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三兄弟

名稱

萬氏三兄弟

內容

萬氏三兄弟 1920年冬天,在上海閘北天通庵路的一條弄堂里,鄰里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個亭子間裡,總是徹夜燈火通明,室內的房客,好像從來不睡覺似的。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聽,日子久了,漸漸得到一些信息:原來這裡是個特殊的電影實驗室,一個特殊的創作班子——萬氏四兄弟,正在搞卡通(即卡通片)試驗。
四兄弟的名字分別叫萬嘉綜萬嘉淇、萬嘉結和萬嘉坤。他們四人,愛好一致,意志堅定,他們不斷地進行試驗,也不知失敗過多少次。可是他們從不灰心,從未想到過退卻,總是信心十足,夜以繼日地摸索再摸索。當人們知道他們是在搞卡通試驗後,就送給他們一個風趣的稱號:萬氏卡通。
萬氏四兄弟後來創作美術片時的署名依次是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這是他們各人為自己起的號。老大萬籟鳴和老二萬古蟾是孿生,同生於1899年農曆12月18日,相貌似極,許多老朋友也會錯認。他們原是南京人氏。父親做綢緞生意,略懂美術;母親心靈手巧,會繡花剪紙。他們自幼就愛東塗西畫。晚上媽媽常借著燭光為他們做“兔兒拜月”、“老農晚歸”和雞、狗、羊等各種手影逗樂,他們常常看得人迷。以後他們又迷上了皮影戲,還在家裡扯起白布幔,剪上幾個小紙人,自演“影戲”取樂。起初,他們的這種“淘氣”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可是,他們太愛畫畫和做小玩意兒了,讀中學時父母便支持大萬、二萬自學繪畫。18歲這年,大萬考人上海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不久,古蟾、超塵、滌寰也陸續從美專畢業,考人商務印書館影戲部工作。從此,四兄弟就擠在亭子間裡不斷地為書報雜誌繪圖。當地們看了外國的動畫電影片後,最大的心事就一是如何讓畫槁中的人物活動起來。
就在20年代初的一個夏日的晚上,萬氏兄弟擠在這間狹小悶熱的亭子間裡,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頁的角上,一氣畫了幾十頁貓捉老鼠的圖畫,故意把貓和老鼠的距離越畫越近,然後急速翻動薄子的頁角,啊!活了!只見貓兒飛跑著去捉老鼠,老鼠也在拚命地奔逃。當時,外國人誰肯把卡通電影的秘密告訴你?萬氏兄弟靠著自己的鑽研,終於找到了這把鑰匙,從此打開了我國製作動畫電影的大門。1932年商務印書館自製一種“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約萬氏兄弟試製卡通廣告片,他們白天在單位試驗,晚上在家裡鑽研,先後拍成了三部卡通廣告片,成績還是很不理想。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背景問題。他們把動畫人物描在紙上,不能顯露背景;用刀片挖去背景的地位,但只能用線上條簡單的背景上,複雜的就要受到地位的限制。他們百思不得其方。後來他們見到一種走馬燈,把京劇人物畫在賽璐珞透明片上,隨著京劇人物的轉動,但見背後峰轉巒移,好像京劇人物正在翻山越嶺。他們心中突然開朗,便把卡通人物也畫在賽璐珞透明紙上,這樣,再複雜的背景也能顯霜出來了。這個現在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當時,為解決它,萬氏弟兄確實也費了一番心思。
1924年,長城畫片公司從美國遷回上海。公司負責人梅雪儔在美國學過一點“卡通”製作過程,很欣賞萬氏兄弟有志於此項事業,就邀請他們加入長城公司,試拍卡通片。第一部中國自製的人畫合演的《大鬧畫室》不久就在長城公司誕生了。影片內容講一個畫家(萬籟鳴飾)在畫室作畫,從墨水瓶里跳出來一個紙人跟他搗亂,在畫室里大鬧一通。情節雖很簡單,但他們卻遇到不少難題:實拍的時候,不是該動的地方不動,就是不該動的地方亂動;這裡按下了葫蘆,那裡又漂起了瓢。他們經過多次試驗,反覆摸索,才拍成功。接著他們又繪製了《一封書信寄回來》,內容是小紙人把畫家寄出去的信的地址改了,信丈寄了回來,弄得畫家哭笑不得。1928年這兩部最原始的卡通片在上海上映後,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萬氏兄弟開始受到製片商的青睞。
30年代,萬氏兄弟受到左翼電影的影響,創作題材逐漸廣闊起來。他們為聯華公司繪製了《國人速醒》、《狗偵探》《血錢》、《龜免竟走》等六部短片,還為明星公司繪製了《神秘小偵探》、《國貨年》、《漏洞》、《民族痛史》、《駱駝獻舞》、《飛來福》、《抵抗》等片。其中《駱駝獻舞》繪製於1935年,是我國第一部有聲卡通片。這些動畫短片的內容大都與時代脈搏比較合拍,藝術上也不斷前進,由真人和動畫合成轉變到了全用動畫表情達意。
在明星公司繪製卡通片的同時,他們還作了在故事片中穿插動畫的嘗試。早在1928年明墾公司出品的《火燒紅蓮寺》中,那些鬥劍法術鏡頭,就是萬氏兄弟用動畫製作的。後來,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電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風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們繪製的動畫鏡頭,為影片增色不少。
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他們大致繪製了近20部動畫短片,這些短片的造型、動作,大都模仿美國形式,洋味很濃。1936年大萬寫過一篇《閒話卡通》的文章,立中檢討了這個缺點,並說;“要使中國動畫事業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土壤里生根。”可惜,他們還未來得及實現自己的藝術改造,全面抗戰的炮聲就打響了。
1938年,除老四萬滌寰留在上海改營照相業務外,其餘三萬均由上海來到武漢,後來又到重慶,以動畫為武器,開展抗日宣傳活動。萬籟鳴還當選了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日協會理事。
這一時期,他們先後為中國電影製片廠(簡稱“中制)繪製了四集《抗戰標語卡通》和七集《抗戰歌輯》.《抗戰標語卡通》是運用卡通片的樣式,進行抗日救國宣傳,使抗戰標語在銀幕上活動起來,新穎別致。《抗戰歌輯》是將流行較廣的抗戰歌曲和動畫結合起來,其中有洗星海作詞作曲的《馬兒跑》,有劉雪庵根據岳飛原詞譜曲的《滿江紅》,有賀綠汀作詞作曲的《保家鄉》、《巾幗英雄》、《募寒衣》、《五月紀念歌》,有盛家倫作詞作曲的《上前線》,還有武漢合唱團演唱的《長城謠》、《打回老家去》等,萬氏兄弟精心繪製的動畫,形象地配合了激動人心的歌聲,在民眾中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1940年後,國民黨當局推行消極抗戰政策,不僅不準拍攝具有抗日內容的故事片,就連這種《抗戰歌輯》之類的新形式,也被排斥停拍。萬籟鳴和萬古蟾無事可做,轉道返回上海“孤島”,到新華影業公司卡通部工作。這時,美國卡通名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國人竟相觀看,上座歷久不衰,這件事對大萬、二萬震動很大,他們決心拍一部高質量的動畫長片為國爭光。
萬籟鳴和萬古蟾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根據《西遊記》中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片斷,繪製大型卡通片《鐵扇公主》。開始,新華公司經理張善垠認為有利可圖,決定投資攝製,後來他發現拍動畫成本大,時間長,賺錢沒有把握,便想中途退縮,萬籟鳴據理力爭,拍著胸脯擔保不虧本,並又求得上元銀公司盛丕華的支持和投資,《鐵扇公主》才末半途而廢。然而由於經濟、人員、技術多方受到限制,二萬的許多好的創作構想,只得泡湯。為了拍成這部影片,他們先後組織了100多人參加繪製,繪製了近兩2萬張畫稿,光是紙張就用了400多令。經過一年半的苦戰,拍出毛片1.8萬餘尺,最後成片長達7600餘尺,可放映80分鐘。他們還請來名演員白虹、嚴月玲、姜明、韓蘭根、殷秀岑等為之配音。影片設計新穎,形象生動,孫悟空的72變,鐵扇公主的種種妖法,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出神人化。此片還將中國的山水畫搬上銀幕,第一次讓靜止的山水動起來;並吸收了中國戲曲藝術造型的特點,賦於每個重要角色以鮮明的個性特徵,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電影史上,它是緊步美國的《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後的第四部大型動畫藝術片,標誌著當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1941年完成後,以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名義發行上映,國人爭相觀賞,使“孤島”時期的上海人民為之揚眉吐氣,從此《白雪公主》再難獨霸卡通影壇。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中“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這句鼓舞抗日鬥爭的話,放映時雖然被敵偽的電檢機關強行剪去了,但是到1979年,日本小松澤還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當時《鐵扇公主》中的“孫悟空號召人民大眾起來反對牛魔王,實際上是諷刺日軍對中國的侵略。”
《鐵扇公主》賣座甚盛,張善琨覺得有利可圖,很想續拍新片,二萬也訂出了繪製《大鬧天宮》的計畫。但這時日寇已進駐租界,新華公司卡通部被迫撤銷。二萬隻好另覓合作者,並爭得了一個資本家的投資,買了膠片材料。可是,當二萬作好準備,正要開拍之時,這個資本家突然毀約撤資,不千了。原來他是看到電影材料飛漲,與其冒著風險拍片,還不如把材料囤積起來牟取暴利,《大鬧天宮》的拍攝計畫只好泡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萬氏三兄弟都進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3年,他們的《大鬧天宮》動畫夢終於變成了現實,並連續在國際電影節上奪魁,還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上映,標誌中國美術電影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