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之所以沒有成為朱元璋那樣的人物,除了個人能力和戰略眼光的缺陷之外,一個很直接的原因是李自成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後方。朱元璋在元末起義以後,在金陵有了自己的基地,他採取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努力地經營自己的根據地,避免過早的成為元軍的打擊目標,而最終這一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對於李自成而言,朱元璋應該是一個現成的榜樣,但是李自成造反的生涯中,卻幾乎沒有一塊根據地,他經常在陝西、河南、湖北等地流竄作戰,也經常攻破一些城池,但是很快又被明軍收復,而這一切讓李自成沒有一絲喘息的餘地,他的糧餉和兵源只能就地補充,而在明末很多地方遭遇旱災,人口稀少,所以這些補給並不穩定,李自成缺少一個穩定的後勤基地進行穩定的補充,這就是他和朱元璋以及劉邦的最大區別。
到1643年,李自成才開始著手建立政權,占領襄陽後,李自成將襄陽改名為“襄京”,自稱“新順王”,並按照明朝六部的形式設立了六政府,委派官員管理占領的地方,可以說從占領襄陽開始,李自成建立了政權的雛形,並且將襄陽、荊州等地作為自己初始的大後方,而正是從這個時候李自成的事業才逐漸走向了成熟。
1643年李自成從湖北經河南進攻陝西潼關,意圖占據關中之地。這年十月,李自成攻占了潼關,數日後又占領了西安,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徹底從一個流寇蛻變成了擁有一方的霸主,而從此以後,明朝的官員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拚死抵抗了,因為他們看到了李自成成功的希望,而不再是一個四處流竄的流寇。之後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詳,李自成花了兩個多月就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也上吊自盡了。
但是,李自成皇位都沒有坐穩就被清軍和吳三桂趕出了北京城,而此時的李自成還沒有輸光,他還有陝西這個穩固的大後方,還有數十萬久經沙場的大順軍,在河南、湖北等地還有大順地方政權和一定的駐軍,此時的大順還具備和清朝一決高下的實力。但是,剛剛入關的八旗軍在投降明軍的幫助下很快將李自成逼入了絕境,清軍分兩路進攻陝西,李自成親自率軍在潼關與清軍作戰,最終也無法抵擋清軍,無奈之下李自成只能保存實力,於1645年正月率大軍和家屬從西安撤往河南、湖北。
在撤退的過程中,李自成不斷收攏各地的大順地方駐軍,隊伍不斷擴大。最後李自成到了襄陽,在這裡大順軍還有一支實力強勁的軍隊,由大將白旺率領,原本駐防於襄陽、荊州、承天、德安四府,扼守長江中游。李自成行軍到此地後,命令這七萬駐軍和從陝西撤下來的十三萬大軍合兵一處,準備順江而下攻取南京。而這意味著李自成主動放棄了襄陽這塊自己僅存的根據地,而且是戰略意義特別重大的地區,從此以後李自成就再也沒有根據地了,他又回到了兩年前那種流寇的狀態。
因為沒有襄陽駐軍的防守,清軍得以對大順軍窮追不捨,而成流寇狀態的李自成大軍也疲於奔命,最終在1645年五月被地主武裝殺死在湖北九宮山。
朱元璋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