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

《第五項修煉》

《第五項修煉》(TheFifthDiscipline):21世紀的管理聖經”。《第五項修煉》出版後迅速席捲全球,被各個行業的大小企業所認同,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如殼牌石油、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摩托羅拉、蘋果電腦等都隨即以“五項修煉”作為操作方法,在企業內建立起了學習型組織。可以說,《第五項修煉》給組織管理帶來了一個全新理念,而這些理念轉化為實際管理制度與行為,就可能引起管理方式的大變革。

基本信息

書籍概述

作者:彼得·聖吉(PeterM.Senge):學習型組織之父,十大管理大師之一
《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

首次出版:1990年
全書名:《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
被譽為:
“21世紀的管理聖經”
20世紀屈指可數的幾本管理經典之列
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
世界企業學會(WorldBusinessAcademy)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
《哈佛商業評論》評為近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

書籍簡介

《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不同尋常的書,這是一本開拓性地倡導學習型組織管理思想的巨作。《第五項修煉》是彼得·聖吉博士是在總結以往理論的基礎上,並通過對4000多家企業的調研而創立的一種具有巨大創新意義的理論。1990年《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一書出版後,連續三年榮登全美最暢銷書榜榜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陣陣學習管理的熱潮,並於1992年榮獲世界企業學會(WorldBusinessAcademy)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PathfinderAward)。由於其創新價值,並由於其已在無數美國企業中得到了成功的套用,引起理論界及企業的濃厚興趣,在短短几年中,被譯成二三十種文字風行全世界,它不僅帶動了美國經濟近十年的高速發展,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場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管理浪潮。

這本書被評為“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而該書的作者彼得·聖吉被《經營戰略》雜誌譽為“20世紀對商業戰略影響最大的24個偉人之一”,《金融時報》評述他是“頂尖管理大師”,《商業周刊》將其列為“十大管理大師之一”。現在彼得·聖吉被譽為繼彼得·杜拉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被稱為“‘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

作者

彼得•聖吉博士(Dr.Peter M. Senge),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高級教授講師,國際組織學習學會(SoL)和索奧中國(SoL China)的創始主席。除《第五項修煉》之外,他還與人合著了《第五項修煉實踐篇》(1994)、《變革之舞》(1999)、《學習型學校》(Schools that Learn, 2000)、《體悟當下》(Presence, 2004),以及最近出版的《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 2008)等著作。聖吉被譽為最富創新精神的世界級管理學和領導學思想大師之一。他早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工程專業,並獲得麻省理工社會系統模型碩士和管理學博士,現家居美國麻薩諸塞州

觀點

彼得·聖吉在研究中發現,要使企業茁壯成長,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即將企業變成一種學習型的組織,並使得組織內的人員全心投入學習,提升能力在本職崗位上獲得成功。因此,《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不僅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需要研讀,只要是從事傳授知識、創造知識和創造財富的人都應該了解和深入研讀。

《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
《第五項修煉》的五項修煉概括地說: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願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判斷。通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全心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此項修煉兼容並蓄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修煉時需要培養耐心、集中精力,對於學習如同對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進學習型組織。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人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對事物作出價值評價,沉積在自我心靈深處的印象等;人們通常不易察覺。心智模式影響自我表現出來的行為;通常在剎那間決定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這就是心智模式在發揮著作用。改善心智模式人們把自己工作組織看成學習的場所,把自己工作組織看作是轉向自己的鏡子,這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人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潛在能力,使這些能力浮在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活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指的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為個人要建立善於將領導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裡,在組織中為實現共同的願望而努力,通過努力學習,產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轉化為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激發自己追求更高目標的熱情,並在組織中獲得鼓舞,使組織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望的能力。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團體的集體智慧高幹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團體學習的修煉從“深度匯談”(dialogue)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解。以有創造性的方式察覺別人的智慧,並使其浮現,學習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體而不是個人團體學習,這顯得非常重要。團體的智慧總是高於個人的智慧。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能產生出色的效果,其個別成員的成長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一樣,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因此必須進行系統思考修煉。系統思考的修煉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彼得·聖吉同時認為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其潛力。十分重視第五項修煉,並認為它高於其他四項修煉。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並不斷地提醒人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效力。《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是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了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高“槓桿解”。《第五項修煉》涉及個人和組織心智模式的轉變,它深入到哲學的方法論層次,強調以企業全員學習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在共同願景下進行長期而終身的團隊學習。

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發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麼。

《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MentalModels):發掘內心世界的圖象(假設、成見等),使這些圖象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並同願景(BuildingSharedVision):整合個人願景,轉化為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注意是“整合”,是幫助組織培養成員主動而真誠的奉獻和投入,而非被動的遵從,否則會產生反效果。

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Teaml,Learing)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SystemsThinking)

第02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智障嗎?

組織的七項學習智障

一、局限思考:將自身與工作混淆,或是將自己的責任、思考、學習局限於職務範圍之內。

二、歸罪於外:僅僅專注於本職,而以片斷方式看待外在世界,無法認清存在於“內”與“外”互動關係中的許多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三、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proactive):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積極行動,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還必須以整體思考的方法與工具深思熟慮,細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人們最初極佳的立意之外,還會造成(產生)哪些人們極其不易覺察的後果。

四、專注於個別事件:專注於某些片斷或短期事件,使人們不能以較長遠眼光來看事件背後變化的形態,更無法了解其真正原因。並且目前很多事件實際都是因為複雜原因而緩慢形成的。

五、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學習放慢速度,察覺構成最大威脅的細微、漸進過程。

六、從經驗學習的錯覺:延時造成的錯覺;各組織間存在巨大鴻溝。

七、管理團體的迷思:爭權奪利和害怕承認無知,造成團體中人人避免真正學習,不敢互相追根究底的質疑求真,往往作出表面和諧的妥協意見。絕大多數組織不會獎勵深入質疑複雜問題的人,尤其在所有人都無法確定時。

自我修煉

一、建立個人“願景”

負面的願景只是不斷地去擺脫困擾的事情,並不會促進成長。把焦點放在真心追求的終極目標,把次要的目的看作手段,這樣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願景”是“上層目標”(價值觀)的具體體現。願景不是競爭性的,是內在的而不是相對的。

二、保持創造性張力

願景與現況的差距是一種力量,將你朝向願景推動,人們稱作“創造性張力”。創造性張力的負面是情緒張力,就是差距帶來的負面情緒產生的。二者同時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消除情緒張力並不難,所付出的惟一代價,是放棄真正想要的願景。只要不堅持願景,把它降低一點,創造性張力鬆些,就能夠解除情緒張力。常因對情緒張力的容忍不夠,而讓目標受到侵蝕。英國作家毛姆說:“只有平庸的人才總是處於自己最滿意的狀態。”真正有創造力的人,使用願景與現況之間的差距來產生創造的能量。創造性張力可轉變一個人對失敗的看法。失敗不過是做得還不夠好,是願景與現況之間存在的差距。失敗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可看清對現況的不正確認知、體察策略為何不如預期有效,和檢視願景是否明晰正確。創造性張力能培養毅力與耐性。精熟創造性張力可使人們看待現況的心態產生根本的轉變:真實的情況成了盟友而非敵人。“人們習於依賴自己心中認知的現況,甚於自己的觀察。因為假設現況的真相類似人們所認知的想法,比重新觀察眼前的現況方便得多。”如果追求自我超越的第一要件是忠於自己的願景,那么支持自我超越的第二要件便是忠於真相。

三、看清結構性衝突

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牢不可破的信念,認為人們沒有能力實現自己想要的。這種限制創造力的負面力量與創造性張力之間的矛盾系統,稱為“結構性衝突”(structural conflict)。一般人對付“結構性衝突”力量常見的三種策略,每一種都有其缺失與限制。消極的讓願景被侵蝕。其次是“操縱衝突”(conflictmanipulation),利用害怕失敗的情緒張力,結果是使人相信只有透過連續的焦慮與害怕狀態才能使自己成功,即使達成目標也沒有喜悅,因為他們馬上開始煩惱已經得到的會失去。第三種常見的策略是“意志力”的運用,也就是全神貫注地去擊敗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所有形式的抗拒力: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以擊敗阻力,達成目的。但是意志力帶來許多問題,首先可能它所造就的是一種沒有效率的成功,達成目標耗費了巨大的心力與資源,成功時已精疲力竭,並懷疑這是否值得。堅信意志力的人甚至很可能自己找尋障礙或塑造敵人來顯示神勇。此外有些成功的人將這種使自己事業成功的意志力運用在家庭中破壞了婚姻及與子女的關係。最糟的是,意志力的運用並未改變背後的結構性衝突,特別是潛在的無力感並沒有真正去除,許多成功的人仍然覺得生命中有一種沒有說出來的、深深的無力感,譬如個人及家庭不和諧關係,或是心靈的不安寧。

能夠解決結構性衝突的槓桿點到底在哪裡?如果結構性衝突起於內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從改變信念開始。人們如何開始改變自己生命中較深層的結構呢?

意義與貢獻

《第五項修煉》幫助人們重建一種新的看問題的方式,從習慣看世界、看環境、看別人,改變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內心;從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統。從 而能看到存在與內的智障,尋求到克服它們的可能。 《第五項修煉》的成功和傑出之處不僅在於它的理論,而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和對實踐的有效指導性。它可能幫助你在弄清為什麼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 力;自我開發、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認知的能力;團隊學習和團隊建設的能力;系統思考、掌握未來的能力。 《第五項修練》順應了信息化時代大潮,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完全符合中國創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家庭的發展目標。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