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玄孫 晉朝賢明之君 以祖上的事跡為恥 直言江山難保

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清楚,大陰謀家司馬懿陰鷙狠毒、奸詐虛偽,在歷史上早有定論,他為了上位做出的恁多卑鄙事,實在是令人不忍細觀。作為最受其器重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性格也頗肖其父,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外飾忠順、內實陰詐的同時,對於政敵從來都是果於殺戮、毫不手軟,甚至連自己的至親都不放過,委實是一對禽獸父子“三人檔”。

司馬懿父子作惡多端,備受後世口誅筆伐司馬懿父子作惡多端,備受後世口誅筆伐

其實司馬懿父子的惡名不僅僅在晉朝之後得以傳播,甚至在晉朝便已存在,雖然屬於社會上不能說的秘密,但依然有很多忠直之士對他們萬分鄙夷,甚至連司馬懿的玄孫晉明帝都深以為恥。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晉明帝司馬紹是司馬懿的玄孫,琅琊武王司馬伷(司馬懿第四子)的曾孫,琅琊恭王司馬覲之孫,東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生母是宮人荀氏。司馬紹年幼聰慧,深受明帝喜愛。司馬睿未稱帝時,某日與司馬紹閒坐,正遇晉愍帝從長安遣使來傳達詔令。司馬睿逗兒子,便問他太陽與長安哪個遠,結果司馬紹說長安近,太陽遠,原因是不曾聽說過人從日邊來。司馬睿聽後,點頭讚許。

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元帝司馬睿

等到第二天舉行宴會時,司馬睿為誇耀兒子的聰慧,便當著屬下的面,再次向司馬紹問這個問題,結果司馬紹卻回答是太陽近,長安遠。司馬睿聽後很生氣,便質問司馬紹為何前後不一,司馬紹笑著回答道:“因為抬頭就望見太陽,但卻望不見長安,所以說長安遠,太陽近。”在座的賓客聽後大感驚異,都誇讚司馬紹是個神童。

年數歲,嘗坐置膝前,屬長安使來,因問帝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群僚,又問之。對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異間者之言乎?”對曰:“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由是益奇之。見《晉書·卷六·帝紀第六》

東晉明帝司馬紹是一代明君東晉明帝司馬紹是一代明君

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後,立司馬紹為太子,並為他擇選德才俱佳的屬臣。當時的名臣,從王導、庾亮到溫嶠、桓彝、阮放等人,都被司馬紹親近看重,引為良師益友。不僅如此,司馬紹還好習武藝、善撫將士,很得軍心。當時江東人才濟濟,無論遠近都歸心於司馬紹,將他視為帝國未來的希望。

公元322年,晉元帝司馬睿駕崩後,太子司馬紹登基為帝,是為晉明帝。明帝即位時只有23歲,外有江北胡夷窺伺,內有大將軍王敦專權,局勢異常的危峻。面對這樣一種危險的局面,明帝憑藉著自己的隱忍明敏,成功地平定王敦之亂,分派心腹重臣擔任各州的刺史,在削弱王氏宗族勢力的同時,也加強北方的防務,給國家帶來一種相對安定的局面。

東晉宰相王導東晉宰相王導

明帝在治國平亂之際,經常和群臣探討過往各朝代治亂興衰的話題,某日向大臣溫嶠詢問晉朝興起、一統天下的原因,溫嶠支支吾吾,不肯正面回答。此時,宰相王導站出來,將司馬懿父子陰謀篡權、誅滅名臣望族、寵幸栽培黨羽、廢立弒殺魏帝的斑斑劣跡,向明帝一一詳述無遺。明帝聽完後,先是目瞪口呆,接著便是羞愧萬分、掩面而泣,向王導連連哀嘆道:“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怎么可能會長久呢?”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弒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見《世說新語·尤悔》。宣王即司馬懿,文王即司馬昭,皆是晉武帝司馬炎在當魏朝的晉王時,為他們追加的諡號。

明帝之後,晉朝國祚又延續近百年明帝之後,晉朝國祚又延續近百年

正因為祖上德行有愧、作惡多端,所以為洗刷惡名考慮,明帝在位時加意勵精圖治,籠絡士民,以期改變天下士民對司馬家的壞印象。明帝在位儘管只有短短的3年時間,但對消除大患、穩定時局建樹頗多,被後世成為一代明君。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司馬家的國運又維持了近100年,直到被權臣劉裕取代。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