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各項技術當中,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無疑最為重要。正是因為紙張的出現,人類才得以更便利的記載、傳播、交流信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也使得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造紙術起源於中國,而讓其製造技術達到近乎完美之人同樣來自中國,此人便是東漢中期的大宦官蔡倫。那么蔡倫究竟是怎樣一位傳奇性人物?他最終的結局又會如何?
蔡倫在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成為宦官,後來又侍奉章帝的皇后竇氏。蔡倫很有才學,加上性格敦厚,所以很受竇皇后的賞識。竇皇后為對付情敵宋貴人(太子劉慶的生母),便與蔡倫一起陷害宋貴人,導致後者蒙冤而死。宋貴人死後,劉慶也被廢黜太子之位,而梁貴人的兒子劉肇(漢和帝)則被立為太子。
和帝即位後,蔡倫因擁立之功被任命為中常侍,成了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參預朝政的高等宦官。不久,蔡倫又與另一位大宦官鄭眾合謀,以政變的形式軟禁昔日的主母竇太后,並誅殺大將軍竇憲及其黨羽,使得和帝順利親政。和帝為報答蔡倫的功績,自此對他更加提拔、重用。
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倫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監造宮廷所用的刀劍等器物。在任期間,蔡倫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到技術研發和工藝改良方面,製造出一大批精密、先進的器物,水準極高,為後世樹立難以超越的標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見《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
當然,蔡倫在任期間最大的功績,還是體現在改進造紙術方面(注意,是改進而非發明)。造紙術起源於何時歷史上並無定論,但根據考古發現,中國人早在西漢時期便首創用麻造紙的技術,只是這種紙過於粗厚,不利於書寫,所以在國內一直沒有流行開來。
蔡倫擔任尚方令後,集思廣益,大力改進造紙工藝,在經歷多次的嘗試失敗後,終於找到合適的原材料。蔡倫以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為原料,讓工匠將其剪碎切斷後放入水池中浸泡,撈取其中的纖維物質,放入石臼中攪拌成漿,再用竹篾挑取漿狀物,待晾曬乾燥後即可成為書寫用紙。又經歷數次反覆的試驗、改善,蔡倫終於帶領工匠們製造出輕薄柔韌、價格低廉的紙張。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以奏表的形式,將紙張及造紙工藝獻給漢和帝,後者在讚嘆之餘下詔在國內推行,使天下大為受益。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蔡倫因久侍宮中、精於製造,被鄧太后封為龍亭侯,時人遂將他改進的紙張稱之為“蔡侯紙”。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引文同上。
不過,蔡倫改進的紙張雖然得到推廣使用,但國家政令、文書仍採用簡牘書寫、保存的形式,直到東晉權臣桓玄執政時(402-404年),才下令改用紙張。至此,紙張在經蔡倫改造300年後,才完全代替簡牘,成為朝廷公文的書寫載體。在此後漫長的時間裡,紙張及後世的印刷術又從中國輾轉流傳至世界各地,為人類文明的傳播帶來難以估量的貢獻。
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進,使其在後世備受尊寵,不僅被中國紙工奉為造紙業的鼻祖、“紙神”,在全世界也是大名鼎鼎。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名列第六位,在穆罕穆德、牛頓、耶穌、孔子、聖保羅之後,在釋迦摩尼、古騰堡、愛因斯坦等人之前 。而在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同樣名列其中,可見其成就之高。
然而這位給人類文明帶來巨大貢獻的人物,最終的結局卻異常悲慘。就在蔡倫封侯之後的14年(公元121年),一直庇護他的鄧太后薨逝,由漢安帝親政。由於蔡倫有誣陷安帝祖母宋貴人致死、廢黜太子劉慶(安帝生父)的“黑歷史”,無可置疑地會遭到遭到安帝的打擊報復。
安帝下令將蔡倫撤職查辦,並命他親自到廷尉處認罪。蔡倫不甘受辱,在沐浴更衣後服毒而死,享壽不詳。蔡倫自殺後,安帝下詔廢除他的封號,並收回他的封地(“倫初受竇後諷旨,誣陷安帝祖母宋貴人。及太后崩,安帝始親萬機,敕使自致廷尉。倫恥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飲藥而死。國除。”引文同上。)。
蔡倫為人類文明做出難以估量的貢獻,最終卻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世,千載之後,真是讓人無比唏噓。
太監 文明 蔡倫 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