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博古圖》
正文
中國宋代金石學著作。簡稱《博古圖》。舊題為王黼等奉宋徽宗敕編纂,一說王楚纂。共30卷。大觀初年(1107)開始編纂,書成於宋徽宗宣和年間(1109~1125)。該書著錄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銅器 839件。全書共分20大類,各種器物均按時代順序編排。卷一至卷五為鼎、鼐,卷六至卷七為尊罍,卷八為彝舟,卷九至卷十一為卣,卷十二至卷十四為瓶、壺、爵,卷十五至卷十七為斝、觚、斗、巵、觶、角、敦,卷十八為簠、、豆,卷十九為鬲、,卷二十至卷二十一為盦、斗、冰等,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為鍾,卷二十六為磬,卷二十七為弩機、轅、輅等兵器、車具,卷二十八至三十為。《博古圖》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包括一些著名的重器,如:晉姜鼎、齊侯鎛等。每類器物都有總說,每件器物都有摹繪圖、銘文拓本及釋文,並記有器物尺寸、重量與容量。有些還附記出土地點、顏色和收藏家姓名。對器名、銘文也有簡略的說明與精審的考證。所繪圖形較精,圖旁器名下均以“依元樣制”或“減小樣制”等字樣標明比例 (明代縮刻本,始刪去比例)。

該書流傳版本很多,如元至大重修本、明嘉靖七年蔣暘翻至大重修本,萬曆二十四年鄭朴考正中箱本,萬曆二十八年吳萬化寶古堂刻本,清乾隆十七年黃晟的亦政堂重修寶古堂本等。以明嘉靖七年本最佳。
配圖
相關連線
中國版畫簡目(一)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