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68年法國學運前夕,孿生姐弟伊莎貝拉 ( 伊娃·格林 飾)和雷奧 ( 路易斯·加瑞爾 飾)因為電影,與來自美國的留學生馬休 ( 麥可·皮特 飾)成為好朋友。姐弟兩人將馬休帶到家中做客時,馬休得到兩人同是大學教授的父母的喜愛,住進他們家中,慢慢地,他喜歡上伊莎貝拉。
學運開始後大學停課,三個年輕人因無所事事在房間裡玩起有關電影導演和台詞的遊戲,遊戲進行當中,伊莎貝拉知曉馬休對她有意思,聯合雷奧要求馬休與她做愛,自此,由於父母出門度假,三人開始了如伊甸園般的日子,馬休也慢慢發現伊莎貝拉和雷奧有不倫戀情,三人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學運,似乎與他們無關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路易斯·加瑞爾 | 雷奧 | |
伊娃·格林 | 伊莎貝拉 | |
麥可·皮特 | 馬休 | |
安娜·錢斯勒 | 母親 | |
羅賓·瑞努奇 | 父親 | |
Jean-Pierre Kalfon | Jean-Pierre Kalfon | |
讓-皮埃爾·利奧德 | 讓-皮埃爾·利奧德 | |
Florian Cadiou | 派屈克 | |
Pierre Hancisse | First buff | |
Valentin Merlet | Second buff | |
Lola Peploe | The Usherette | |
Ingy Fillion | Théo's girlfriend | |
讓-保羅·貝爾蒙多 | 讓-保羅·貝爾蒙多 | |
Aleksandra Kacprzak | Student May 1968 | |
亨利·朗格盧瓦 | 亨利·朗格盧瓦 | |
弗朗索瓦·特呂弗 | 弗朗索瓦·特呂弗 |
職員表
出品人 | Frederick Bovis、Michael Saxton |
監製 | Frederick Bovis/Michael Saxton |
導演 |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
副導演(助理) | Eric Bartonio、Alexandre Schmitt、Lola Peploe、Pier Francesco Paredes Choto、Pier Francesco Paredes Choto、Henrique Laplaine、Andrea De Sica、Mathilde Cathelin、Serena Canevari |
編劇 | Gilbert Adair |
攝影 | Fabio Cianchetti |
剪輯 | Jacopo Quadri |
藝術指導 | Pierre Duboisberranger |
造型設計 | Jean Rabasse |
服裝設計 | Louise Stjernsward |
布景師 | Eric Viellerobe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戲夢巴黎原聲音樂 | |
曲目: | |
藝人:Soundtrack 語種:英語 唱片公司:Nettwerk Records 發行時間:2004年02月10日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專輯風格:原聲 Soundtrack |
幕後花絮
•24歲長相甜美的伊娃·格林,是第一次演電影,在片中有許多比較大膽的鏡頭 。
•為了這部影片,原本英文不錯的伊娃·格林再度接受了2個月的英語訓練,才投入演出 。
•伊娃·格林在電影充當遠不止演員的角色,她同時還完成了片中幾場配樂的編寫和主題曲的創作,甚至參與了電影原聲大碟的錄製 。
•影片中三個年輕人模仿法國電影《法外之徒》的經典場景,手牽手跑過羅浮宮的大廳,並打破了電影《法外之徒》中的9分45秒的奔跑紀錄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人 | 具體情況 | |
2004年 | 第17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女演員 | 伊娃·格林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戲夢巴黎》是改編作家吉爾伯特·阿戴爾涉及同性性愛及姐弟亂倫情節的小說 。
劇本改編
原著小說中,三位主角馬修、席奧與伊沙貝之間的複雜微妙關係涉及姐弟亂倫與同性性愛。在電影裡,貝托魯奇將姐弟亂倫弱化成了一種發生在姐弟間的親密而未越界的情感,而同性性愛則代之以馬修與席奧相互的曖昧眼神與手勢 。
相關歷史
1968年,法國文化部試圖解僱亨利·朗格盧瓦,引發學生抗議,隨後學生運動蔓延,波及全國,史稱“五月風暴” 。
五月風暴是全球1960年代左翼運動的頂峰,毛澤東的畫像遍布街頭,學生們在街頭築起堡壘,與警察對峙 。
製作發行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中國台灣 | 2003年12月2日 |
中國香港 | 2004年4月8日 |
義大利 | 2003年9月1日 |
義大利 | 2003年10月10日 |
西班牙 | 2003年10月17日 |
英國 | 2003年11月3日 |
法國 | 2003年12月10日 |
希臘 | 2003年12月26日 |
美國 | 2004年1月 |
捷克 | 2004年1月15日 |
影片評價
《戲夢巴黎》既緊張又鬆弛,既粗礪又夢幻,既性感又傻氣,既哀傷又深刻,觀眾們可能覺得它說教,但它同時又是開放性的,所有這一切加起來,就是如假包換的貝托魯奇 (《紐約客》評) 。
《戲夢巴黎》是一部極度性感的影片,它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毫不掩飾地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 (英國《衛報》記者PeterBradshaw評) 。
該片或許不具備原著小說那種伏爾泰或王爾德式的格言式指揮,但這也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電影,它忠實於時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輕演員的表演充滿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影片深入探討了在一個私密世界中發生了異變的性愛歡愉,主角在道德上與肉體上的墮落都直直指向死亡 (英國《衛報》記者PhilipFrench評) 。
該片充斥著對年輕歲月的美好追憶及對年輕人打破舊體制的勇敢與嘗試的歌頌 (網易評) 。
《戲夢巴黎》重現了那個理想主義的時代,不斷向法國新浪潮致敬。影片中,馬修、伊莎貝拉、雷奧三人彼此相愛,但夢幻般的愛情並不持久,美國庸俗不堪,歐洲卻注定衰落 (騰訊娛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