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水

午時水

午時水,漢族節日習俗,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在台灣,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概念

端午節午時:農曆五月初五(從中午十一點到中午的十三點,而正午則是十二點)從井裡打的水

午時水午時水

無根午時水:端午午時下雨接的雨水。

解暑午時水:閩南地區,用剌瓜(黃瓜)的芯加鹽泡成解暑的午時水。

午時水用三種功效,一是飲用,泡茶或者製成解暑的午時水,甚至是製成酒;二是洗澡;三是清掃;人們用汲來的午時水加入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中藥),用以噴灑房間庭院,或洗澡、洗臉、洗手腳。傳說,喝過午時水的都能活過九十八歲;用午時水加雄黃洗澡,那一年入夏不會生痱子,外出不會被蛇咬。

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在台灣,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傳說

午時水午時水

最富傳奇色彩的午時水,則來自大甲鎮砧山上的劍井。傳說井是當年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點,據說明末鄭成功占領台灣,他的部隊在端午節時到了中部大甲鎮鐵砧山這個地方,當時天氣炎熱,士兵們口渴難當,四周又找不到水源,於是鄭成功在午時插劍入地,向上天祈禱求泉。鄭成功拔劍後,果然湧出陣陣的山泉,後來這個地方就稱為“劍井”。由於鄭成功插劍求泉的傳說,再加上鐵砧山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盛傳生長著靈藥仙草,因此,這個“劍井”湧出的午時水就變得更加神奇了。每年端午節,劍井旁邊爭沒午時水的人總是擠得密不通風。據說端午節正午對著井中仔細觀看,還可以看見鄭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見劍影的人,這一年一定無災厄。

此後每年的端午節午,都會有許多民眾前往“劍井”取水。漸漸的台灣各地在端午節時便有了汲取午時水的習慣。人們還傳說著,要是有人能在端午節正午對著井中觀看時發現了劍影,這表示他該年一定會過得平安順利,災禍遠離喔!

傳統習俗

午時水午時水

午時水在我們家鄉的傳統中,已經流傳了很久,其細節由於知識文獻記載的缺陷而無法考究,但是在大範圍的潮汕地區,定是有所聞的(希望有能人前去考察)。

小時候的端午節,常聽媽媽說著各種各樣的、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午時水就是其中之一。記得那時,前輩們的金玉良言是這樣描述的: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午時汲取的泉水、井水等等,可以保存很久而不變質,且此水具有不一般的功用。

一般來說,我們會在午時水中加入五穀,做成“五穀水”,說是用它來洗臉洗身,可以保佑人們平平安安,有點類似於西方宗教的洗禮。還有一個習俗,年幼時和祖父會在這天前去沐浴,感受端午節特殊的水,不過現在卻已漸漸消逝了。(希望能人來完善,不要一味的引用,好像只有台灣才有,做那井底之蛙)。

午時水與午時茶

閩南,是福建南部地區和台灣。在閩南,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端午節,午時水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飲品呢!

午時水午時水

其實午時說白了也就是從中午十一點到中午的十三點,而正午則是十二點。

閩南人非常看從端午節正午的井水和茶。因為午時水比較看重的是一個“正”字,所以在每年的端午中午,人們總會從四面八方湧向古井,就像大家提前約定好的,那個準時呀!我覺得井水似乎就像一個強力磁鐵一樣吸引著人們來。湧向古井的人都會提著事先準備好的挑水器具來裝水。他們為什麼會來呢?想必你已經知道了吧!大家都是來裝水製作午進茶的。

午時茶也是一種保健茶,因為在中午泡飲所以得名為午時茶。午時茶是由中藥配上茶葉所製作的,可以治療疾病並預防疾病,很有效喲!

聽說午時茶是由財多的善心人士在端午節專門在午時熬午時茶送給過路人喝的,也有一些藥店則是給有交情的顧客免費贈送午時茶,從而招攬顧客。

其實我覺得人們喝午時茶不完全是為了保健,而是想反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傳下去吧!我也要學習他們,助人為樂,把這種精神傳下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