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豫州,中州,中原,古代位於天下的中部。豫西洛陽是中華聖城,105位帝王在此定都,定都歷史有1529年。豫西南的南陽盆地農業發達,經濟繁榮,是古代北方重要城市。
自古以來,洛陽到南陽的宛洛古道一直是重要交通線,這條路再向南可達荊襄。從洛陽到南陽有兩條古路:一條經龍門、汝陽、汝州、寶豐走葉縣,該路較寬闊平坦,但路程較遠;另一條經龍門、汝陽、石龍區、魯山,途經山區道路奇險,但路程近,被稱為“捷道、險道、奇道”。
汝州是宛洛古道的必經之地,北距洛陽80公里,南距南陽200公里,占據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
汝州地處洛陽盆地的南端,地勢兩山(伏牛山、嵩山)夾一川,汝水流中間,環境適宜。早在100萬年前,汝州寄料鎮張灣村一帶就有先人居住,這是我國至今發現的僅次於雲南元謀人的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
黃帝時期,這裡是正妃嫘祖的兒子昌意封地,昌意的兒子是五帝的第一帝顓頊。夏商時期,這裡是霍國地域,汝州是霍姓的發源地。東周時期,周平王兒子姬唐建立梁國,汝州為梁姓的起源地之一。
秦漢幾百年間,這裡稱為梁縣,歸河南郡(洛陽)管轄。南北朝時期,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設南汝原縣;公元527年,在今楊樓梁故城置汝北郡。
隋唐宋時期,汝州為洛陽東南門戶,作為獨立州,管理附近多個縣。以宋代為例,公元1115年,汝州領梁縣、襄城、葉縣、龍興、魯山五縣。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軍政合一的省一級地方建制。汝州歸河南江北行省南陽府管轄,汝州為縣級州,當時管轄梁縣、郟縣、魯山、寶豐等縣。
汝州距離南陽200多公里,當時汝州沒資格設立公糧官倉,老百姓都要去南陽交公糧,翻山越嶺,往返700里左右,曠日持久,苦不堪言,勞民傷財。當時汝州民謠“南陽送回糧,孩子會喊娘”。
明朝初年,汝州仍為南陽府管轄,1476年9月,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奏請明憲宗,將汝州改由省直轄,汝州成為河南唯一省直轄的直隸州,由縣級州升格為府級州。明清時期,汝州位列河南八府一州,屬於府級,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
民國以後,汝州屬於河洛道管轄,仍領四縣。1913年,河南省成立專區,改汝州為臨汝縣,歸許昌專區管轄。1954年10月,歸洛陽專區管轄。
1986年,汝州改歸平項山市管理。1988年8月改臨汝縣為汝州市,屬省直轄,計畫單列,由平項山市代管。2014年1月1日全面實行省直管體制。
4000年前霍國,3000年梁國,2000年前梁縣,1500年前成為汝州,近代又經過了區域調整改稱臨汝縣,最後又恢復汝州,省直管。汝州近代變化歷經坎坷,終於又回到獨立州的位置。
1978年出土於汝州,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體現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美術創作上的最高成就,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首批67件不可移動文物。
汝瓷、汝石、汝帖並稱“汝州三寶”,久負盛名,汝瓷位列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窯之首。
汝州是中國曲劇的發源地,1926年經臨汝縣農民同樂社搬上高台,發展成為曲劇劇種。曲劇在豫西地區盛行,反映了洛陽、汝州、南陽這一區域語言文化上的相近性。
汝州總面積1573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人,汝州有“百里煤海”之稱,是中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2016年,汝州GDP397,6億元,在河南省排15名。
河南 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