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場由“神風”改變的戰爭,第三場讓日本避免亡國滅種的命運

由於天氣原因改變某場戰爭的結局,進而影響到某國甚至整個世界命運的事情,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次,其中因“神風”改變的戰局,最著名、影響最大且深遠者,有以下六個經典案例:

1.薩拉米斯海戰

薩拉米斯海戰被譽為拯救西方文明之戰薩拉米斯海戰被譽為拯救西方文明之戰

公元前480年,是決定古希臘諸城邦生死存亡的一年。當年,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親率大軍30萬、戰艦1000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今天的達達尼爾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直撲希臘海軍駐地薩拉米斯灣。而當時的希臘諸城邦聯軍只有軍隊11萬、戰艦400艘,敵我形勢對比,希臘聯軍完全處於下風。

決戰之地正是薩拉米斯灣。由於薩拉米斯灣水道狹窄,波斯巨型戰艦根本無法發揮速度及力量優勢,反而對希臘海軍機動靈活的小型戰艦有利,加之颶風“助陣”,最終竟然令後者獲取大勝。此役,希臘聯軍擊沉波斯戰艦200艘、俘獲50艘,殺傷無數。經此一戰,波斯徹底喪失對愛琴海的制海權,希臘諸城邦因此避免被滅亡的命運,並進而開創無比輝煌的“雅典文明”時代。

2.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統一北方後,揮師南下攻占荊州,又順江東下,準備一舉擊滅劉備、孫權兩大集團,雙方最終在赤壁展開大決戰。此役曹軍號稱80萬(實有20餘萬),孫劉聯軍為5萬餘,力量對比甚為懸殊。

當時曹操考慮到北方士兵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使得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想因此解決水戰中的“短板”問題。不想隆冬時節卻猛刮東南風,孫劉聯軍遂趁此良機用“火攻”,使曹軍人馬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一舉扭轉敗局。此役之後,曹操再無力南下,三足鼎立之勢基本形成,南北統一被推遲到72年之後才得以完成。

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局面基本形成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3.博多灣海戰

元朝建立後,多次遣使日本表達交好意願,結果都被對方無視,忽必烈憤恚之餘下令遠征日本。1274年,忽必烈派軍3萬餘人首征日本,結果在博多灣一帶遭遇颶風,200餘艘戰艦被毀;1281年,忽必烈再派大軍10餘萬人征日,結果在博多灣一帶再遭颶風,元軍士兵、戰艦幾乎全部被毀。至此,元朝兩次征日之戰均以慘敗收場。

博多灣海戰浮世繪博多灣海戰浮世繪

兩次“不早不晚”的颶風挽救了日本,避免了亡國滅種的命運,實在是離奇詭異的很。躲過一劫的日本人,把這兩場颶風成為“神風”,認為是神武天皇顯靈所致。在之後國運危急之刻,以“神風”命名敢死隊,也就成為日本人在看似必敗的戰爭結局下自我打氣的心態寫照,比如二戰末期的“神風”敢死隊。

4.鄱陽湖之戰

朱元璋割據江東期間,陳友諒、張士誠是威脅其生存發展的兩大“心腹之患”,尤以前者為甚。朱元璋與陳友諒都志在混一天下,最終的決戰在所難免。1363年8月到10月間,雙方在鄱陽湖水域及南昌近郊“狹路相逢”,一決生死。此役陳友諒總兵力65萬,朱元璋總兵力20萬,實力對比極為懸殊。

鄱陽湖之戰形勢圖
鄱陽湖之戰形勢圖

戰爭初始,陳友諒戰艦巨大,朱元璋艦小不能仰攻,接連受挫。形勢危急之時,又是東北風來“助陣”,朱軍遂趁機採取火攻。此役陳友諒幾乎損失全部戰艦,部下死傷者無數,5萬餘人投降,連自己也被射殺。此役過後,朱元璋在江南“一家獨大”,真正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5.山海關之戰

公元1644年,已攻占北京的李自成揮師東進,準備擊垮“首鼠兩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並控制滿清從關外入侵中原的要道。農曆四月二十一日,戰爭在一片石正式打響,此役李自成兵力為20餘萬,吳三桂守軍不足5萬。二十三日,吳軍不支,遂向率軍八萬餘趕赴至此的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求援。

山海關之戰形勢圖
山海關之戰形勢圖

此時大風突起,揚塵蔽天,滿清與吳三桂聯軍利用風向、地理優勢,向李自成軍隊展開猛攻,使其慘敗而歸。此役李自成全軍潰敗,倉皇逃奔北京,匆匆稱帝後便一路流竄,而滿清則順利地進占北京,並進而奪取明朝江山。

6.格拉沃利訥海戰

1588年,為報復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對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處決,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組建“無敵艦隊”遠征英格蘭,這支“無敵艦隊”包括2.6萬士兵及水手、130艘艦船,實力非常雄厚,而英格蘭卻只能以34艘戰艦和一些武裝商船迎戰。這場戰爭表面上是宗教之爭(腓力二世、瑪麗信奉天主教,伊莉莎白一世信奉聖公會),但實質上卻是老牌殖民帝國對新興殖民國家的打壓。

英國通過格拉沃利訥海戰重創西班牙英國通過格拉沃利訥海戰重創西班牙

雙方最終在格拉沃利訥(加來海峽南岸城市)附近海域展開決戰。英格蘭利用風向小勝西班牙,並迫使無敵艦隊向北航行,結果在蘇格蘭附近海域,遇到了毀滅性暴風雨天氣打擊,損失慘重。此役過後,英格蘭積累豐富的海戰經驗,並接連化解西班牙此後四次遠征,最終成為海上霸主,逐漸建立起稱霸全球的殖民帝國。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