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本中國書籍的生動顏色能讓人想起中世紀歐洲手稿中的圖畫。劉若愚(明朝)在他的《內板經書紀略》
創建日期
1486語言
中文地點
東亞>中國時間
500公元-1499公元1500公元-1699公元
專題
宗教>其他宗教>源於印度的宗教歷史&地理>亞洲歷史>中國&附近區域
其他關鍵字
明代,1368年-1644年條目類型
圖書物理描述
宣紙上的筆墨木雕版印刷插圖收藏
中文善本古籍收藏機構
國會圖書館
釋氏源流
法身是清淨的,本沒有生滅。然為了度化群迷,亦可乘大悲願力,示現受生。釋迦牟尼便是示現於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應身佛。釋迦是梵語,譯為華語稱能仁。所謂垂跡,以法身為能現之本,而變化諸多分身以濟度法界眾生,是佛自覺覺他達到極圓滿極神妙的境界。且如釋迦如來,實於久遠劫前早成正覺,而仍以八相示現人間,雖僅短短數十年間,但為化導眾生而留下許多事跡。我們可以藉著許多事跡,進而體悟法身的實相妙理。其實,法身、應身皆屬不可思議,所以,不可以平常“生滅”的觀念認定當時釋迦真實誕生於王宮,其後又當真在雙林謝世。要知道這是佛的大慈大悲,憐愍眾生長迷不醒,為化導凡俗同歸大覺,於不生滅中示現生滅,受生於王宮貴族,具三十二相,號稱釋迦,而後棄王位而出家,悟道成佛,度化無量眾生。今引經據論,略述釋迦如來一代化儀,修因證果之前前後後,使人們從中可以了解到佛之所以垂跡人間度化眾生的殊勝因緣。
中國版畫簡目(一)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