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瘋狂是誰》](/img/a/645/nBnauM3X2IzN1ATM0UjM5YjMyITMwIDM1QjMwADMwAzMxAzL1I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出 版 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版次: 1 頁數: 164
印刷時間: 2008/09/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11250111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個人理財 >> 投資指南
編輯推薦
所有的東西似乎都能哼起瘋狂的曲子,跳出瘋狂的舞蹈;所有已經瘋狂的東西似乎都能脫離正常運行的軌道,在非正規的道路上依舊奮然前行!只有在退潮的時候,才能看清楚究竟是誰在裸泳。
——沃倫•巴菲特
一杯啤酒總會有半杯泡沫在裡面。
——喬治•索羅斯
經驗顯示,市場自己會說話,市場永遠是對的,凡是輕視市場能力的人,終究會吃虧的!
——威廉•歐奈爾
每個笨蛋都會從自己的教訓中吸取經驗,聰明人則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
——俾斯麥
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與賭博無異,必敗無疑!
——彼得•林奇
順應趨勢,花全部的時間研究市場的正確趨勢,如果保持一致,利潤就會滾滾而來!
——江恩
內容簡介
瘋狂的事件為何此起彼伏?到底是傳承文化還是熱錢炒作?
瘋狂的人們是會繼續深陷其中,還是能夠全身而退?
歷經兩年跟蹤調查、深入採訪行業資深人士,
為你展現瘋狂事件的全部過程,揭秘瘋狂炒作的內幕詳情
下一個瘋狂究竟是誰?!
普洱茶突然間成了能喝的“古董”,價格扶搖直上;
紅木似乎重新歸入只有皇家人士才能典藏的行列;
本來作為收藏的藝術品,被吹成了一個個天大的泡沫;
現實版的“瘋狂的石頭”,動輒上百萬的賭本;
股票的衍生產物——權證,其漲幅屢屢刷新上漲記錄;
屬於商業正常發展模式的加盟,在優美意境中迷失了本來的方向,走向了不顧一切隨意擴張的深淵……
瘋狂,真的很瘋狂!
其實,瘋狂過後,總會有回歸理性的時候,人們在“漲——漲——再漲——還再漲——跌了——怎么還跌——還在跌”的現實中開始捶胸頓足,後悔不已。但是,一切都已是現實,瘋狂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場戰役,戰役開始了以後就知道勝利者會是那些依舊能理性思考的人,而失敗者會是那些始終保持瘋狂的思想,總是以為瘋狂沒有盡頭的人。
是時候該好好想想了,我們不能再漫無邊際地瘋狂下去,我們不能再在瘋狂的迷途中繼續前行,理性,應該是我們認準的路。
作者簡介
1996年7月,《中國財經報導》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誕生。它致力於提供精準實用的投資理財信息,迅速成為當年中國電視財經欄目的旗艦。十多年來,《中國財經報導》以“打開經濟問號”為使命,連續策劃製作了《紅色財經之旅》、《中國經濟大講堂》、《CCTV中國經濟年度報告》、《經濟生活大調查》等重大經濟題材的節目,曾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電視節目榜》最佳財經節目。2006年8月,《中國財經報導》轉型為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中一個時長60分鐘的大型財經深度調查和評論欄目。面對具有極強不確定性的全球化市場,它始終堅守在經濟的最前沿,以力求“選題精準”為節目理念,堅持不懈地用獨特的視角“聚焦爭議話題、解密市場玄機、關注重大變革、剖析典型案例”。接連奉獻了《爭議電動車》、《有色金屬:高價下的憂慮》、《林毅夫零距離》等有影響力的深度報導節目和《“生”於1977》等系列節目。
進入2008年,《中國財經報導》又及時抓住市場熱點,連續策劃推出了《牛熊一年間》、《“入木三分”探紅木》、《“玩”石價幾何?》、《次貸颶風的未解之謎》、《油價大賭局》、《高糧價警報》、《一個出口大戶的“生死劫”》等財經節目,在業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目錄
前言第1章 “能喝的古董”:熱錢煮沸普洱茶
今非昔比普洱茶
沸騰的普洱茶
捲土重來普洱茶
比牛市還牛的普洱茶是人為炒作出來的?
提防黑心茶商的陷阱
好普洱鑑定三原則
普洱茶價格波動分析
憂慮的普洱茶
第2章 現實版“瘋狂的石頭”:玩石價幾何
神仙難斷寸玉
瘋狂的石頭在騰衝
欲重拾輝煌的騰衝翡翠交易
綠的翡翠,紅的市場
“關門”賣玉
擦亮慧眼辨真玉
第3章 當經典遭遇時尚:“入木三分”探紅木
木頭也瘋狂
紅木家具,為何牛氣沖天
“良材”與“美器”
紅木市場的瘋狂與墜落
紅木家具何時再度“瘋狂”
解析中國紅木市場漲跌
第4章 當藝術遭遇市場:藝術品市場的紅與黑
“天價”的“面具”
畫出的財富
影響中國書畫價格的因素
從廉價到天價
它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嗎
掛在牆上的股票
新啤酒總會有泡沫
第5章 坐著過山車體驗心跳:權證的證明
跟風投機者的“盛宴”
價格在天堂與地獄間起伏
權證大戶之道
“末日輪”義莊真相
權證瘋狂動了誰的神經
暢想“新秩序”
第6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特許加盟是“餡餅”還是“陷阱”
全新的現代行銷模式
“錢景”雖好“陷阱”不少
奔“錢景”怎樣防“陷阱”
特許加盟認識的誤區
特許加盟熱的背後
進入加盟領域要三思
掉渣餅:美麗的傳說遭遇冷落
“自然美”的35年
後記
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第1章 “能喝的古董”:熱錢煮沸普洱茶普洱茶也能成為金融投資工具?在一些投機者手中,這個疑問早就變成白花花的銀子。由60多人的隊伍護送著一塊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百年普洱貢茶,從北京輾轉全國各地,使“普洱茶熱”達到一個新的高潮。近年來,普洱茶價格狂漲了數十倍甚至百倍,收藏者越來越多,甚至有賣掉寶馬車收購普洱茶的“新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變的是演員,不變的是劇情。在這幕正在熱映的肥皂劇中,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君子蘭熱”、“蘆薈熱”的影子。仿佛每隔一段時間,時代總會丟出一個“潘多拉魔盒”,來驗證一下大眾的理智與情感。
這幕可以稱為“瘋狂的普洱茶”的大戲,腳本作者還尚未有人知。只不過初一亮相,就先贏得“滿堂彩”。說白了,其核心概念其實只有一條:普洱茶可以升值。於是圍繞這一主題,形形色色的劇情熱烈地演繹起來。一路“牛市”走下來,普洱茶成了只升不降的“績優股”,人
們的欲望在“瘋牛”的刺激下,越發地變得血紅起來。
今非昔比普洱茶
300年前,“貢茶”在馬背上意外發酵的“美麗錯誤”造就了普洱茶。但直到300年後,這份美麗才享有了它的天價。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普洱茶的價格逐漸“瘋狂”,在短短几年間,其價格上漲了成百上千倍。
現在,原產雲南的陳年普洱茶“比黃金還貴”,是“能喝的古董”。無論從市場的一般規律還是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普洱茶在行銷上無疑是成功的,找對了市場的共振點,就能引起產業的“蝴蝶效應”。
在這個“瘋狂”的季節里,普洱市進山的土路從早到晚都煙塵滾滾。中國茶藝樂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璋對此深有感觸,“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裝著現金,睡在茶農家裡,搶收春芽的。很多時候是那邊進賬,這邊立刻刷卡,買茶的人甚至比賣茶的人多,晚來一步,即使一個月前交了訂金也會被人搶走原料。”
據了解,2007年春普洱茶青價格比2006年上漲了200%~300%。2006年賣100元/公斤的毛茶在2007年4月就賣到300元/公斤。老班章(滋味最好的古樹茶)甚至賣到1800元/公斤,而景邁、易武的古樹茶也同樣漲到450元/公斤。勐庫喬木茶賣到200元/公斤,無量山喬木茶到250~260元/公斤。據了解,售價最便宜的台地茶也從2006年的十幾元/公斤上升到現在的50~60元/公斤。
到底什麼是普洱茶?普洱茶最原始的解釋就是普洱地區產的茶。這個定義通行於明代以前,到清代,由於公元1732年前後普洱的農民起義遭到鎮壓,兵禍無情,普洱當地的產茶量降為零,普洱茶以地名命名的時代宣告結束。第二個定義是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長的大葉種茶製成的曬青毛茶和緊壓茶(通常被稱為生茶),這類茶經過長時間的存放有可能變成自然後發酵茶。第三個定義是曬青毛茶經過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通常稱為熟茶),它的銷售比重大,傳播最為廣泛。茶葉採摘後,經過殺青、揉捻,在陽光下曬乾,製成曬青毛茶,再經過一種後發酵工藝製成熟茶,具有醇厚、耐泡、陳香的特點。
既然現在的普洱茶不是根據其地名而來,那么它的產區又在哪裡呢?明清以前,普洱茶的產區主要是思茅和西雙版納,後來逐漸發展到雲南的昆明、大理、臨滄等地。1973年以後,隨著普洱茶人工後發酵技術的發展,普洱茶的產地逐漸擴大,甚至擴及省外和國外。但是普洱茶作為歷史名茶,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工藝性特點。雲南原產地的普洱茶才是愛茶人心中的至愛。
普洱茶雖然已有很長的歷史,然而史書記載普洱茶的相關文獻很少。從雲南種茶歷史看,清中期以前,茶葉主要產在思茅、西雙版納地區。那時普洱茶的初制主要是由茶農完成的。他們把採摘的茶葉在陽光下暴曬,先製成曬青毛茶,再經蒸壓成型,製成圓形緊壓茶。這裡有兩個細節關係到普洱茶品質的形成:曬青毛茶是綠茶中含水分最多的,同時在茶葉運輸過程中,為了防止茶碎,須在茶葉中灑些清水,將茶潮軟,這就更加大了茶葉的含水量。將這些茶葉運往思茅或普洱的總茶店,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這批茶葉已基本完成一個初步的冷發酵過程,由生茶變成發酵較輕的熟茶。在思茅或普洱的總茶店,一部分散茶經挑揀後內銷,一部分蒸壓成餅茶,每7圓為一筒,外包筍葉,這時為了使筍葉柔軟也要將其浸濕,然後銷往藏區。從思茅經傳統的茶馬古道普洱一景谷一景東一南澗一祥雲一麗江一滇藏線到達拉薩。這條路全過程需要100天,儘管路途遙遠、空氣乾燥、氣溫較低,但茶葉本身和筍葉中包含的水分仍使這些餅茶緩慢地冷發酵,形成雲南特有的大葉種發酵後的普洱茶,其獨特的陳香和濃郁的湯色尤其受到藏族同胞的喜愛。因此普洱茶的品質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氣候原因和特定的運輸過程形成的歷史產物。當時,這些工藝很難讓人們理解,造成了普洱茶的神秘感。有人說它是錯誤的產物,但它是美麗的錯誤。
到了20世紀30年代後,交通條件和運輸條件改善,進入藏區的時間縮短為40天左右,普洱茶的自然發酵過程很難完成,因此,各個廠家開始研究人工簡化工藝,包括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冷發酵、蒸氣熱發酵,以及20世紀70年代渥堆發酵的研究。今天我們飲用的普洱茶大多是人工後發酵生產的普洱茶。悠悠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不復存在,但普洱茶的故事、普洱茶的傳奇卻永遠留了下來。
20世紀90年代末,普洱茶開始在我國內地萌芽,主要以紀念茶和工藝茶為主,普洱茶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上流社會、政界、商界和文化界中,此時的普洱茶主要是以禮品的形式在這些人群中流通。此時為普洱茶消費的萌芽期。
2000~2001年,隨著普洱茶的慢慢普及,雲南的普洱茶生產企業開始迅速進入市場,由於大部分廠家採用的茶青都是台地茶,再加上市場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普洱茶的認識不足,這一時期的普洱茶消費主要集中在普洱生茶。
2001~2002年,隨著我國台灣、香港等地茶商陸續進駐最大的茶葉市場——廣州芳村南方茶葉市場,由於這些茶商較早地接觸普洱茶,經過他們的宣傳和普及,喝普洱老茶慢慢成為消費主流,“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風氣一時在消費者中流傳。此時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和推廣宣傳也逐漸展開。
2003~2005年是普洱茶的迅速發展時期,雲南的普洱茶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雲南的千山萬水之間,普洱茶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此時的普洱茶市場也進入一個你爭我奪的混亂時代。收藏市場、拍賣市場迅速擴張,消費市場、禮品市場進一步囊括普通消費者。普洱茶茶葉產品從當初的台地茶、古樹茶、野生茶等茶青的競爭和不同山頭茶青的競爭,進入一個以品牌為導向的普洱茶競爭時代。
1993年4月是“普洱熱”的一個分水嶺。這年4月,“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普洱茶葉節”在思茅舉行。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名專家學者親臨現場。會議最大的收穫是解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有關世界茶樹原產地的懸案:世界茶葉原產地在中國,在雲南思茅。後來,這些專家回去都成為義務宣傳員,把普洱茶從思茅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從1993年開始,思茅堅持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茶葉節”,宣傳普洱茶文化。事後證明,這一舉措使思茅的普洱茶發展勢頭領先於雲南西雙版納、臨滄等主要產茶區。
此時,鄧時海等一批台灣茶人的茶書相繼出版,對宣傳普洱文化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年份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直接表述,也讓普洱老茶獲得巨大的升值空間,而文化的附加值讓普洱茶在市場表現上有著更多的發揮餘地。
20世紀90年代中期,雲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把以食品為重點的生物資源開發產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建設,希望把“雲茶”打造成繼“雲煙”之後雲南省又一知名產品。這為整個普洱茶產業提供了政策環境。
2005年3月26日,沈培平當選為思茅市市長。他上任後不久,將思茅市定位為“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並將普洱茶定位為思茅市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就在沈培平當選思茅市市長的這一年,茶葉節的重要活動“馬幫茶道·瑞貢京城”開始了。這一活動被譽為有關普洱茶的最大的行為藝術,沿著舊時的馬幫進京的路線一路北上。媒體對此爭相報導,在全國引起極大轟動,普洱茶在最大範圍內進入全國公眾視野。此後類似的“創意”活動層出不窮,用於文化宣傳和商業運作。
知名度的井噴式提升和文化價值的賦予,讓普洱茶在茶葉拍賣會上搶夠了風頭,一餅普洱茶從幾十萬到一百多萬元不等的天價,成為人們的熱鬧談資。雖然這一再被指為普洱茶商之間的“零和遊戲”,但在“全民普洱風潮”下不足為奇。
就在普洱茶穩步發展的同時,思茅市更名普洱市一事也冒了出來。
真正提出更名始於2001年。當年4月,思茅地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黃桂樞首次在全球普洱茶專家面前提出了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的建議。
此後,更名的呼聲日漸高漲,從民間熱議上升到政協提案、人大議案。2005年根據思茅市人民代表大會形成的更名議案,思茅市最終做出了更名申報的決定。直到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
隨著追求功能性保健產品的消費者增加,普洱茶已經開始走出雲南大山,從沿海城市風靡至北京,收購、囤積普洱茶的人士大有人在。
最近流傳著一個普洱茶的故事:有個買家,前幾年用一輛寶馬3系的錢來買普洱茶,有懂的人看了他的茶說,現在把茶賣掉可以換一輛寶馬5系,但是再過幾年出手,可以換一輛7系。普洱茶越存越值錢的說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社會投資。
沸騰的普耳茶
多年前默默無聞的普洱茶如今成為茶中極品,價格迅速翻漲數十倍。是普洱茶的“大器晚成”,還是另有原因?
“2006年進貨價格為30多元一塊的7兩裝七子茶餅,到了2007年就變成150多元錢,而市場零售價格還要高很多。”提到當前茶葉市場普洱茶的價格,馬連道一家茶莊的老闆感慨地說,普洱茶價格漲得太快了,甚至讓他這個做茶葉生意8年之久的老茶人都感到意外。
以中國茶葉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省為例。幾年前,在那裡批發普洱茶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很多時候還可以賒賬。但是自從普洱茶被炒得沸沸揚揚之後,根本就不存在先提貨的可能了,通常都要提前一段時間預付訂金,甚至還要根據付款先後順序提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普洱茶,普洱茶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價格當然會瘋狂上漲!”雲南昆明一家知名茶業有限公司的市場開發部經理邵顯君稱,普洱茶價格在幾年內迅速上漲的原因就是人們對它的追捧,而追捧它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大茶商的瘋狂炒作。
邵顯君說,例如雲南一家知名茶廠生產的一款500克普洱茶茶餅,1997年的進貨價是7元一塊,可是到了2007年已經漲到160元一塊。再如另一種型號的普洱茶,2006年年初新茶進貨價為30多元一塊的700克茶餅,到2007年年初,同樣茶葉的進貨價就漲到150多元。一些紀念版和收藏版的普洱茶產品在一年內上漲幅度更大,大部分都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10倍。
記者對茶葉市場以及茶樓、茶坊等進行了調查,發現在眾多品種的茶葉中,普洱荼已經成為最受寵的一種茶葉,它幾乎成為茶葉中“時尚”、“健康”和“品位”的象徵。
一家茶樓的服務員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市民對普洱茶越來越青睞,喜歡普洱茶的人群也越來越廣泛。同時,從茶葉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來看,普洱茶的種類也由原來的幾種發展到了幾十種,品牌也在逐年遞增,而且大多數種類的普洱茶也都轉變成一種禮品。“吉祥如意、馬到千里、一帆風順……”記者在荼博會和茶葉店裡發現,一些作為禮品茶的普洱茶產品都被冠上這樣祝福字眼的名字。雲南一家茶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如夸的普洱茶被賦予了很多文化氣息和商業氣息,更多情況下,普洱茶已經成為一種象徵。該負責人指著專柜上的各種普洱茶禮品說,這些茶已經不是用來喝的了,喝普洱茶的人井未增加多少,但是關注它的人卻越來越多。
一家茶樓的經理稱,如今 些人對普洱茶的追捧程度幾乎達到一種失去理智的程度,在北京,曾有人出100萬元叫買一塊普洱茶茶餅,其目的是將那塊具有30年歷史的普洱茶茶餅當做禮物贈送他人。
熱銷現象存在,但普洱茶的真正價值何在?是否越陳越好喝,越老越值錢呢?其收藏價值何在呢?為此,記者對於雲南產地、廣東和北京銷售市場、北京的茶商及質量監督部門進行了採訪。
一種茶可以保健,在專家描述的眾多功能中,最吸引人的當屬“降脂、減肥”;一種茶可以喝,越是長時間存放,越顯味道醇香;一種茶可以收藏,陳年老茶有古董茶之說,且可以以不菲的價格成交……這種神奇的茶,就是產自我國西南邊陲雲南省的普洱茶。
在北京的馬連道等茶葉批發市場,你可以看到銷售普洱茶的商戶一家挨著一家,銷售普洱茶的火熱勢頭可見一斑。從每餅幾十元到每餅上千元,普洱茶的身價在茶葉店根本沒譜,甚至千元以上檔次的普洱茶,每家茶葉店也擺出幾塊充充門面。
通過多家茶樓經理的介紹,記者採訪了一些有著多年炒茶經歷的普洱茶炒家。在炒家中,很明顯分為兩個派別。一種是因個人喜好收藏普洱茶,並沒有對升值抱有過多幻想。而另一種炒家則是看中普洱茶的升值價值,希望通過收藏獲取經濟利益。“‘穩掙不賠’的投資方式,為什麼不去炒?別人都賺錢了,我們為什麼不去賺?”提到炒茶的目的,炒家藏先生這樣說。藏先生是一家駕校的校長,業餘時間幾乎成為一名專業的普洱茶炒家。他從2004年開始加入炒茶的行列,但是他說,他算是“出道”比較晚的,因為他的很多朋友早在2000年就開始炒茶了。藏先生說,他之所以炒茶就是將它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因為他認為普洱茶“越陳越香”、“越陳越貴”,他覺得這是一項“穩掙不賠”的投資。
在記者採訪的20多位炒家中,跟藏先生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大約占到60%,他們本身對普洱茶的了解並不多,而且很多人幾乎從來不喝茶。
與藏先生這樣的炒家不同,還有一類普洱茶炒家,他們收藏普洱茶是因為個人喜好。普洱茶愛好者穆先生說,他從2000年開始收藏普洱茶,如今已經收藏了幾十公斤。他最初是想通過喝茶減肥,後來漸漸開始喜歡上了普洱茶。穆先生稱,他並沒有指望這些茶真的會升值,不過即使茶價大降,他也覺得無所謂,因為他並沒有指望靠普洱茶發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