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特色
書前附有十二幅精美插圖,均出自張夢征手筆,這些繪畫作品,無論在人物的處理上或背景的襯托上,都發揮了極大的匠心。鄭應台在原書序文中說:“夢征少年,胸次何似,何以晉唐宋元之師法無不具,山形水性,夭態喬枝,人群物類無不該,淋漓筆下,絕於今而當於古也。”不僅繪畫如此,就是圖版的刻工刀法,絕對堪稱古代版畫傑出的代表作。鄭振鐸在《中國版刻圖錄序》中說:“歙縣虬村黃氏諸名手所刻版畫盛行於明萬曆至清乾隆初,時人有刻,必請歙工。”而《青樓韻語》,正是於萬曆丙辰(1616)由歙縣虬村黃桂芳、黃應甫等人合刻,十二幅插圖,人物在版面上的位置成比例地縮小,整個畫面繁雜的人物和背景被處理得十分勻稱,精雕細刻,圖文並茂至臻完美,不愧於“徽刻之精在於黃,黃刻之精在於畫。”明、清《青樓韻語》的善本極為難尋,電子版有兩種民國時期版本。若論印刷之精美者,當屬民國三年(1914)的“隱虹軒”版,尤其是原書插圖,無一遺漏,且印製精美,書頁均為大字。次之則為民國二十四年(1935)中央書店作為“國學珍本文庫”第一集第九種的鉛印版,插圖不全。但中央書店“國學珍本”版另有佳處,這個版本將《青樓韻語》分二冊出版,上冊為《青樓韻語》原書,下冊則輯錄了清人同類著作《燕台花事錄》、《珠江名花小傳》、《白門新柳記》、《白門新柳補記》、《白門衰柳附記》等內容。
中國版畫簡目(一)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