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濃縮中華民族五千年謀略智慧的經典之作。本書取材於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編著的《智囊》一書。本書對中國自古以來有關智謀韜略的經典理論、歷史案例和著名故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編撰,甄選了數百個最具典型性的智謀故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等諸多領域,展現了古代人民在安邦定國、出征打仗、外交談判、平叛治亂及經商貿易、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智慧與謀略。此外,本書版式新穎,設計考究,雙色印刷,裝幀精美,除供廣大讀者閱讀欣賞外,更具有極高的研究、收藏價值。
《中華智謀故事全集》取材於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編著的《智囊》一書。本書對中國自古以來有關智謀韜略的經典理論、歷史案例和著名故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歸納,甄選了數百個最具典型性的智謀故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等諸多領域,展現了古代人們在治國理政、行軍打仗、外交談判、應對危難及經營理財、處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與謀略。故事中人物身份頗為多樣,既有帝王將相、文人名士,也有販夫走卒、僕婦僧道、工匠雜役。
故事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語言生動幽默,令人回味無窮。再配上大量精美、生動的圖片,從多個角度清晰、完整地展現了中華謀略文化的全貌。
目錄
上智部
卷一.見大
太公孔子
使馬圉
諸葛亮
漢光武帝
燕昭王
王猛
範文正
屠枰石
張耳
狄武襄
楊士奇
嚴震
蕭何任氏
張飛
曹彬竇儀
後唐明宗
李淵
劉溫叟
衛青程信
李恝
馮媛
卷二.遠猶
訓儲
李泌
王叔文
白起祠
蘇頌
郭欽
徐達
貢麟
陳恕
韓琦
劉大夏
范仲淹
趙鼎
文彥博
王守仁
陳仲微
陳■
姚崇
孔子
宓子
程琳
高明
王鐸
孫伯純
張詠
李賢
劉晏
李晟
呂文靖
王文正
公儀休
孫叔敖
華歆
辭饋
卷三.通簡
唐文宗
宋太宗
宋真宗
曹參
漢光武
諸葛孔明
徐敬業
韓褒
王敬則
程明道
王子醇
張遼
呂公孺
廉希憲
林興祖
李封
韓愈
裴晉公
王陽明
趙豫
褚國祥
程卓
張士遜
卷四.迎刃
子產
主父偃
陳平
宋祖曹彬
秦檜
于謙
劉大夏張居正
張忠獻
令狐絢李德裕
呂夷簡
王守仁
韓琦
趙令郯
明智部
卷五.知微
箕子
周公太公
辛有
管仲
諸葛亮
龐仲達
張安道
陳罐
王禹傅
何心隱
孫堅皇甫酈
馬援
申屠蟠
張翰等
穆生
列禦寇
唐寅
卷六.億中
子貢
希卑
范雎
姚崇
李泌
荀息
虞卿
班超
蔡謨
黃權等
羅隱
夏侯霸
陸遜孫登
曹武惠王
卷七.剖疑
漢昭帝
張說
寇準
雋不疑
蔡京
曹克明
夢虎
張田
隋郎將
范仲淹
李忠公
卷八.經務
蘇軾
陶侃
蘇州堤
徐呆
陳懋仁
葉石林
虞允文
分將
習射習騎
曹瑋
孟珙
李綱
沈晦
汪立信文天祥
察智部
卷九.得情
唐御史
張楚金
崔思競
歐陽曄
尹見心
王佐
殷雲霽
程戡
張舉
陳騏
楊評事
鄭洛書
藏錢
李若谷
呂陶
奉使者
張齊賢
王罕
韓億
於文傳
張三翁
宣彥昭范邰
安重榮韓彥古
傅琰
孫主亮
樂藹
李南公
卷十.詰奸
趙廣漢
周文襄
張敞虞詡
盜牛舌
子產嚴遵
元絳
張升
陸雲
蔣恆
楊逢春
馬光祖
范純仁
王明
劉宗龜
膽智部
卷十一.威克
班超
耿純
楊素
安祿山
楊守禮
竇建德
薛元賞
卷十二.識斷
齊桓公
高洋
寇恂
劉璽唐侃
姜綰
韓魏公
王安石
毛澄
術智部
卷十三.委蛇
箕子
孔融
叔孫通
魏勃
王守仁
王曾
廉范
周新
陳罐
王戎
阮嗣宗
卷十四.謬數
宋祖
服紫
服練
東方朔
留侯
傅璉
王振
賀儒珍
寧越
顏真卿
李允則
王忠嗣
謝安李邰
晏嬰
王守仁
唐太宗
狄青
王安石
卷十五.權奇
孔子
淮南相
王敬則
宋太祖
宋太宗
高皇帝
鄭公孫申
狄青
王瓊
令狐楚
楊瓚
韓雍
王導
程嬰
太史慈
陳子昂
吳質
曹沖
司馬相如
捷智部
卷十六.靈變
鮑叔
管仲
吳漢
漢高帝
晉明帝
爾朱敞
韋孝寬
宗典等
王羲之
伯顏
陳平
劉備
崔巨倫
沈括
呂頤浩
周金
張浚
張泳徐達
顏真卿李揆
李迪
太史慈
周文襄
耿司馬
卷十七.應卒
張良
知縣買飯
周忱
造紅桌賃瓦
曹操
孫權
卷十八.敏悟
司馬通
文彥博司馬光
王戎
曹沖
功德碑
劉顯東方朔
蘇黃遷謫
劉伯溫
語智部
卷十九.辯才
蘇代
陳軫
左師觸龍
庸芮
狄仁傑
陸賈等
廝養卒
王守仁
王維
秦宓
卷二十.善言
凌陽台
晏子
馬圉中牟令
李忠臣
武帝乳母
昭陵
賈詡
解縉
裴度
李綱
蘇子由
李晟
馮當世
邵康節
裴楷等
兵智部
卷二十一.不戰
荀■伍員
高昭玄
周德威
諸葛恪
韓世忠
程昱
陸遜
李光弼
卷二十二.制勝
孫臏
趙奢
李牧
周亞夫
周訪
陸遜陸抗
鄧艾
李靖
耿弁
韋睿
馬燧
鄭子元李晟
韓世忠
曹瑋
狄青
劉江
卷二十三.詭道
鄭公子突
張子房
李廣王越
孫臏虞詡
臧宮等
內應
止追者
趙勾踐柴紹
朱雋周亞夫
廚人濮等
狄青
李光弼
虞翻
程昱
卷二十四.武案
項梁司馬師
李綱
戰車
九軍陣法
鴛鴦陣
冰城
宗澤
韋孝寬
羊侃楊智積
張巡
劉馥
王溶王彥章
韓世忠
柴斷險道
李■
拐子馬鐵浮圖
范雎策秦
王朴策周
睿智部
卷二十五.賢哲
高皇后
趙威后
劉娥
肅宗朝公主
柳氏婢
孫太學妓
陶侃母
趙括母柴克宏母
陳嬰母王陵母
叔向母
嚴延年母
伯宗妻
陳子仲妻黃霸妻
屈原姊
僖負羈妻
漂母
辛憲英
許允婦
袁隗妻
李夫人
卷二十六.雄略
君王后
齊姜張後
太祖姊
劉太妃
苻堅妻
李景讓母
孟昶妻
冼氏
娘子軍
竇女
王翠翹
李誕女
崔簡妻
藍姐
新婦處盜
木蘭等
練氏
雜智部
卷二十七.狡黠
呂不韋
高歡
曹操
趙高李林甫
嚴嵩
秦檜
永嘉舟子
一錢誆百金
黃鐵腳
京都道人
丹客
猾吏
達奚盈盈
卷二十八.小慧
周主
商太宰
韓昭侯子之
蘇代
薛公
孫興公
孟陀
黠童子
種氏取虎
金還酒債
謝生
前言
人類文明的發展,意味著人類智謀的萌生。智謀象徵著文明,也在不斷地推動著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漸進的過程中,人類智謀有形或無形地生成,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被運用。古往今來,在中國的大地上,由不同時代的人們代代相續上演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智謀的生成史、運用史。
智謀,在政治、軍事、經濟、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個高明的智謀所起的作用,無法以物質的價值和金錢來衡量,一部中國歷代社會發展史,也是一部智謀的創造史和實踐史,無時無處不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
現代社會生活中大到國家的政略、戰略,小到人際問的交往,莫不與智謀休戚相關。因此,發掘古代寶貴的智謀遺產,古為今用,承前啟後,啟迪現代人的聰明才智,無疑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程,理應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鑒於此,我們編寫了這部《中華智謀故事全集》。
作者簡介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署龍子猶,別號墨憨齋主人、茂苑野史、綠天館主人等。他自稱是“直
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人”,原籍屬今之蘇州市。馮夢龍生在這座文化名城中一個書香之家,又恰逢資本主義萌芽蓬勃出土之際,傳統的孕育、時代的感召,把他這位天才造就成為中國古代通俗文學事業的第一功臣。馮夢龍弟兄三人,其兄夢桂是著名畫家,其弟夢熊是著名詩人。三兄弟中,以馮夢龍的成就為最大,故有“吳下三馮,仲者為最”之說。馮夢龍(1574~1646)明代戲曲家、通俗文學家。字猶龍,別署龍子猶,又號墨憨齋主人。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他少有才氣,和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為“吳下三馮”。馮夢龍一生在科舉上不得意,57歲才補了一名貢生,61歲被選任福建壽寧知縣。因此,他發憤著書,將主要精力貢獻給蒐集、整理通俗文學的事業上。在小說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舊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編選工作,還增補了長篇小說《平妖傳》,改作了《新列國志》,編輯過《古今譚概》、《情史》等筆記故事,鑑定了《有商志傳》、《有夏志傳》、《盤古至唐虞傳》等;民歌方面,他蒐集、整理過《掛枝兒》、《山歌》兩種民歌集;戲曲方面,他改定《精忠旗》、《酒家傭》等曲本,編纂散曲集《太霞新奏》,並且創作了《雙雄記》和《萬事足》兩部劇本。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在通俗文學的各個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作家。馮夢龍還是一位愛國者,在崇禎年間任壽寧知縣時,曾上疏陳述國家衰敗之因。清兵南下,他進行抗清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一說被清兵所殺。
在思想上,馮夢龍受李卓吾的影響,敢於衝破傳統觀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為情之范,孰知情為理之維乎?”(《情史》卷一《總評》)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在文學上,他重視通俗文學所涵蘊的真摯情感與巨大教化作用。他認為通俗文學為“民間性情之響”,“天地間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敘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的文學主張,表現了衝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質。他重視通俗文學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說序》中,認為“日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說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這些見解對鄙視通俗文學的論調是一個有力的打擊。
馮夢龍編選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寶庫。這三部小說集相繼輯成並刊刻於明代天啟年間。“三言”各40篇,共120篇,約三分之一是宋元話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擬話本。“三言”中較多地涉及到市民階層的經濟活動,表現了小生產者之間的友誼;也有一些宣揚封建倫理綱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表現戀愛婚姻的占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擬話本的代表作。總之,明代擬話本較多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感情意識和道德觀念,具有市民文學色彩。它表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藝術上,“三言”比宋元話本有了很大進步。它與宋元話本一樣,具有情節曲折的特點,但它的篇幅加長了,主題思想更集中,人情世態的描繪更豐富,內心刻畫上也更細膩。但是,“三言”語言不若話本生動,矛盾衝突也淡化了。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八)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