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么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
然而時至今日,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乾陵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位於陝西鹹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於北峰之上。
梁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民眾稱為“奶頭山”。
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
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
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傳說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後,曾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當時名家臨摹蘭亭序真跡,分賜皇子、近臣,這就是傳於後世的唐人摹本的由來。
同樣喜好王羲之真跡、承繼大位的李治,並沒有完全執行父皇的旨意,而是用摹本了調包,把蘭亭序真跡截留了下來,後陪葬乾陵。
乾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是唐高宗李治和其皇后,也就是後來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豪門大族王羲之在第一大都市會稽(紹興)撰寫。
《蘭亭集序》總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
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據說被溫韜挖了十七座,唯獨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還。因此蘭亭序真跡之謎不僅沒有得到破解,反而再添新疑。
在唐之後,再沒有人見過蘭亭集序的真跡,這也使更多人相信蘭亭集序隨葬乾陵的說法。解放後郭沫若等一再請求發掘乾陵,就是想一睹蘭亭集序的真跡,但被周恩來否決,說一百年不發掘,蘭亭序的下落至今仍是個謎!
再錄周恩來怎么回應郭沫若挖掘“乾陵”一事。
乾陵又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毫無疑問,裡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貴書籍字畫,說不定有武則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石破天驚,這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史學家郭沫若實地考察後,心旌動盪,他期待發掘乾陵。
1960年3月20日,中國社科院院長郭沫若再次來到乾陵。乾陵的氣勢讓詩人郭沫若詩興蕩漾,他在後來的《游乾陵》一詩中慨嘆:
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權衡女帝智慧型全。
黃巢溝在陵無恙,述德紀殘世不傳。
待到幽宮重啟日,還期翻案續新篇。
由這時候起,有關部門對乾陵的調查和陪葬墓的發掘工作馬不停蹄。
隨後,在史學家郭沫若的倡議下,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乾陵發掘計畫》。
964年的時候,郭沫若發表文章,提出一個觀點:《蘭亭序》是隸書作品,不是行書寫的。大家知道《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是用行書寫的。
郭沫若認為,不對,《蘭亭序》是用隸書寫的,我們看到的《蘭亭序》,不是王羲之本人寫的。他的論據是什麼呢?是最近出土了一些東晉的墓誌,都是由隸書寫的。
於是,有的人就寫文跟他爭論,表示《蘭亭序》怎么可能是隸書,明明是行書嘛。 這一爭,就驚動了毛主席。
裁判就在乾陵裡面,據說,乾陵里就有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到底誰對誰錯,打開一看就知道了。所以,郭沫若先生很高興,又給周恩來打報告,說我們是不是挖開看看。
這時,明定陵的發掘正在進行,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現在郭沫若又想要動議乾陵的發掘問題,周恩來總理思忖之後批示:此事留作後人來完成。
總理看似委婉的批示,卻拒絕了郭沫若們對乾陵全面發掘的提議。
由1998年3月的全國兩會開始,陝西省代表團連續幾年把《關於發掘唐乾陵的建議》提交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挖還是不能挖,關於乾陵命運的論爭持續了三四年時間。最後,以不宜發掘的結論平息了論爭。
乾陵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