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在末日後滿目瘡痍的未來地球上,一段不斷湧現的昨日記憶帶領正為人類生存奮戰的主人公,踏上一段救贖與發現之旅。時值2077年,經過數十年與外星人的爭戰,這些入侵者仍不放棄奪掠地球的剩餘資源。身為收集地球重要資源之龐大計畫的一員,傑克·哈伯(湯姆·克魯斯飾)擔任駐紮在人類已全面撤守的地球上的維安維修技師,他的任務也即將結束。再過兩個星期,他將離開這被戰爭摧殘的家鄉,前往遙遠的行星與已移居該處的倖存者會合。傑克住在離地數千英尺的美麗高空,每天進行巡邏工作,有一天他拯救了墜毀太空船中一位美麗的陌生人,原本意氣風發的他從此跌落谷底。她與傑克的邂逅完全合乎邏輯,但她的出現卻引發一連串的事件,迫使他開始質疑原本理所當然的一切。在現實粉碎後,他發現自己和過去地球有關的驚人事實,傑克將發掘自己潛在的英雄特質,去改變人類的命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傑克·哈勃 | 湯姆·克魯斯 | 孟令軍 | 奧德賽號船長 |
茱莉亞·哈勃 | 歐嘉·柯瑞蘭寇 | 王曉巍 | 傑克的妻子 |
馬爾科姆·比奇 | 摩根·弗里曼 | 陸建藝 | 反抗軍領袖 |
維卡 |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 牟迦論 | 同被捕獲的奧德賽號船員 |
Sykes | 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 | 楊波 | 反抗軍成員 |
卡拉 | 佐伊·貝爾 | ---- | 反抗軍成員 |
Sally | 梅麗莎·里奧Melissa Leo | 孟麗 | 外星人根據獲取的資料模擬的指揮官 |
Radio Operator | 杰倫·摩爾 | ---- | ---- |
Librarian | 朱莉·哈汀 | ---- | ---- |
Survivor | 保羅·谷納溫 | ---- | ---- |
Survivor | 傑伊·奧利弗Jay Oliver | ---- | ---- |
NASA Controller | 傑森·斯坦利Jason Stanly | ---- | ---- |
Survivor | 詹姆斯·羅林斯James Rawlings |
職員表
製作人: | 傑西·伯格Jesse Berger、彼得·謝爾尼Peter Chernin、Emily Cheung、迪倫·克拉克Dylan Clark、布魯斯·富蘭克Bruce Franklin、Steve Gaub、鄧肯·哈德森Duncan Henderson、約瑟夫·科金斯基Joseph Kosinski、巴里·萊文Barry Levine |
---|---|
導演: | 約瑟夫·科金斯基Joseph Kosinski |
副導演(助理): | Robert Alonzo、布魯斯·富蘭克Bruce Franklin、Ben Ledoux、Conte Matal、Gabriella Poli |
編劇: | 約瑟夫·科金斯基Joseph Kosinski、卡爾·蓋杜謝克Karl Gajdusek、麥可·阿姆特Michael Arndt |
攝影: | 克勞迪奧·米蘭達Claudio Miranda |
配樂: | M.8.3、安東尼·岡薩雷斯Anthony Gonzalez、Joseph Trapanese |
剪輯: | Richard Francis-Bruce |
選角導演: | 瑪西婭·羅斯Marcia Ross |
藝術指導: | 達倫·吉爾福德Darren Gilford |
美術設計: | Joseph Bahran、James Clyne、Kevin Ishioka、Todd Cherniawsky |
服裝設計: | 瑪莉妮·斯圖爾特Marlene Stewart |
視覺特效: | Björn Mayer、艾里克·巴巴Eric Barba、David Burton、Simon Carr、Thilo Ewers |
布景師: | Ronald R. Reiss |
角色介紹
傑克·哈勃 湯姆·克魯斯飾演 倖存者之一,與Victoria共同留守地球,是遺落地球上最後的偵察機維修員,專門負責掃描受損的無人巡邏機。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遺棄的太空艙。 | |
茱莉亞·哈勃 歐嘉·柯瑞蘭寇飾演 太空人,Jack本體妻子。從天而降的太空艙里一個美麗的女人,茱莉亞闖入傑克生活後,傑克開始質疑自己所知的一切。 | |
維卡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飾演 倖存者之一,與Jack共同留守地球,負責擔任連繫巡航的Jack與總部的通訊官。雖然傑克心中搖擺存疑,維卡總是要他別去質疑上司,全心全意接受眼前的一切。 | |
馬爾科姆·比奇 摩根·弗里曼飾演 一位神秘首領,肩負指引傑克·哈伯的重任。引領傑克發現他自己身世的秘密,以及地球毀滅的真相。 |
原聲資料
序號 | 曲名 | 序號 | 曲名 |
---|---|---|---|
1 | Jack’s Dream | 16 | Drone Attack |
2 | Waking Up | 17 | Return to Empire State |
3 | Supercell | 18 | Losing Control |
4 | Tech 49 | 19 | Canyon Battle |
5 | The Library | 20 | Radiation Zone |
6 | Horatius | 21 | You Can’t Save Her |
7 | StarWaves | 22 | Welcome Back |
8 | Hydrorig | 23 | Raven Rock |
9 | Crater Lake | 24 | Knife Fight In a Phone Booth |
10 | Unidentified Object | 25 | I’m Sending You Away |
11 | Odyssey Rescue | 26 | Ashes of Our Fathers |
12 | Return from Delta | 27 | Temples of Our Gods |
13 | Retrieval | 28 | Fearful Odds |
14 | Earth 2077 | 29 | Undimmed By Time, Unbound By Death |
15 | Revelations | 30 | Oblivion (M83 feat. Susanne Sundfør) |
獲獎記錄
獎項 | 屆數/年份 | 結果 | 類型 | 得獎者 |
---|---|---|---|---|
青少年選擇獎(Teen Choice Awards) | 第15屆(2013年) | 提名 | 最佳科幻/奇幻電影 | |
最佳科幻/奇幻電影男演員 | 湯姆·克魯斯 | |||
金拖車獎(Golden Trailer Awards) | 第14屆(2013年) | 提名 | 最佳動作 | |
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 2013年 | 提名 | 最佳視覺效果 | |
最佳的表演 | ||||
藝術指導協會(Art Directors Guild) | 第十八屆(2013年) | 提名 | 最佳生產設計大獎 | 奇幻電影 |
影片製作
製作起源
2005年,在約瑟夫·科金斯基執導首部劇情長片《創:戰紀》的五年前,他寫了12頁的故事《遺落戰境》。科金斯基一直夢想能將《遺落戰境》寫成劇本,科金斯基在隨後幾年後認識了激進電影公司創始人巴里·萊文和傑西·伯格。他們一同將故事改編成繪本小說,由阿爾維德尼爾森撰稿,安德烈瓦林繪圖,美術執導則是科金斯基、巴里·萊文和激進電影公司的美術指導傑洛米伯格。後來在2010年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中也獲得了冬粉的支持,當時激進電影公司攤位在展覽會場中總共發出三萬冊繪本小說。漫展後的第二天,導演科金斯就與湯姆克魯斯基於這個繪本小說,確定簽約。花了近一年時間來寫劇本,科金斯基先是得以與(威廉·莫納漢)BillMonahan合作,之後卡爾·蓋杜謝克(KarlGajdusek)和麥可·阿姆特(MichaelArndt)也參與進來。環球電影公司也開始與科金斯基、激進電影公司以及謝爾尼娛樂公司共同開發這個案子,《猩球崛起》製片人彼得·謝爾尼也加盟影片。
為了這部劇情片,科金斯基和巴里·萊文又找了幾位製片加入,包括與謝爾尼一同製作《猩球崛起》的迪倫·克拉克,以及《怒海爭鋒》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製片鄧肯·哈德森。鎖定卡爾·蓋杜謝克和麥可·阿姆特擔任編劇後,製作群終於開始這項計畫,來拍攝電影版《遺落戰境》。而設計團隊則找來了原《創:戰紀》的重要成員來共同打造末日後世界。
拍攝過程
IMAX版本影片請來了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克勞迪奧·米蘭達(ClaudioMiranda)掌鏡。此外,成就一幅高品質攝影作品的因素之一是對光線的把握,尤其是在色彩接近的情況下需要掌鏡人的技術。
天空塔
IMAX特效:“天空塔”是電影中傑克·哈伯與搭檔維多利亞工作與居住的地方。根據電影設定,“天空塔”建在離地面3000英尺的高空中,別具一格。為了實現這雲上生活的真實,開拍前,導演派人去夏威夷毛伊島的哈雷阿卡拉火山頂,用3部攝像機,以1080P全高清及120度全景的模式拍下由日出到日落的天色變化。然後把這些經過景象全息投影到環繞著場景的巨幕上,就這樣實現了高空外景拍攝。
1比1造出戰艦
電影中,阿湯哥和女伴駕駛了一架由幾個球體組裝成的先進戰艦,該戰艦以違反現代物理學原理的翻滾讓人印象深刻。其實戰艦的實體模型就造了好幾個版本,有完整版的,還有隻有駕駛座的。完整版戰艦的球體艙可以單獨運動,也可以組成整體,艙內還有逼真的按鈕、踏板、控制桿等。簡略版的駕駛座則專供拍攝飛行時人眼看到的天鏇地轉景象和艙內人物翻滾特寫時使用。
影片段預告絮
①廣告導演出身的約瑟夫·科金斯基原本希望把《遺落戰境》作為自己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但迪士尼公司邀請他執導《創:戰紀》改變了他的計畫。②2010年9月,在《創:戰紀》上映前,迪士尼曾聘請《無間行者》、《天國王朝》編劇威廉·莫納漢為電影版改編劇本。迪士尼公司原本已經為《遺落戰境》的拍攝做了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但卻在2011年初終止了影片的製作。從迪士尼手中接過《遺落戰境》這一電影項目的環球影業為影片開出了1億美元的製作預算,並邀請編劇卡爾·蓋杜謝克(KarlGajdusek)改寫了威廉·莫納漢的劇本。
③片中的外星人全由特技演員扮演,每套外星人服裝都是不一樣的,外星人的面罩用的是簡單改造過的飛行頭盔,再加上各種裝飾加強視覺效果。
④服裝設計團隊以灰色系來打造服裝,片中所有服裝都特別經過老化程式,營造出更為粗獷和年代久遠的感覺,靴子和手套都是重頭打造。片中的配樂則由M.8.3的幕後高手安東尼岡薩雷斯操刀。
⑤製作團隊依照位紐約42街和第五大道交口,打造重現紐約公立圖書館,營造出末日後的氛圍。
⑥拍攝《遺落戰境》時,湯姆·克魯斯遭遇與凱蒂·霍爾姆斯的婚變。
影片評價
知名評論
影片取得不錯的首映成績。出口調查顯示本片觀眾57%為男性、74%在25歲以上。CinemaScore的觀眾口碑評分給出了“B-”的得分。爛番茄新鮮度59%、MetaCritic媒體綜評得分55分。好評指出
《洛杉磯時報》:“本片能在視覺上令人著迷,還擁有出人意料的感人愛情故事。”
《舊金山紀事報》:“雖然開局太過遲緩,本片是少有的一部漸入佳境的作品。”
《亞利桑那共和報》:“可能情節不可過於細究,而且導演和演員有時候顯得用力過猛,但主創們至少努力了。”
《好萊塢記者報》:“是一部在詩意愛情和硬科幻之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的作品。”
批評意見
《綜藝》:“算得上聰明的一部影片,但是敘事和情節發展上有些問題。”
《芝加哥太陽報》:“和導演的首部作品《創:戰紀》一樣,這是一部除了視效和符號化以外沒有太多深意的作品;開端遲緩、發展沉悶最後醜陋不堪。”
其他評論
國際線上:會讓你思考的電影《遺落戰境》的英文名字是OBLIVION,簡稱遺忘。遺忘這個名字,雖簡單卻反應出了主題。而影片和一般的科幻片的確不一樣,用看似乾淨簡單的畫面,成功塑造了戰後末世的冰冷氣息。
相較於大螢幕上充斥的各類高製作費的漫改動作片,《遺落戰境》好像一股清風一樣,給人一個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可能是因為全部場景幾乎都是實景拍攝,而非用綠幕科技的關係,畫面宏大而真實;情節有懸疑成分,很多細節,需要多看兩次才能完全明白和理清。這不是一部純的爆米花電影,是會讓人思考的電影。
新快報:創意的缺失
《遺落戰境》有著不錯的開場和鋪墊。儘管本片格局很小,大部分時間講述傑克·哈勃在轄區維修無人機,但影片氣氛與基調拿捏較好。畫面中極簡風格的運用與未來派的感覺讓整部影片有了較好觀眾緣。隨著傑克一次次不顧規章擅自做主尋找回憶,劇情牽引出傑克記憶深處更多謎團。因而儘管影片節奏非常沉穩,但總體氣氛、情節和表演引人入勝。
劇本點子創意的缺失,以及各種致敬式的似曾相識將影片質量拉低。太空飛船墜落的橋段有美劇《迷失》的感覺。這一橋段結束了略顯磨嘰的前戲。隨後出現的外星人造型與鐵血戰士有幾分形似,兩條線索的交織把劇情推向高潮。哈勃的意外之旅隨後並未帶來更多驚悚刺激的懸疑情節,編劇此前的鋪墊在“外星人”摘下面具的一刻被消磨殆盡。似曾相識的情節讓人感到過於無聊,哈勃被俘後與首領的談話也缺乏劍拔弩張的氣場,顯得過於溫吞。被俘後傑克通過與首領的對話重新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樣的轉變顯得極為生硬。
幽默影評
適宜觀影人群:
1、從沒看過《月球》、《星際迷航》、《黑客帝國》、《2001太空漫遊》甚至《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等任何一部影片的觀眾。
2、渴望在一部電影中看到各片的經典橋段,並全由湯姆·克魯斯一人演繹的觀眾。
3、對科幻版《情深深雨濛濛》。
4、和湯姆·克魯斯版“爾康”有所期待的女性朋友。
5、狂迷“大胸妹”和“英倫腔”的老少爺們兒。
不適宜觀影人群:
1、看過適宜人群1中等的科幻片,且難以忍受“一直在模仿,一個沒超越”行為的觀眾。
2、科幻電影愛好者、愛科學的宅男、愛死磕硬科幻和影片邏輯的“謝耳朵”們。
3、想看到各種精彩對打、肉搏、驚險動作戲的觀眾。
4、湯姆·克魯斯黑。
5、瓊瑤、爾康黑。
分級討論:大眾級
1、粗口級別:普通,最髒也就到“sonofbitch”了。
2、血腥與暴力級別:普通,“靚湯”也就流了點鼻血;神秘的“食腐人”竟然是人類;“地下黨”竟然都是好人。
3、愛情元素:女主角在黑暗中脫光跳進泳池,但僅呈現了剪影效果,還是個背影;湯姆·克魯斯秀肱二頭肌兩次,略顯松垮;兩人的泳池歡樂,雖然是在懸空全透明的泳池中進行的,但導演拉的大全景什麼都看不見。
4、無毒,無酒精。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瑞典 | 2013年4月10日 | 英國 | 2013年4月10日 |
法國 | 2013年4月10日 | 菲律賓 | 2013年4月10日 |
比利時 | 2013年4月10日 | 中國台灣 | 2013年4月11日 |
阿聯 | 2013年4月11日 | 韓國 | 2013年4月11日 |
烏克蘭 | 2013年4月11日 | 義大利 | 2013年4月11日 |
荷蘭 | 2013年4月11日 | 中國香港 | 2013年4月11日 |
丹麥 | 2013年4月11日 | 德國 | 2013年4月11日 |
匈牙利 | 2013年4月11日 | 葡萄牙 | 2013年4月11日 |
俄羅斯 | 2013年4月11日 | 紐西蘭 | 2013年4月11日 |
巴基斯坦 | 2013年4月26日 | 日本 | 2013年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