作者蒐集的歷史資料都是一般中國讀者難以接觸到的,這些真實的記錄詳實地記述了那一段歷史時期洋人的中國親歷。譯者張強:副教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後入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英美文學,獲博士學位。主講美國文學、比較文學、文學翻譯原理與實踐等課程。從事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等方面的研究。
媒體推薦
“他(駐華外國記者)處境艱難,比如沒有固定的新聞來源,對同一事件持相同看法的人幾乎不超過兩個,比如總有立場各異的評論家們時刻準備著譴責記者,說他已經淪落為宣傳工具等等,諸如此類的難題不勝枚舉。”總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闡明駐華外國記者遭遇的種種困難。——《密勒氏評論報》(1928)
訓練有素的記者本就應該能夠一頭扎進新的環境之中,而且無論傳媒之河有多渾濁,都能探尋到真理之珠,輕鬆愉快並興高采烈地浮出水面。如果這是普遍適用的準則,那么當我於1926年初第一次去遠東的時候,就糟糕地發現自己是個例外。因為我從一開始就錯了,而且一直錯了下去……
——哈雷特·阿班,《紐約時報》
媒體評論
在中國工作的外國記者有時會覺得,他們的生活以前就曾有人經歷過。在今天的中國當新聞記者,與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段時期是的相似程度,根本讓人無法忽視。智慧財產權侵權、社會不穩定現象、政府鎮壓和排外情緒,均為當時外國記者報導的主題,就像今天一樣。
保羅·弗倫奇的這本書,生動地描述了1949年之前中國外媒界恃強凌弱的情況。該書跨越了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滿清王朝的倒塌、軍閥的興起、日本的入侵以及最後的共產主義革命。經歷了如此多的風雲變幻,難怪中國——尤其是上海——吸引了一批批的冒險家、浪漫派藝術家、惡棍,以及那個時代最富有才華的一些新聞記者。
艾米麗·哈恩(EmilyHahn,中文名項美麗)是美國密蘇里州的一位女權運動者,她給自己起了一個暱稱叫“米奇”(Mickey)。但哈恩在《紐約客》(TheNewYorker)的工作大大抵消了她留給人們的輕佻印象。她與中國詩人兼出版人邵洵美(SinmayZau)之間的親密關係,使她得以進入宋氏姐妹的世界。宋家三姐妹,有一個嫁給了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另一個嫁給了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哈恩隨後創作的《宋氏三姐妹》(The Soong Sisters)一書,成為了經久不衰的重要著作。
隨後,《鏡里看中國》一書還記載了傳奇人物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莫理循於1897年成為《泰晤士報》(TheTimes)首位全職駐華記者,他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都將他視為英國在北京的最高權威。他在新聞事業上的運氣稍差:義和團運動爆發時,他剛好外出獵鳥,因此錯失了其一生中最重大的中國歷史事件。不過,其受傷的自尊稍後得到了慰藉,在義和團對使館區的一次圍攻期間,有報導稱,莫理循已經死亡,但之後他突然露面,朗誦了《泰晤士報》上自己那篇熱情洋溢的訃告,並通過解釋事情的真相澄清了誤會。
莫理循無疑是勇敢的,但人們一直懷疑他是否親手撰寫了其所有的文章報導。據傳,莫理循最出色的一些作品,是由東方學專家濮蘭德(JOPBland)與拜克豪斯爵士(SirEdmundBackhouse)代筆完成。
目錄
鏡像中國
3近代中國歷史的見證人
5形形色色的外國記者
9目的各異的他鄉人
11合理看待外國記者對中國的痴迷
17舊中國的外國記者隊伍
宗教、財富和掠奪
003到中國開疆拓土的第一批人
012傳教士們謹慎的聲音
020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傳教士十商人=掠奪者
025角逐在香港
太平天國,鴉片戰爭及上海灘
033來自太平天國的現場報導
037馬克思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039火燒圓明園的罪魁
042映像中國
046華爾指揮的僱傭兵
047上海大爆炸——大報競爭
056競爭加劇
059從華爾到戈登
義和團和洋人
063上海灘首位報業大亨
064報導中日甲午戰爭
066“在京外國人全部喪命”——義和團圍攻洋人
073莫理循與義和團運動
078莫理循的兩副“拐杖”
082爭奪之行與正義之聲
084在上海的那些人
086德語報刊一瞥
087《南華早報》粉墨登場
禿鷹降臨——駐華記者接踵而來
093中國領土上爆發的外國戰爭
100攝影和日俄戰爭
102蔣介石高級幕僚端納
104徒步穿越中國的英國人
步入共和的新聞界
109中國人的中國
111就發他丫愛看的
118辛亥,叛亂還是革命?
121看西方——一戰爆發
122侵略者的北方咽喉
127各租界和通商口岸——聲音無處不在
129一位冒險家的中國行
振聾發聵的20年代——革命付諸行動
135喋血街頭——外國新聞媒體五四親歷記
139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145公共租界之上海心態
147敲著打字機幹革命
158禁令——審查遊戲
159來自白俄羅斯和日本的聲音
墮落的30年代——名人、匪幫和新聞女郎
163兩個冒險家的穿越之旅
167新聞女郎和上海黑幫老大
173上海灘名記項美麗
176中國新聞的鏇轉之門
183卡通記錄的舊上海
骯髒的30年代——左翼、右翼、帝國主義者和間諜
189劃分山頭與站好隊
191派系紛爭的幕後
196溥儀與滿洲險灘
201淞滬會戰
203紅星照耀中國
205陰謀、暗殺與間諜
207蔣委員長哪兒去了?西安事變
209黃浦江畔的猶太人和納粹分子
213廣播電台在上海
217電影院……新聞片到了
戰況激烈——中國為生存而戰
225黑色星期六——日本來襲
227日軍對外國在華記者的迫害
232見證南京浩劫
237戰時報災
239史沫特萊和她的同行友人
248業餘戰地記者的戰地行
254在中國的猶太人、蘇聯人和被拘禁的人
260斯諾及遠離上海的記者
防空洞和掩體——戰事報導
265重慶小分隊:戰時記者團
272喪鐘為誰而鳴——間諜海明威在香港的日子
278守護者——記者團的保鏢
282延安之行和“集體親共意識”
288舊中國的結束——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假如”
新舊更迭——內戰結束,革命開始
291最後的外國記者
297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報導
306蔣總司令撤至台灣
307誰使得美國“失去中國”
311舊中國新聞報紙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