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秩序論》

《市場秩序論》是儲賀軍著的經濟金融圖書,1999年3月1日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市場秩序問題,實質上是公平與效率的問題,如何塑造一個公平與效率最佳結合的市場環境,制約商業行為的不確定性,減少風隊到最大限度達到降低交易費用的目的,它不僅是實踐的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

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示:“流通問題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總是,只要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流通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基本建成。”揭示了市場經濟與商品流通的本質聯繫,是認識上一個重大的飛躍,是馬克思主義流通理論的新發展。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交換經濟。企業的行為最終都要表現為市場的交換行為,市場秩序關係著經濟運行的效率。特別是我國正處於轉軌時期,新舊體制交替過程中出現多頭經商,交易無序,渠道混亂;任意加價,暴利行為,搞不正當競爭;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強買強賣,欺行霸市,走私猖厥;以權經商,以商謀私,部門壟斷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僅侵害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影響社會穩定和生產協調發展,助長了貪污、浪費、行賄、收賄等腐敗之風。如果不能及時制止,不僅要加大改革的成本,甚至可能導致改革的反覆或夭折,因此,建立社會主義市場新秩序應成為我國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市場秩序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①交換行為的規範;②市場運行機制的規範;③行業自律的規範;④政府干預行為的規範。不僅需要遵循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尊重市場經濟的共同原則和國際慣例,還要解決制度創新和法制建設的問題。《市場秩序論》豐富了我國市場秩序研究的理論體系,提出了維護市場秩序的切實可行的內容,具有可操作性。

市場秩序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①交換行為的規範;②市場運行機制的規範;③行業自律的規範;④政府干預行為的規範。不僅需要遵循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尊重市場經濟的共同原則和國際慣例,還要解決制度創新和法制建設的問題。《市場秩序論》豐富了我國市場秩序研究的理論體系,提出了維護市場秩序的切實可行的內容,具有可操作性。

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秩序與市場秩序的科學涵義
--當前我國市場秩序
第一節定義
第二節市場秩序的理想狀態
第三節我國市場秩序紊亂的原因
第二章經典論述
--理論思考
第一節馬克思貿易理論與市場秩序
第二節制度經濟學與市場秩序
第三節斯密"經濟人"的論述與市場秩序
第四節凱恩斯等政府干預的理論與市場秩序
第三章中國古代涉及商品流通秩序的理論
第一節簡要的概述
第二節孔子儒家商業思想評價
第三節桑弘羊的理論和實踐評價
第四節"貨殖列傳"引發的對於中國傳統的商業觀念的思考
第四章產權制度
--市場行為的起點和歸宿
第一節關於產權制度的理論爭論
第二節產權制度的法學思考
第三節產權制度的經濟學思考
第五章利益與回報
--產權與市場主體行為的槓桿
第一節企業的行為和決策機制
第二節收益和回報機制
第三節經營行為的約束機制
第四節企業活動的經濟責任和空間
第六章競爭與壟斷
--市場秩序的尺度
第一節競爭和壟斷
第二節壟斷對於市場秩序的危害
第三節保護競爭規則的目的
第七章競爭規則
--市場行為的約束與規範
第一節把握競爭力度的關鍵--市場的進出自由
第二節執法行為的規範性
第三節對英國執行程式的案例分析
第四節完善競爭制度,保持適度競爭
第八章價格機制
--市場秩序的核心
第一節傳統價格秩序的弊端和改革成就
第二節實現價格秩序的最佳狀態的複雜性
第三節"反暴利"舉措的反思
第四節解決價格秩序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路
第五節政府維護價格秩序的作用
第九章西方價格管理制度和啟示
第一節再銷售價格控制
第二節超值價格
第三節價格岐視
第四節值得借鑑的啟示
第十章消費者利益
--市場運行的最高目標
第一節保護消費者群體利益的重要性
第二節消費者群體的不利地位
第三節經營者的忽視和消費者的自衛
第四節政府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局限和兩難境地
第十一章保護與力度
--對於消費者群體不利地位的矯正
第一節消費者群體的自我保護的主要力量
--消費者協會
第二節加強對廣告業的管理
第三節加強與消費者有關的契約保護
第四節加強立法和提高執法力度
第十二章約束與自律
--行業協會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作用
第一節行業協會的產生
第二節行業協會的性質
第三節待業協會的作用
第四節中介機構的自律
第十三章監督與管理
--政府對市場缺陷的扶正
第一節政府的使命
第二節政府管理機構
第三節政府行

經濟法學及相關著作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
《得失相等的社會——分配和經濟變動的可能性》
《經濟法基礎理論》
《競爭的經濟、法律與政治制度》
《法律與宗教》
《新編經濟法學》
《經濟法——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形式》
《自由主義》
《飄移的證據法》
《當代經濟法》
《現代化與法》
《經濟法學論點要覽》
《美國法律史》
《平等與效率》
《倫理學、效率與市場》
《經濟法的形式理性》
《商法基本問題研究》
《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
《企業與公司法縱論》
《經濟法人本主義論》
《經濟法現代性研究》
《經濟法實質化研究》
《經濟憲法學導論》
《中國公司法原理》
《經濟法原理》
《中國侵權行為法》
《市場邏輯與國家觀念》
《經濟法理論的重構》
《民法總論》
《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抉擇》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
《法與經濟學》
《集體選擇經濟學》
《經濟法基礎理論專題研究》
《法理學問題》
《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
《經濟法理念與範疇的解析》
《波普:批判理性主義》
《論經濟和社會中的法律》
《經濟學方法論的新趨勢》
《社會技術哲學》
《相對主義從典範、語言和理性的觀點看》
《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一種對解釋社會學的建設性批判》
《尋求經濟法真諦之路》
《社會科學:超越建構論和實在論》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
《國際貿易法》
《國際貿易法文選》
《經濟全球化》
《管制與市場》
《國有經濟法論》
《國有資產法》
《產權組織論》
《國際產品責任法》
《消費者保護法》
《日本禁止壟斷法》
《市場秩序論》
《台灣經濟法》
《經濟法與政府經濟管理》
《經濟法學體系的構造》
《中國經濟法學的回顧與前瞻》
《經濟法的法性與法經濟學分析》
《美國法律發達史》
《英國法律發達史》
《日本法律發達史》
《德國法律發達史》
《經濟法學原理》
《法治理想國》
《經濟法學研究綜述》
《現代經濟法入門》
《經濟法前沿問題》
《經濟法理論研究新視點》
《經濟法總論》
《產權、政府與信譽》
《司法過程的性質》
《商事法論集》
《契約法》
《債法總論》
《自由秩序原理》
《法學方法論》
《法律的正當程式》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正義論》
《實踐理性批判》
《科學革命的結構》
《制度法論》
《超越法律》
《社會契約論》
《通往奴役之路》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