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打山門》

《醉打山門》

《醉打山門》是《虎囊彈》傳奇中的一折,又稱《山亭》,《虎囊彈》是根據《水滸傳》而來的,前半部說魯智深為金翠蓮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往五台山剃度為僧,醉打山門,隻身提禪杖打二龍山,後歸梁山泊。後半部寫趙員外被仇人花子期出賣,告窩藏賊犯魯智深,入獄定案。金氏訴冤於種經略府。經略府令凡訴冤者,先懸於竿上,受虎囊彈一百。金氏願受彈,訴狀獲準,冤情得雪。戲名就是從這兒來的。

簡介

《醉打山門》《醉打山門》

《醉打山門》又名《山亭》,源於施耐庵《水滸傳》、朱佐朝(或作丘園)《虎囊彈》傳奇及清宮廷戲《忠義璇圖》。花和尚魯智深單名達,原系陝西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抱打不平,拳喪屠戶鄭關西,被官府緝捕,潛往五台山削髮出家,素性嗜酒,每欲破戒,適逢酒販上山,即上前沽飲。酒販重申智真長老法旨,智深不聽,狂飲大醉,拽拳使腳,模仿寺中十八羅漢造型,顯示雄威,寄託抱負。"湘昆譚保成、雷子文、川昆吳曉雷,蘇崑趙堅,北昆周萬江,上昆方洋以及京劇何桂山、郝壽臣等,皆擅拍此曲。劇中唱做並重,歌舞相兼,功架優美,形象逼真。  

戲畫家龔思全再現山門中的魯智深,衣袂重渲染,手腳重線描,袒胸腆腹突出大串佛珠,粗筆勾出人物的鬚眉和拖地的文帚,一個廣頤闊腮而又英武粗獷的大和尚,正佇立山門,眺望遠方,陶醉眼前“樹木槎枒,峰巒如畫”的旖旎風光,周圍不著一物,卻似萬物俱呈。

特色

《醉打山門》正是曹志威的成名之作。該劇講述了“花和尚”魯智深因打抱不平,拳打屠戶鄭關西,被官府緝捕,潛往五台山削髮出家。嗜酒的他大醉後模仿寺中十八羅漢造型,寄託抱負。表演中,最精彩的一段莫過於魯智深模仿十八羅漢造型。演到興起,曹志威提起左腿,只以右腿支撐全身,卻還不斷做出各種動作。難度最大的動作是,他僅以右腿支撐,全身360度原地轉圈,腳不離地,手上還要用力揮動拂塵。之後,他還要將左腿掰上肩頭,緩緩蹲下,離地不足一尺,但全身紋絲不動。他的表演博得全場熱烈掌聲。

《醉打山門》不僅要求演員功夫極好,還對演員的體力、形象等各方面都有高要求。曹志威說:“2001年前後全國只有我一個人能演這齣戲,這些年大家都知道這齣戲了,好多人都去學。不過,現在能演好的也只有3人左右。”

看點

《醉打山門》所寫內容是全篇的總綱,是內容的高度概括和主題思想的高度提煉。作者開宗明義地寫到“英雄末路每逃禪,不過是借住祇園”。祇園,即祇園精舍,古印度憍薩羅國舍衛城豪商給孤獨長者須達,欲購祇陀太子的園林建立精舍(道士、僧人修煉居住之所)獻如來。祇陀太子說用鋪滿園林的黃金來買才賣。須達於是傾家蕩產來買金鋪地,祇陀太子被他的誠心感動,二人同心建立精舍,名祇陀園林須達精舍,簡稱祇園精舍,又稱祇洹精舍,祇陀,祇樹給孤獨園。後世用來泛指佛寺。英雄託身佛寺,並不是要潛心禮佛,而是“末路”的情形之下不得不行之的一種策略,一種手段,是“逃禪”,是“借住祇園”。佛寺中也難於收束英雄的飛揚豪壯之心。所以作者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菩提樹上把猛虎拴。”菩提樹即畢缽羅樹,因釋迦牟尼在此樹下成佛,所以叫菩提樹。但是不要誤認為作者認為佛教無用,從下文可以看岀作者對佛家有非常精深的學問,作者反對的是那種“死念《高王經》,苦拜《梁皇懺》”的迂腐行為。《高王經》,是高王觀世音經的略稱。《觀世音經》是北魏年間傳行於世的一部佛經。佛教上的稱謂,尊稱某人某物就叫“王”,由王再加尊稱就叫“高王”,就是“最上王”的意思。《梁皇懺》,傳說是梁武帝懺悔皇后郗氏往業,命法師撰而成《慈悲道場懺法傳》十卷,稱《梁皇懺》,又稱《梁武懺》、《梁王懺》。在這裡《高王經》和《梁皇懺》代指一切佛經。“怎如這扶危濟困、誅暴除強把正義顯”。佛家講除惡即是行善,作者說“扶危濟困、誅暴除強”才是“喜舍慈悲苦海的航船”,實在是對英雄行為的讚嘆,也是對佛教思想精髓的把握。

幕後花絮

曹志威的這套絕活折服了無數觀眾。他因此也捧獎無數,包括2004年全國藝術院校戲曲戲劇大賽戲曲青年組主角一等獎;2006年湖南省第四屆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賽十佳演員獎;2007年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新秀榜首。他的這套絕活還上了很多次央視。曹志威說,很多時候,觀眾看完演出後躍躍欲試,卻發現自己單腿立地根本沒法蹲下多少,更別提掰腿、原地轉圈了。有一次,他到農村演出《醉打山門》,那裡的村民們都視他為神人。

一出《醉打山門》雖讓他成名,但一演就是六七年,讓他很是煩惱。據悉,在湘昆,曹志威一年一共就演五六十場戲,場場演的都是《醉打山門》。為此,他甚至自卑過。之前,知名戲曲主持人白燕升邀請他上過幾次央視。但去了幾回,他便再也不願去了,他對白燕升說:“我總是演同一齣戲,實在是不好意思再上你的節目了。”

京劇淨角經典劇目

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本任務介紹淨角的經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