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智慧與命運》是一本人人都會喜愛的書,它是人類自身思想、情感和行動的一面鏡子。書中緊緊圍繞著智慧和命運這兩個主題,生動形象地揭示真理的所在乃至真理的美;深層次地探索人靈魂、智慧與命運的關係。
這本書是梅特林克最重要的一部哲理性隨筆集。他在書中提出,人要運用自己的意志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力量,努力發展個性,以求獲得自我的實現。
作者簡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梅特林克1962年誕生於比利時的根特市。他從小就愛好文學,但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個律師。1887年,他來到巴黎就學,開始對寫作發生興趣。不久其父去世,於是他又回到比利時,以後就很少離開他的祖國。1889年,他正式從事寫作。開始時,並不為人們所注意,但由於他那豐富的想像和驚人的創作能力,不久便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
他的作品除《青鳥》外,尚有《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蒙娜·凡娜》和《聖安東的奇蹟》等20餘種。
梅特林克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20多部劇本,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在早期的一些劇本中,充滿了悲觀無望、頹廢厭世的思想,突出地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中沒落階級的病態心理,死亡的不可迴避,命運的無法違抗。他生在兩個世紀新舊交替的關頭,其時科學已經相當發達。他一隻眼睛看科學世界,一隻眼睛看神秘事物,在他的心靈上,兩者是可以溶合貫通的,於是科學與詩熔鑄成一體。這便是他作品的特色。
他的作品具有富有哲理的思想、富麗的想像以及詩情畫意的特色。他的童話不僅給人以廣闊的美好的幻想,而且也讓人盡情地得到美的享受。
前言
這部關於“智慧”與“命運”的論文篇幅不長,只需要兩周的工作就能完成。但是,論文主題思想深刻,其他方面都圍繞主題展開.這些思想在莫里斯·梅特林克心中已經醞釀兩年多了。雖然論文處理的角度與《謙卑者的財富》不盡相同,但它在本質上與後者有很多的淵源。然而,前者或許可以形容為詩人對美的渴望而產生的熱切思索,而此處則是一位認真的思想家在竭盡全力揭示真理的所在。假如他所思索的結果是真理和幸福渾然一體,那么,這決不是他的初衷。這時他不再滿足於精美的風景、令人迷戀的或難以忘懷的形象;他探索人的靈魂,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顯露無遺。他好像已經摒棄了他所熱愛的運河——綠色、寧靜、紋絲不動的運河,栩栩如生地映照出寂靜無聲的樹木和長滿苔蘚的房頂——他好像已經毫不猶豫地在寬闊的生命之河上勇敢地冒險過。
他自己在一篇近乎道歉的導言中把該書描述為“一些斷斷續續又相互纏繞的思想,或多或少還有些系統,圍繞著兩三個主題。”他聲明說這本書不想證明什麼東西;也不想賦予它什麼使命。的確,作家就是那么坦率真摯,從不在批評、修飾、修改自己的命題前退縮;也從不放過每一個掠過腦海的東西,而是一往無前緊追不捨。假如這樣的命題倖免於對手的攻擊,那僅僅是因為在他的心底,他將它認為是絕對的真理。因為這本書確實是一種表白.也是對作家所思所想的一種天真的、坦率直言的、無所畏懼的描述;甚至那些不喜歡他的理論的人仍然得承認這種思想有著一種奇特的美。
在該書中,道德、行為和生活被全方位,尤其是被居高臨下地加以審視。在他的人生觀中,找不到苛刻的位置;他甚至“為在水性楊花的女人中喋喋不休的時光”尋找到空間。可是,他充滿微笑的智慧引領所有跟隨他的人到達幸福的頂點,這一頂點屹立在善與愛之間,在這巔峰上,美德在“被幸福的花園所包圍的靜默”中得到了報答。
有一些理想在許多人看來珍貴可愛,可在莫里斯·梅特林克眼裡不過是小孩心目中模糊的奇蹟。他所嚮往的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幸福,這種幸福可及同樣也不可及。那么,完全可以說,那些和夥伴們把自助餐視為是對世人的獎賞而感到滿足的人,仍會輕視他,把他的追求當做幻想,無法理解他。把靈魂得意地界定為“智力加上情感”的那些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厭惡地離開莫里斯·梅特林克.因為作家常常認為靈魂只是生活中某種巨大的、神秘的、無窮無盡的事物的舞台。於是,對確信的宗教堅定不移的追隨者來講.上帝只是涉及到對人進行判斷、報答和懲罰的一種力量。他們也可能反對他的言論:“上帝至少應該與他灌輸給智者的、最高尚的思想一樣偉大,他要對那些唯一的願望只是想取悅他的人抑制住笑容。只有那些為了善本身而行善,好像上帝並不存在的人;只有那些愛美德勝過愛上帝本身的人,才會被允許站在上帝旁邊。”但是,畢竟這位真正的真理探索者明白,昨天似乎是真理的東西今天被發現僅僅是立在道路上的一塊里程碑:所有重視真理的人一定很高興傾聽一個或許與他們觀點不同的人告訴他們,對他而言真理是什麼。
“首先,我們千萬別忘記,善良的行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種幸福的行為。它是一朵永久的內在生命之花.令人感到幸福和滿足;它會在我們靈魂的晴朗高空。述說寧靜的光陰與歲月。”這種思想植根於他的整個哲學——美德、幸福、愛情彼此支持、相互糾纏、相互報答。
至於莫里斯·梅特林克本人——幸運的是,他作為唯一的走讀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回家過夜,晚上默默地漫步在運河岸邊,沉思著這些神秘的事物,只有教堂響亮的鐘聲打破夜晚的寂靜……可是,還要走過多長的路程。這個熟悉了安吉利科(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作品主要為祭壇畫和教堂壁畫)的上帝的人,才能領悟“一個微笑著坐在山頂的上帝,對他而言,人間最嚴重的罪過只是像壁爐前墊子上玩耍的淘氣小狗一般”呢?
和他的學校教育一樣,他所處的環境也有助於賦予他的思想神秘的色彩。他所度過的少年時代,差不多與世隔絕。在求學的同時,他思考過基督教徒難以理解的生活.他喜歡閱讀莎士比亞和伊利莎白時期作家的作品,還喜歡讀歌德和海涅的著作。因為他的趣味始終偏向天主教:就像他欽佩狄更斯、哈羅、帕斯卡和叔本華一樣,他也羨慕梅里狄斯。就是這樣的天主信仰,這般的開放思想,和這股探索真理的熱望,使得他能夠從一度捲入的神秘主義的黑暗中解脫出來,投身到現實存在的、更加光明的世界;也許,就是這種讚美一切值得讚美的人物和生活的天賦,會帶領他走得更遠。
這會令許多把他描寫為一個只懂得夢想的頹廢者的人大吃一驚,他們還會聽說,他是一個寬容、幸福的人。能在最簡單的東西中尋找到快樂。花的香味、繞著絕壁飛翔的海鷗、陽光下的麥田——這些都能激起他奇妙的喜悅。剛毅而高尚的行為或者樸素的獻身行為、一次僅僅是兄弟般善意的舉動、農民為了養家餬口一天到晚艱苦勞動的無意識犧牲——這些同樣會立即喚醒他溫暖的同情心。他說:“無論在我生命的哪一刻.我都是一個能抑制住自己的人,在與任何人接觸或接近時。不受他們的玷污,因為他們會損壞人的形象。”和他在一起就好像和德·奎西在一起;不止一個不幸的被遺棄者曾經受到人們嚴厲的法律所譴責,卻在他善意的問候和歡迎中興高采烈。但是.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在他的書中都可以讀到——我期望明確的是,該書真的是人類自身思想、感情、行動的一面鏡子。它是一本許多人都會喜愛的書——對於那些蒙受痛苦的人。這本書會減輕他們的痛苦;對於那些戀愛的人,這本書會教他們愛得更深。就像每一本書肯定會有失誤一樣,勿庸置疑,該書也有它的毛病。可是,該書是著者發自肺腑之作,它直抒胸臆,並將流人許多讀者的心田……
阿弗列·蘇特羅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八)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