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類別】剪紙動畫
【出品年代】1958年
【出品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色 別】彩色
【寬高比】1.33:1
【編劇】包蕾
【導演】萬古蟾
【副導演】陳正鴻
【攝影】陳正鴻
【作曲】吳應矩
【美工設計】詹同渲、謝友根
【動作設計】胡進慶、錢家俊、沈祖慰、車慧
【影片長度】20分鐘
簡介
豬八戒吃西瓜是以《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一起到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為素材製作的早期動畫作品。
該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間剪紙風格, 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影片。
拍攝背景
1956年,萬氏三兄弟之一的萬古蟾受內地動畫電影創作發展的感染以及政府對動畫事業重視的感召,從香港返回上海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他要實現早就產生過的一個構想-拍攝剪紙卡通片。這一想法與當時美影廠要大力發展民族風格卡通片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即得到時任美影廠廠長的特偉的大力支持。
1957年初,萬古蟾帶領陳正鴻、詹同、劉鳳展、謝友根、車慧及杜春甫、胡進慶等組成剪紙片試驗小組,開始籌拍剪紙片,他們第一次試拍沒有成功,操縱時人物沒有定位,所以拍出的人物動作很抖動。
1958年初,開始第二次試拍,由於接受了第一次試拍的教訓,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豬八戒吃西瓜》這部中國第一部剪紙卡通片終於在1958年9月試製成功。
劇情梗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經荒山野地,大家又飢又渴,就在一座破廟前休息。唐僧派孫悟空去尋找瓜果食 品,豬八戒也要同去。兩人沒走多遠 ,八戒就假裝肚子痛,躲到樹蔭下睡懶覺,悟空只得獨自前去。
八戒剛要入睡,忽見前面山崖下有個大西瓜,連忙把它搬到樹蔭下,切成四塊。先把屬於自己的一塊吃了,但覺得不過癮,便想了各種藉口,相繼把屬於悟空、沙僧,以至師父的西瓜全吃了。
八戒的舉動都被悟空看見,為了教訓八戒,悟空變成一塊西瓜皮,一路跟 隨八戒回去。西瓜皮故意捉弄八戒, 使他摔了不少跟斗。最後,八戒只得在師父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關於導演
萬古蟾,中國美術片導演。生於南京,萬籟鳴的孿生弟。中國早期卡通片拓荒者之一,我國剪紙片的創造者。1921年畢業於上海美專西畫科,先後在本校、上海大學、南京美專任教。1925年與兄一起研究民族化卡通片,1926年入長城畫片室創作出我國第一部無聲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31年製作了宣傳抗日的卡通片。1935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卡通片《駱駝獻舞》;1940年與其兄共同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卡通片《鐵扇公主》;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他創作的剪紙片,吸收皮影、窗花、剪紙等古老民間藝術,人物造型生動細膩,情調古樸典雅,具有濃烈的民族特色。其中《漁童》獲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人參娃娃》獲1961年民主德國第4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獲1979年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金色海螺》獲1964年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看點
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間剪紙風格, 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影片。
相關視頻
少兒圖書(一)
少兒類圖書共分為六大類一、兒童啟蒙讀物,即向兒童傳授最基本、最簡單、最實用的一般知識的讀物。二、思想品德教育讀物,即幫助兒童實現社會化過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圖書。三、是科普讀物,指傳授、普及科學知識的讀物。四、傳播人類歷史知識的讀物。五、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兒童圖書和卡通讀物。六、文學讀物(兒童文學讀物) |
盤點兒童卡通片(三)
每年的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讓我們都來關心一下祖國的未來,盤點一下兒童卡通片,作為我們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