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叔同是一位藝術修養全面的藝術家、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頗有造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謎一樣的李叔同留給世人的是無盡的感慨和話題。本書內容包括: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度量如海涵春肓,氣概如喬嶽泰山;寧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等。
目錄
一格言聯璧二晚晴集
三修行法語
四敬三寶
五人之患
六改過實驗談
七南閩十年之夢影
八佛法大意
九常隨佛學
……
附錄
編輯推薦
有這樣一位藝術修養全面的藝術家、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頗有造詣的才子,居然悄悄皈依佛門,出了“三界火宅”,做了個地地道道的老和尚,而且立志埋名,不務名逐利,甘澹泊,守枯寂,過起了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生活。在24年的孤燈黃卷和古剎鐘聲中,他研究佛經,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興起,因而被佛門弟子奉為之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已逝,而弘一法師方生。
以大才子、大學者而成為一代高僧,李叔同的一生既簡單又曲折,他的人格魅力,藝術成就和塵世佛心,造就了一種超凡脫俗的世外氣度……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
第一節親情最重,孝道為先
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夢》
萬念孝為先。世上至親至近者當非父母莫屬,父母的生養之恩是一個人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至恩。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他的道德水準。古語說: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通俗地講,就是不孝之人最可恥。正是這個孝道,讓我們的文明在親情的溫馨中延續了幾千年。
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是人所共仰的,“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他所作的一首歌——《夢》中就可略見端倪。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予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5歲那年,父親李世珍就因病撒手人寰。此後便與母親相依為命。19歲那年,他奉母攜妻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與母親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對著名漫畫大師,也是他的學生豐子愷說過:在他的一生中,唯獨跟他母親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最幸福,此後便一直憂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對母親的盡孝是十分虔誠而自覺的,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一文中說:“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於是我先兩天就到虎跑去,在那邊誦了三天的《地藏經》,為我的母親回向。”李叔同仍忘不了自己的母親,三天誦經,為之回向,那么可想而知,《夢》中所唱到的“哀遊子愴愴而自憐兮……嘆生別離……感親之恩其永垂”等,當然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長夜漫漫獨寐之中的“夢”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四)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