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其實,天下本是天下人共有,帝王自然是有能者居之,無所謂篡不篡一說,但我為什麼還說司馬炎篡魏呢?為什麼不說曹丕篡漢呢?
所謂篡位的人,即是朝廷之賊,竊取了原來朝廷的權柄,而曹丕顯然沒有。東漢朝廷在他父親曹操那會兒就名存實亡,漢獻帝最落魄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如果不是曹操把他迎往許昌,說不定他就死在逃難途中。曹操的權力與地盤都是自己真刀實槍打出來的,不是竊取的漢獻帝的權力,漢獻帝早就徒有虛名。曹丕繼承的自然是曹操權位,他只是不再想讓漢獻帝裝點門面,所以他的稱帝是正常的改朝換代,不是篡位。
但司馬氏祖孫三代的權力,是來源於魏國皇帝,祖孫三代欺負人家孤兒寡婦,竊取了曹魏的政權。曹魏本沒有名存實亡,是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事變殺了曹爽,司馬昭又殺了皇帝曹髦,才把魏國皇權據為己有。這種手段在當時人看來是很卑鄙的,司馬懿的後代東晉孝明帝司馬紹聽到宰相王導說起這事,竟然羞愧得掩面汗顏。
晉朝雖然統一了中國,但統一的時間並不長,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弱智兒子司馬衷即位,恐龍皇后賈南風弄權,導致八王之亂爆發,少數民族乘虛而入,晉朝被腰斬,分為東、西兩晉,西晉的兩年皇帝被漢趙皇帝劉聰俘虜到北方,受驚屈辱而死。
當北方動亂之際,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逃亡南方建業,在西晉滅亡後,他在王導的輔佐下稱帝,延續晉朝的國祚,是為東晉。東晉在南方苟延殘喘了一百年,直到420年,被崛起的庶族權貴劉裕取代,晉朝滅亡,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
無獨有偶,五百年後,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稱帝,建立宋朝。毫無疑問,趙匡胤稱帝也是所謂的篡位,後周當時不僅沒有名存實亡,而且正值國力巔峰時期,趙匡胤作為後周的武將,本當奮勇報國,卻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實在不厚道。
當時後周的皇帝是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他的父親是號稱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柴榮雄才大略,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中國或許能被他統一。趙匡胤搶了柴榮留下的一手好牌,可以打得不怎么樣,始終沒有統一中國。
有時候吧,別怪敵人太強大,要多反思自己,宋朝不學會反思,一味地拿錢買和平,其結果是,北宋末年,金軍南下,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俘虜,和西晉兩位末代皇帝一樣,擄至北方受盡屈辱而死。
與晉朝一樣,同樣是當北方動亂之際,趙匡胤的後代、宋徽宗之子趙構逃往應天府,在一班忠臣的輔佐下稱帝,延續宋朝國祚,是為南宋。南宋也只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1279年為蒙古所滅。
晉朝與兩宋,相隔五百年,都少數民族被腰斬,皇帝都被擄掠到北方羞辱,又都是在南方重建政權,結局真是驚人的相似,這難道是篡位後的報應嗎?可不能這么說,咱別迷信,但可以從開國之君的能力上簡單的分析一下,司馬炎有多大能耐?趙匡胤又有多大能耐?
都不咋地!相對於那些開國皇帝,這哥倆能耐確實不高,所以都犯下了重大錯誤,一個開歷史倒車搞分封制(關鍵是還讓個弱智當繼承人),另一個明知強敵環飼,還重文輕武。
如果司馬炎不搞分封制,就沒有八王之亂,晉朝就可能不會被自己耗盡元氣,五胡亂華就可能不會發生;同樣,如果趙匡胤不制定重文輕武的國策,宋朝就可能不會被少數民族政權吊打,也就可能不會發生金軍滅宋的悲劇。
開國皇帝真不是誰都能做的啊!
司馬炎 晉朝 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