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監,人們潛意識裡想到就是劉瑾、魏忠賢等人,陰險狡詐,無惡不作。太監這個群體很特殊,因為失去了男人最寶貴的東西,受人歧視,難免心理變態,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太監都是壞人,如明朝時期的懷恩、黃錦等人都算好太監。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太監,他未必是個好人,但卻是個偉大的太監,堪稱太監之王(準確地說他不叫太監,而是宦官,因為他所處的時代還沒有太監這一名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倫。
蔡倫是東漢時期的人,出生於一個鐵匠家庭。蔡倫從小聰明伶俐,讀過一些書,善於思考,常常被身邊的一些有趣事物吸引,比如冶煉、鑄造等,熱衷專研,可以說他從小就具備一個科學家的良好素質。
18歲後,蔡倫由京城到桂陽管理調運采冶鑄鐵的官員推薦進皇宮做了宦官。剛入宮工作那會兒,蔡倫在皇宮旁舍嬪妃所居的掖庭當差,由於業務能力出色,不過幾年便被提拔小黃門。
當官後,蔡倫的表演舞台越來越大,他的才華也逐漸被釋放出來。漢和帝劉肇即位後,蔡倫已經升遷為中常侍,這已經是宦官集團中的高級崗位,可以出入宮廷、傳達詔命,甚至參與朝政。
永元九年(97年),漢和帝下令賜蔡倫中常侍“加位尚方令”。尚方是皇宮製造機構,專門生產宮廷物件,大名鼎鼎的尚方寶劍就是指“尚方”所鑄造的寶劍。漢和帝讓蔡倫掌管尚方,可以說是用對人了。蔡倫是個理工科宦官,東漢王朝頂尖科技人才,讓專人來管專事,想搞出點事業上的突破不是難事。
事實確實如此,蔡倫當任尚方令後,大幅度改造了尚方的製造工藝水平,所製造的物件質量也大幅度提升,處於當時世界頂尖水平。
蔡倫的貢獻當然不止於此,他最大的貢獻,便是製造出了優質的紙。
在蔡倫之前,中國不是沒有紙,但紙的質量太差,不便於書寫。蔡倫決心改造。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試製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蔡倫將他發明的紙貢獻給漢和帝,漢和帝大為讚賞,下令推廣全國。後來,蔡倫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他發明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紙張的發明與推廣,降低了學習成本與時間(竹簡太麻煩,絲帛太貴),大大減少了知識傳播的壁壘,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以紀念這位2000年前偉大的發明家。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周知惟
太監 蔡倫 尚方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