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做得好不好吃,調料很重要。我大中華各大菜系,讓人垂涎三尺,但如果廚師做菜時不放任何調料,菜的味道就要遜色許多。也就是說,在古代,尤其是調料不夠豐富的歷史時期,我國古人的菜味道也很普通。如果你能穿越到古代,說不定他們認為美味的東西,而你難以下咽。
調料的豐富帶來了菜餚味道的進步,近代以來,有種調味品的發明,可以說給菜餚味道的發展帶來了里程碑式的意義。這種調味品就是味素。
味素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調味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但你知道它的發明者是誰嗎?是一個日本人,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池田菊苗。
池田菊苗發明味素源自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一天他下班回家,老婆給他做了一道黃瓜湯,池田菊苗喝了一口,發現這道黃瓜湯的味道不同尋常,非常鮮美。他問老婆今天的黃瓜湯為何如此鮮美,他老婆也說不出原因來。
天生愛專研的池田菊苗決定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他用勺子在黃瓜湯里攪了幾下,發現裡面有海帶。池田菊苗恍然大悟,一定是海帶里有什麼東西,給黃瓜湯帶來了鮮味。
從此,池田菊苗仔細研究海帶的化學成分。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他終於發現海帶中有一種叫谷氨酸鈉的物質,而正是這種物質能夠大大提升食物的鮮味。在這以後,池田菊苗便用小麥和脫脂大豆做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提取出谷氨酸鈉這種物質,並且取名“味之素”。
味之素,也就是最初的味素。味素發明以後得到迅速發展,由於它能夠給食物帶來美味,深受消費者喜愛,很快便成為各大超市商品的熱賣品。20世紀30年代,美國已經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味素消費國。美國很多餐館都使用味素來調味,特別是中餐館對味素的使用更為普遍。
1925年,我國化學家吳蘊初在池田菊苗的影響下,也發明了專屬中國的味素。味素一經面世,同樣在中國市場賣得非常火爆。為了與日本的“味之素”對抗,吳蘊初宣布,放棄味素的國內的專利,希望全國各地大量仿造生產。
此後,國內各地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味素品牌,國貨味素市場極大繁榮,日本的“味之素”除了在日本關東軍占領的我國東北地區外,在中國的其他地區再也難見蹤影。
不過到了60時代,美國有些研究表明,吃了味素之後會出現頸部、背部、雙臂麻痹、全身虛弱和心悸的症狀(但聯合國和美國食物管理局都指出食用味素是安全),但味素的熱度從未減輕,尤其在亞洲地區,它依然是生活必備品。中國菜能有今天這樣的美味,味素功不可沒。
味素 調料 池田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