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起兵到創建蜀漢政權,身邊也聚攏過不少的謀士,雖然大多數能“從一而終”,但也有中途退出者,比如徐庶。不過相比於徐庶的結局,另一位中途退出者卻要好得多,他不僅得到曹操祖孫三代的器重,而且拜相封侯,人生圓滿得不得了。此人,便是曾在魏朝擔任司空,並以提出“九品中正制”而聞名於世的陳群。那么,陳群究竟何時追隨過劉備?他又是因為什麼緣故離開的呢?
陳群出身於漢末望族“潁川陳氏”,祖父陳寔(官至太丘長)、父親陳紀(官至尚書令)、叔父陳諶(官至司空掾)都是德高望重之人,時稱“三君”,備受海內士人仰慕。陳群自幼品學兼優,連祖父陳寔都逢人必誇他將來一定能興旺陳氏家族。陳群稍稍長大後,便與海內名士結交,經常與孔融等人品評天下名士的優劣,其評定之準確,每每令世人折服。
陳群字長文,祖父實,父紀,叔父湛,皆有盛名。群為兒時,實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魯國孔融高才倔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見《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
公元194年,劉備被徐州牧陶謙舉薦為豫州刺史,駐軍在小沛,因久聞陳群的才學名望,便徵辟他為別駕,委以心腹之任。別駕全稱別駕從事史,又名別駕從事,為州府中總理眾務之官,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而是別乘一車,故名。陳群一出仕,便擔任如此重要的官職,可見劉備對其重視程度。
陳群在劉備手下兢兢業業,積極為其生存和發展出謀劃策,提出過不少很有見地的主張,深得劉備敬重。陶謙臨終前將徐州牧一職“讓”與劉備,劉備滿心歡喜地準備接任,結果卻被陳群勸阻。
陳群跟劉備分析時下的形勢,憂心忡忡地跟他講:“眼下淮南袁術的力量還很強大,志在吞併徐州,如果將軍接手徐州的話,一定會與袁術發生爭鬥。同時,呂布近在咫尺,假若偷襲我軍的後方,即使將軍得了徐州,恐怕結局不會盡如人意。”
此時已被徐州牧的職位撩撥起無窮興致的劉備,根本不想聽陳群的建議,毅然決然地接手徐州。袁術聞訊大怒,率重兵討伐劉備,正在雙方於疆場上膠著之際,被曹操擊潰的呂布果然率軍偷襲劉備的大後方,不僅俘獲劉備的家室,同時又與袁術聯合攻擊劉備。
劉備兩面受敵,大敗虧輸,無奈只好向呂布求和,在得到允許後重新駐屯於小沛。事後,劉備反思、總結失敗教訓,深深悔恨當初沒有聽從陳群的建議。
此時的陳群,逐漸認清楚劉備的本性與能力,自知其並非自己要投靠的明主,加之中原戰亂不休,於是便向劉備辭官,跟隨父親陳紀一起往徐州避難。數年後(198年),曹操消滅呂布並占據徐州,因久聞陳紀、陳群父子的才學、名望,遂一併納入自己手下,其中陳紀被推薦為大鴻臚,陳群則被徵辟為司空西曹掾屬。至此,劉備痛失的大謀士陳群,被曹操“楚才晉用”。
陳群自從歸順曹操後,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智,在薦才、諫言、制定禮儀及改革選官制度等方面,為曹魏集團做出過卓絕貢獻。陳群歷仕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三代,累官至司空、錄尚書事,封潁陰侯,不僅身居宰相之職,還被曹操族孫三代視為股肱心腹和國家柱石,高官顯爵、功成名就,人生可謂相當的圓滿。
陳群不僅官做得高,有識人之才,而且為人正直、作風清廉,是朝廷內外萬眾敬仰的道德君子。陳群的“冬粉”很多,其中大文豪曹植便是其中的一位。曹植曾在文集中評價陳群到:“容中下士,則眾心不攜;進吐善謀,則眾議不格。至德純粹者,陳司空也”,可見對其推崇之深。
陳群病逝於公元237年,享壽不詳,其子孫在魏晉南北朝擔任顯官者極多,連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都自稱是他的後代,可見其影響力之一斑。試想,如果陳群一輩子追隨劉備,是否還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歷史有時候的確很有趣。
劉備 三國 魏朝 陳群